淺談巍山土司制度

土司制度,類似於今天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就是由地方少數民族的頭領接受朝廷委任擔任地方官。我國是多民族融合的大一統的國家,民族問題是一個不能加以忽視的問題,元朝統一后,針對邊疆地區少數民族經濟、文化、宗教、風俗和生產關係等特點,採取土司制度。元軍南下,攻佔西北、西南地區,遇到了很多具體的民族問題,為有效治理這些地區,於是採取「以夷治夷」、「選土官治土人」的「羈縻」策略,籠絡和封授官職給這些地區的部族頭領。土司的職位可以世襲,但是襲官需要獲得朝廷的批准。元朝的土司有宣慰使、宣撫使、安撫使三種武官職務。明朝與清朝沿置土司制,自明朝起,增加了土知府、土知州、土知縣三種文官職務。土司對朝廷承擔一定的賦役、並按照朝廷的徵發令提供軍隊;對內維持其作為部族首領的統治權利。

Advertisements

雲南好幾個民族都有土司,著名的有傣族的刀氏土司、麗江納西族的木土司、楚雄彝族的高氏土司、景東彝族的陶氏土司和巍山彝族的左氏土司等,這些土司對於治理雲南,建設城池府邸,貫徹落實朝廷政令做出了貢獻,當然也存在消極影響。

明清兩代,巍山左氏土司,承襲18世,任土司時間長達500餘年,是雲南承襲土司職位時間最長的土府之一。左氏土司是在南詔滅亡近500年後,在大理地區崛起的又一彝族統治勢力。相傳左氏土司是南詔王族蒙氏的後裔,南詔滅亡時,他的祖先為了免遭鄭買嗣集團的殺害,才將「蒙」姓分別改為左、茶、字等姓。到元朝後期,巍山的彝族又興盛起來。

宋至元,巍山由大理的段氏白蠻統治者鎮守。明初,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將傅友德、沐英、藍玉率大軍進至雲南,大理元朝所封的段氏土總管進行了抵抗。此時,彝族首領天摩牙九部火頭左禾率領部眾歸附,協助明軍平定巍山,隨後又到彌渡紅岩一帶說服了元朝將領高天惠手下的士兵歸降明軍,瓦解了高天惠的軍隊,幫助傅友德、沐英討平了元朝在大理段氏勢力,立下功勛,受到獎賞。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巍山沿襲元治為蒙化州,推行土司制度。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朝廷封左禾為土知州,同時授給土知州大印,並准許他的後代世襲土知州官職,左禾成了蒙化左氏得到朝廷御封的第一代土司。過去彝族分成好幾種族,例如「阿細」、「夷人」、「拉羅」、「倮倮」、諾蘇、聶蘇、納蘇、乃蘇、聶祖、羅婺、阿西潑、撒尼、尼頗等,解放后經過國家追根溯源,調查研究,才把相同支系的好幾個民族統一稱為「彝族」。

Advertisements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明王朝在蒙化設立了軍事派駐機構蒙化衛,官兵人數在6000人左右。衛下面設所、百戶所,衛的統領稱指揮。同期,明王朝派范興、孫福等將領為指揮,興建蒙化衛城(今巍山古城)。設衛置城后,左禾就在蒙化衛城北門西面開始興建土司府,后經歷代土官修建完善,民間稱為左衙。左衙佔地70畝左右,建築規模宏大,設施齊全。

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清政府派大將軍信郡王鐸尼平定雲南,巍山左土官左星海十分善於「與時俱進」,效仿祖宗左禾,又率領部下投誠歸附,助推清軍平定地方有功,又繼續得到了清王朝的任用,仍被封為世襲土知府。但與此同時,朝廷大力推行「改土歸流」政策,將世襲的土司改為由朝廷任免的流官,不斷收歸土官權力,由流官擔任,當地土司調到別處任職。所謂的流官,就是「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來來去去,朝廷委任的可以四處調動的官員。巍山古城兩個鼓樓之間的部分由流官管理,功臣樓之外以北部分為吐司轄制。

土官治土人的土司制度也產生了許多消極後果,地方土司勢力膨脹,不少土官暴虐不仁,橫行鄉里魚肉百姓,為所欲為不服朝廷管制,還有的土司家族內部爭權奪利,造成嚴重地方動亂,清朝甚至為奪回治理權力對土司發動過戰爭,但是土司制度直到清朝結束也沒有完全消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經過土地改革、民族區域自治等階段,土司制度才徹底被廢除。

關於「改土歸流」后左氏土司和流官的關係,巍山民間一直流傳著一個傳說:「改土歸流」后,蒙化府的大印由土司保管,早上官府差使到左家拿取,下午又送回,一連數年,天天如此,左家人煩透了。一天早上,差使又來取印,土司的夫人正在梳妝打扮,極不耐煩地說:「這印又不抵吃,不抵穿,誰稀罕,真是偏忙偏見鬼!」一邊說著,一邊就把玉印從樓上丟到了院子里,還說:「今後就別送來了。」差使拾起玉印一看,可惜了,玉印的邊沿已砸掉了一小塊。從此,蒙化府的玉印就以有缺口的為真。這個傳說的真偽已無法判斷,似乎也失去了辨偽的意義。這個傳說的意義在於,它從一個側面見證了清初「改土歸流」後土司實權的失落。

巍山土司對於巍山古城和一些廟宇的建設和維修有過積極貢獻。比如圓覺寺就由明成化年間(1465年-1487年)蒙化土官左琳所建,明萬曆、天啟、清康熙年間經土司主持三次擴建、重修,成為今天規模較大的佛教寺院。左琳和明代大才子狀元楊升庵彼此唱和曾傳為一時佳話。

清咸豐六年(1856年),巍山回族杜文秀帶領回、漢、彝等各族人民在巍山發動反清起義,起義軍控制巍山地區達10幾年之久,土官左蔭曾在戰亂中死亡。起義軍將領馬國忠主持修復了星拱樓和朽壞的書院、社學,以及延續下來的一些建築,保護土司府第。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5月,清軍與駐守蒙化城的杜文秀起義軍激戰,左衙被清將楊玉科部屬戰火焚毀,據說,左衙被燒時,大火一直燒了3天3夜。以後史書隱晦不提清軍所為。

左衙雖被燒毀,但左氏承襲蒙化土知府的定製並未就此中斷,而是相沿承襲一直到了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總的來說,左氏先後承襲土司官職17世,歷任知府18人,時間長達514年,是雲南土官承襲最長的土府之一。民國初年,國民政府將蒙城、新興、安遠3鄉裁歸流官管理,留隆城邑、左三村、谷波羅等20多個土城寨子歸原土司左氏管理。1950年後,左氏在巍山的土司地位才徹底結束了。

運營人員: 馬文晶 MZ012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