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念率西路軍左支隊九死一生挺進新疆

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左支隊進新疆,在我軍歷史上可稱謂悲壯征程。1937年4月,由李先念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左支隊400餘人,與馬家軍一路拼殺,歷經千難萬險,最終進入甘肅與新疆的交界之處——星星峽,並在中國共產黨駐新疆代表陳雲及滕代遠的接應下,順利進駐迪化(今烏魯木齊),后組建「新兵營」。西路軍左支隊進駐新疆,有力地鞏固了黨在新疆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我黨我軍培養出了一批最早的各種軍事人才,也為支援全國抗戰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新疆黨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奉中央軍委指示 西渡黃河

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形成了三大主力紅軍橫跨黃河兩岸發展、打通蘇聯、雄峙西北的戰略態勢。為抓住戰機,紅四方面軍的五軍、九軍、三十軍及總部直屬部隊共計2.18萬餘人,奉中央軍委指示,提前執行寧夏戰役計劃,即趕造船隻,西渡黃河,為大部隊渡河做準備。

Advertisements

10月24日晚,三十軍在軍長程世才、政委李先念的率領下,選擇虎豹口(今河包口)渡河。滔滔黃河,奔騰咆哮,霎時間,虎豹口兩側輕舟齊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突破敵軍馬步青騎五師在黃河西岸的防線,終於渡河成功,並控制了縱橫上百里的沿河地帶。之後,九軍、五軍及總部也順利渡過了黃河。按照軍委的命令,隨即北進一條山,控制五佛寺渡口,準備策應一方面軍西渡。但由於胡宗南的部隊快速北進,敵機又輪番轟炸渡口,後續主力已無法實施渡河任務,形成河東河西的紅軍被割斷的局面。隨即中央軍委命令渡過黃河的四方面軍,橫掃沿岸守敵馬家軍,控制一條山、五佛寺等戰役樞紐地段,打開北進攻寧的門戶。從此,使西岸的紅四軍開始了孤軍奮戰的艱難征程。

Advertisements

而渡過黃河的紅四方面軍面臨的敵人,是長期盤踞在青海和甘肅河西走廊、擁有3萬多的國民黨正規軍和10民團武裝的馬步青、馬步芳。坐地稱王的封建軍閥,歷來視地盤為生命。此時,加之蔣介石的「剿共」和拉攏,委任馬步芳為西北「剿匪」第二防區司令,馬步芳氣焰更盛。當三十軍渡河后,馬家軍糾結兵力,向我軍發起了瘋狂地反撲。

11月2日,一條山戰鬥打響,這是我四方面軍西渡黃河后同馬家軍第一次展開的大規模較量。李先念、程世才指揮紅三十軍從容應戰,英勇抗擊,激戰4天,我軍贏得節節勝利,頓挫敵人的囂張氣焰。

但這一地區,緊靠塞外沙漠,人煙稀少,糧缺水咸,不利於紅軍長期作戰。在敵我對峙的情況下,中央軍委調整作戰部署,決定放棄寧夏戰役計劃,向紅四方面軍部署了新的作戰任務。

率西路軍左支隊西進

11月11日,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正式下達命令,由河西部隊組成西路軍,並成立西路軍軍政委員會,統一領導政治、軍事與黨務。陳昌浩任西路軍軍政委員會主席、徐向前為副主席兼總指揮;委員由陳昌浩、徐向前、李卓然(政治部主任)、李特(參謀長)、曾傳六(政治保衛局局長)(以上5人為常委),熊國炳(川陝省蘇維埃主席)、楊克明(五軍政治部主任)、王樹聲(副總指揮)、李先念(三十軍政委)等11人組成。

按照黨中央及中央軍委的戰略部署,西路軍執行的主要任務是向河西走廊挺進,創建根據地,並打通新疆。在此後的四個多月里,西路軍廣大指戰員與扼守在青海、甘肅河西的國民黨軍閥馬步方、馬步青以及地方反動民團展開了殊死搏鬥,歷經70餘次血戰,屢創重敵。在彈盡糧絕、又無後方補給和援軍的情況下,陷入孤軍作戰,最後終因寡不敵眾,慘遭失敗,兵力由最初的2萬多銳減至2000餘人。

1937年3月14日,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在祁連山的石窩山頭召開了師團以上幹部擴大會議。經討論,會議果斷作出三項決定:一、將現有人員編為左、中、右三個支隊,就地分散打游擊,保存現有力量,其中左路軍由李先念率領;二、徐向前、陳昌浩離開部隊回陝北,向黨中央彙報西路軍情況;三、成立西路軍工作委員會,由李卓然、李特、曾傳六、王樹聲、李先念、程世才、黃超、熊國炳8人組成。李卓然任工委書記,西路軍工委隨左支隊行動。當晚,大家懷著萬分沉重、依依不捨的心情送別了徐向前、陳昌浩之後,立即集合部隊,進行轉移前的總動員。李先念對左支隊指戰員說:「我們現在的處境是異常艱難,但並不是無路可走了。出路就是要快速行動。跳出敵人的包圍圈,擺脫馬家軍騎兵的跟蹤追擊。只要我們能突圍出去,就有迴旋的餘地。萬一我們沖不出去,也要和敵人拼到底,就是死也死在一起。」在夜幕的掩護下,李先念率西路軍左支隊開始向西行動,經過三天的急行軍,部隊終於擺脫了違追堵截的馬家軍,來到祁連山腳下。面對高聳入雲、海拔4000多米的祁連山,西路軍沒有選擇,沒有退路,只有翻越祁連山,才有希望。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紅軍戰士沒有動搖對革命必勝的信念。

翻越祁連山雪嶺

陽春三月,南國早已是鶯飛草長,鮮花綻放,而此時的祁連山還是一個冰雪世界。這裡海拔4000多米,氣溫在零下20多度,終年積雪不化。茫茫千里,渺無人煙,寸草不生,只有深可沒膝的積雪和呼嘯刺耳的寒風。逶迤行進在祁連雪山的西路軍左支隊指戰員們,有的披著毛毯、羊皮,有的僅有單衣、夾衣,還有的打著赤腳,相互摻扶,艱難地向分水嶺前進。行進中,李先念不時地拿出指北針來,判斷所在的方位,並命令隊伍排除萬難,向分水嶺勇敢攀登。

行進中的西路軍左支隊,不僅身上、腿上、腳上都裂出一道道口子或是被凍傷,滿身是冰碴。而且,還要忍受飢餓。每天都有倒地不起、被饑寒和嚴重缺氧奪去生命而長眠於雪域的戰友。李先念和西路軍工委的領導不時地跑前跑后,鼓舞大家的士氣。掙扎在死亡線上的西路軍戰士們,偶爾也會碰上一群野羊,大家群情振奮,隨著一陣響徹山谷的槍聲,幾十隻野羊倒地,給處於極度困境中的部隊帶來了欣喜和活力。戰士們有的忙宰羊、剝皮,有的忙碌著去撿牛糞、乾柴,好美美地吃上一頓大餐。夜晚露宿,就地挖個雪坑,幾個人擠在一起避風取暖。李先念就和警衛員、小號兵住一個雪窩。

此時,黨中央也時刻關心著西路軍的前途和命運。由於當時西路軍工委僅存一部小電台,無法與黨中央取得聯繫。說來也巧,當西路軍左支隊行至青海巡堡以北的分水嶺時,報務員終於和延安取得了聯繫。中央迅速電復左支隊:「團結一致,保存力量,前進方向是新疆或是蒙古,設法去新疆,並將派陳雲和滕代遠同志去迎接。」西路軍工委領導和李先念接到中央電報后,激動不已,全軍上下歡呼雀躍。經研究決定向新疆進發,併當即電告黨中央。

接到中央的電令后,部隊上下一片歡呼,士氣高漲。面對一壁懸崖,無路可走,指戰員們就把綁腿布解下來,接成吊繩,把人一個一個地吊下去。就這樣,巍峨的祁連山雪嶺終於被西路軍左支隊指導員們所征服。

安西受挫

4月中旬,經過艱難跋涉,李先念率領的西路軍左支隊從安西東南大岔口走出祁連山,到達肅北石包城。此時,全支隊還有800餘人,部隊決定在此休整。李先念、程世才等原計劃經敦煌入新疆,但在石包城剛好巧遇湖北老鄉,一個在安西縣城做生意的商販,並從他口中得知,位於古絲綢之路的重鎮安西,只駐紮200人的民團,沒有馬家軍騎兵。李先念等領導權衡利弊后,為抄近道,當即決定:攻打安西縣城。一來部隊可以得到較大補給,二來便於直趨新疆。併當即向中央軍委發電:「為爭先機我們遂改向安西前進,到安西稍作休整,即向星星峽進」。當李先念、程世才率領的西路軍左支隊行進至距安西縣城140公里的蘑菇台時,這裡的萬佛峽主持道士郭元享老人,特向西路軍左支隊慷慨捐助近千斤小麥,以及小米、麵粉、胡麻油、硝鹽、牛羊騾馬等,這無疑對處於饑寒交迫中的西路軍左支隊是雪中送炭。

但是,此時的安西縣敵軍駐防情況也有了新變化。馬步芳已判定紅軍「似將向嘉峪關外奔入安西、敦煌、西入新疆」,故嚴令各路人馬圍追堵截,並命令駐防肅州的馬步康旅派出兩個步兵營和一個騎兵手槍連,於4月22日晚進駐安西縣城。對這一敵情的突變,西路軍左支隊卻全然不知。

安西縣城面積不大,但城牆為黃黏土築成,又高又厚,易守難攻。此時,由李先念、程世才率領的西路軍左支隊一路頂著沙塵、石粒、「黑風」,於4月24日到達安西縣城南二十五華里的十工村,準備攻城。

西路軍左支隊分成兩個梯隊,於當晚從東城和西城發起進攻。但第一梯隊剛進至安西城東關,即遭守敵的猛烈反撲,山炮、追擊炮、機關槍瞬間炸響,火光遍地,第二梯隊向城西門進攻,也遭遇敵人密集火力的壓制,幾次衝鋒均未成功。這才發覺敵人增援部隊已據守縣城。李先念與程世才當即決定,立即停止攻城,向通往新疆的必經之路——王家圍子轉移,直奔星星峽。就這樣,西路軍左支隊星夜兼程,一路且戰且走,與圍追堵截的馬家軍撕殺突圍,涉過疏勒河,急行90公里,於4月26日拂曉,到達由甘肅入新疆的要隘——白墩子,傍晚進至紅柳園。在這裡,與敵人展開了最後一場血戰。

西路軍左支隊傷亡慘重,部隊由出發前的1000餘人,銳減至400餘人。

相聚星星峽

李先念、程世才率領的西路軍左支隊從紅柳園突圍后,人不歇腳,馬不停蹄,沿著甘新公路,翻山越嶺,進入「死亡之海」的茫茫戈壁。

廣大指戰員們強忍著疲憊、乾渴、酷熱、嚴寒、沙塵的襲擊,行進在戈壁灘上。因為缺水,不得不靠喝馬血、人尿來維持生存。此時的400餘西路軍其生命體征已經到了極限,完全是靠一種理想、信念來支撐。大家只有一個心愿:走出絕境,早日到達新疆,回到黨中央的溫暖懷抱。

從進入戈壁到星星峽,需六天的路程。但西路軍左支隊在走了三天三夜時,走著走著,只見遠方塵土飛揚。一眼望去,是汽車朝著西路軍駛來。正當李先念、程世才命令部隊準備戰鬥之際,突然看到車上有人舉著一塊紅布,來回搖晃,還喊著什麼。李先念用望遠鏡一看,說道:「是自己人!」話音未落,大卡車已經來到了戰士們身邊。楊秀坤等從車上跳下,與李先念擁抱、握手,滿含熱淚,激動萬分地說:「我們找得好苦哇,這下可找到你們了!」戰士們圍成一團,歡呼雀躍,喜極而泣。當天下午,李先念等乘車行進三十多里,終於抵達星星峽,並在第一時間給陳雲同志發了電報。

星星峽位於甘肅和新疆群山交界處,只有幾十間土房子,二十多戶人家,是新疆通往內地的重要關口。1937年5月1日,我黨駐新疆代表陳雲和滕代遠等奉中央援接西路軍左支隊進疆的命令,帶著滿載的被服、食物、藥品還有武器等幾十輛汽車抵達星星峽,迎接和慰問西路軍左支隊戰士。陳雲代表黨中央向西路軍表示了親切地慰問,並語重心長地說:「革命鬥爭中有勝利也有失敗,只要我們保存下革命的有生力量,我們就會發展壯大起來。你們現在的幾十幾百人,將來可以擴充為幾千幾萬人,爭取革命最大的勝利!」陳雲的即席講話,使全體指戰員們深受鼓舞,為他們即將在新疆開始一段新的生活燃起了希望之光。

在星星峽短暫的休整期間,李先念向陳雲、滕代遠等詳細彙報了西路軍的戰鬥經過和現有人員情況。當時,西路軍失敗的陰影仍纏繞在每個指戰員的心頭,尤其是作為高級指揮員的李先念等領導,此時此刻心情異常地沉重。陳雲同志用「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話來安慰和鼓勵大家,並說:黨中央一直非常關心你們。你們在那麼困難的情況下堅持戰鬥,頑強不屈,把剩下的這部分人帶到星星峽,是好樣的,不愧是好共產黨員嘛!經過休整,5月8日,李先念率集結在星星峽的西路軍左支隊全體指戰員們全副武裝抵達迪化,臨時住進西大橋附近的阜民紗廠。

以身作則 率先垂範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后,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此時,左支隊也由原先的紗廠遷至迪化東門外的一處營房內。陳雲經請示中共中央同意,取消左支隊番號,成立總支隊,對外稱「新兵營」。

「新兵營」是我軍最早的特種兵學校,主要學習文化知識、政治理論和軍事技術等,為我軍培養軍事技術的骨幹。在「新兵營」中,李先念雖然沒有擔任具體職務,但他無時無刻不在關注部隊的學習和生活,充當一名政治教導員的角色。發現問題,及時做思想工作。有些指戰員常年馳騁戰場,英勇殺敵,很不習慣坐下來靜心學習,認為「沒有文化,照樣能打仗」。為鼓勵大家端正學習態度,克服畏難情緒,李先念經常深入各班組,與大家促膝談心,講學習文化和軍事知識的重要性。同時,他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參加學習,甘當小學生。

李先念早年讀過兩年私塾,參加革命后,養成了天天晨讀的習慣。根據自已的文化水平,他報了初中課程班。語文有基礎,不是難關,但最吃力的是數學。他白天聽課,晚上做習題。有時為了弄懂一個數學公式,他要反覆演算到深夜,直到完全掌握才罷休。在聽課時,李先念對教員非常尊重,從不擺首長的架子。教員講課,他認真聽講,做好筆記。教員提問,他踴躍回答,教員布置的作業,他按時完成,不懂的地方,他不恥下問,並請求輔導。他時常對部下說:過去行軍打仗,要紙沒紙,要筆沒筆,要書沒書,現在條件好了,有吃有住,有書有筆,而且組織上還給我們請來了教員。所以,我們要抓緊機會,珍惜時間,好好學習。這期間,李先念還參加了高中級領導幹部的政治理論學習,第一次聆聽陳雲同志授課,受益匪淺。

在生活作風上,他克勤克儉,勵行節約,從不搞特殊化,也不向組織提出任何要求。吃穿和大家一樣,衣服破了自己縫,鉛筆用到寸把長還在用,稿紙正反兩面都用。一次散步時,他看到一大隊的同志把吃剩的饅頭和羊肉倒在坑裡,就把隊領導找來現場,嚴肅批評,並語重心長地說:我們千萬不能忘記行軍在祁連山中挨餓受凍的日子,革命道路還長著呢!

1937年12月中旬,李先念奉黨中央的指示返回延安。同行的還有李卓然、程世才等。他們告別戰友、告別「新兵營」、告別迪化,乘坐一架銀灰色的飛機駛向夢寐以求的聖地——延安。

西路軍及其左支隊西征的歷史,在我軍戰史上堪稱悲壯征程,偉大壯舉,永載史冊,激勵後人。

運營人員: 馬文晶 MZ012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