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糖尿病,合理用藥是關鍵!胰島素&口服降糖葯,選哪個?

2016年4月6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宣傳司官網上發表的一篇名為《中國糖尿病防治情況》的文章援引《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善報告》(2015年)的數據稱,2012年中國18歲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為9.7%,其中城市與農民的患病率分別為12.3%與8.4%,患者人數約為1億,18歲以上居民對糖尿病的知曉率為36.1%、治療率為33.4%,控制率為30.6%。另外,2017年5月22日新近發布的《中國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援引2013年《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的研究結果稱,中國成人糖尿病率的患病率已達11.6%。

所有的糖尿病病例中,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又稱1型糖尿病,以往稱"少年發病型糖尿病")約佔5~10%的比例,該型糖尿病患者因為內源性胰島素分泌不足,從而需要長期的胰島素治療;另一種更常見的糖尿病是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又稱2型糖尿病,以往稱"成年發病型糖尿病")佔90%以上的比例,也可使用胰島素進行治療。

Advertisements

胰島素是由胰島β細胞分泌的一種由51個氨基酸組成的蛋白質,分子5734,由A、B兩條肽鏈通過二硫鍵連接而成,主要由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能促進肝臟、肌肉和等組織攝取和利用葡萄糖,抑制肝糖原分解及糖異生作用,促進蛋白質和脂肪合成,抑制蛋白質、脂肪分解及酮體生成。調控循環血中胰島素含量的主要因素為血糖濃度,臨床上常採用葡萄糖耐量實驗(OGTT)結合胰島素釋放實驗來了解胰島β細胞的功能。

對於糖尿病的治療,胰島素作為一類重要的藥物,可分為超短效胰島素(類似物)、短效胰島素、中效胰島素、長效胰島素、超長效胰島素(類似物)等幾類:

1. 超短效胰島素(類似物)包括門冬胰島素、賴脯胰島素和賴谷胰島素。其優點是和常規胰島素相比,更加符合胰島素的生理分泌模式,餐前注射吸收迅速,皮下吸收較人胰島素快3倍,起效迅速,持續時間短,能更加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並減少低血糖的發生。其次是用藥時間靈活,餐前或餐后立刻給葯可以達到與餐前30分鐘注射常規胰島素(RI)相同的降血糖效果,有利於提高患者的依從性,通常與中效或長效胰島素合併使用。

Advertisements

2. 短效胰島素主要有動物來源和重組人胰島素來源兩種。是指將結晶型胰島素製成酸性或中性pH的溶液后供治療使用,該胰島素未經添加劑處理或結構修飾,不能延長胰島素的作用時間,屬於短效胰島素,可在病情緊急的情況下靜脈輸注。又稱為"可溶性胰島素"、"常規胰島素"、"中性胰島素"或"未經修飾胰島素"。

3. 最常見的中效胰島素(NPH)製劑是低精蛋白鋅胰島素。NPH胰島素是在胰島素中加入精蛋白,其作用機制是因為人胰島素含酸性氨基酸較多,等電點在4左右,與鹼性蛋白(精蛋白或珠蛋白)結合后,等電點升高與體液pH接近,皮下注射后在注射部位形成沉澱(蛋白在等電點時帶凈電荷為0,溶解度最低,最容易形成沉澱),作用時間延長,加入適量鋅使其穩定。

4. 長效胰島素主要是精蛋白鋅胰島素,是在低蛋白鋅胰島素的基礎上加大魚精蛋白的比例,使其更接受人的體液pH,溶解度更低,釋放更緩慢,作用時間更長。長效胰島素一般是每日注射一次,滿足糖尿病患者的基礎胰島素需求。

5. 超長效胰島素代表藥物是甘精胰島素(Insulin Glargine),與人胰島素的不同之處在於其21位的門冬氨酸被甘氨酸取代,在B鏈C端增加了2個精氨酸殘基。本品在中性pH液中溶解度低,在酸性(pH=4)注射液中完全溶解,注入皮下組織后酸性溶液被中和,形成細微沉澱物,持續釋放少量甘精胰島素,具有長效、平穩的特點,無峰值血葯濃度。

However,

胰島素是蛋白質多肽類藥物,如果口服,在消化道內會被蛋白水解酶分解、消化,失去生物學活性。

胰島素相對分子質量較大,還有很強的分子間聚合趨勢形成較大相對分子質量的寡聚體,難以通過黏膜進入循環發揮效應。

So,目前胰島素只能通過注射給葯。

But,也有口服降糖葯可以用來降低血糖。目前常用的口服降糖葯主要有磺脲醯類促泌劑、二甲雙胍類、α-葡萄糖苷酶抑製劑、胰島素增敏劑、非磺脲類胰島素促泌劑等。

使用糖尿病藥物治療的目的有:①減低胰島素抵抗,改善β細胞分泌;②增加β細胞的數量,增強β細胞的功能;③持久降低血糖;④降低心血管事件危險性;⑤保證治療的安全性,並減少花費。

口服降糖葯的種類及機制

1.磺脲類:是降糖葯中品種最多的一類葯,有格列本脲(如:優降糖)、格列吡嗪(如:美吡噠、迪沙片)、格列齊特(如:達美康)、格列喹酮(如:糖適平)、格列美脲(如:亞莫利、迪北),改進包裝劑型的格列吡嗪控釋片瑞易寧也用於臨床,該葯能減輕原葯服用后峰值高、維持時間短、低血糖反應較多等缺點,具有服用簡便(每日一次)、降糖作用發揮穩定、低血糖發生率低,且相對節省藥量等優點。磺脲類藥物降血糖的主要作用是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屬於胰島素促泌劑。

2.雙胍類:主要品種有鹽酸二甲雙胍(商品名有格華止、美迪康、卜可等)。苯乙雙胍(降糖靈)因容易引起乳酸性酸中毒,現已很少用。主要降糖機製為:增加體內葡萄糖的利用,減少腸道吸收葡萄糖,減少肝臟葡萄糖的產生,增強胰島素的敏感性。

3.葡萄糖苷酶抑製劑:現有品種是拜唐蘋(阿卡波糖)、倍欣(伏格列波糖)。主要作用是延緩腸道內碳水化合物分解為可被機體吸收的葡萄糖,降低餐后血糖。

4.胰島素增敏劑:主要品種有羅格列酮(如:文迪雅)、吡格列酮(如:艾汀)。能增強胰島素的敏感性,加強胰島素的降血糖作用。

5.非磺脲類胰島素促泌劑:主要品種有瑞格列奈(諾和龍),那格列奈(唐力)。這類藥物也是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但起效快,應在飯前即刻口服,降糖作用持續時間短,低血糖反應較磺脲類少。

因此我們必須正確選擇降糖藥物,將原則性與個體化相結合,使血糖長期達標以改善患者預后。臨床上,選用降糖藥物的考慮因素包括:考慮藥物降低糖化血紅蛋白(HbA1c)的強度及時間以分層選擇、單葯或聯合治療的效果、主要降低空腹還是餐后血糖、改善胰島功能和胰島素抵抗、避免體重增加和低血糖、病程長短和糖尿病併發症情況,以及費用(個人和社會的費用,如藥物相關費用、血糖檢測費、低血糖事件、藥物相關不良反應以及治療糖尿病併發症等費用)等。

綜合以上各種因素,實施早期降糖,需個體化合理選用藥物,使血糖長期達標以改善患者預后,使藥物作用達到最大化,副作用最小化。

本文內容整理自

國家衛生計生委宣傳司《中國糖尿病防治情況》

葯智網《國內胰島素研發概況》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口服降糖葯的降糖機理及合理用藥》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