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談中藥詳解《補法》補心、補肝、補脾、補肺、補腎

1.補法是什麼?

補法,就是用具有增強人體功能或補充人體營養物質的方劑和藥物,來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方法,從作用上說,一般可以區分為補陰、補陽或補血、補氣等兩類。所謂陽或氣,在臨床上大致都是指人體功能,陰或血,則是指人體中各種營養物質。因此所謂補陽補氣,實質上也就是增強人體各個器官的功能,補陰補血則是補充人體的營養。補法中的補陽補氣,與溫法在作用上相類似;不同的是,補陽或補氣是從根本上補充或增強患者功能,從而逐步恢復患者體力;而溫法則多是以暫時興奮患者功能,從急救衰竭的目的出發。所以溫葯對於陽虛患者,一般只能暫用,不宜常用;而補藥中補陽、補氣葯對於陽虛或氣虛者,則可以常服。因此,我們在臨床上應該把兩者區分開。

老中醫看舌苔

2.補法的適應症

補法的適應症,主要是虛證,不論陽虛陰虛或氣虛血虛,總之,凡屬衰弱癥狀,都應當用補法來治療。從具體臨床表現上說,一般常見的適應症有下列兒種:

(1)心悸、怔忡、氣短、脈虛、顏面蒼白……之類,一般多屬心虛的表現。心悸、怔忡、短氣等,多屬於心氣不足;脈虛、面白等,多屬於心血不足。

(2)眩暈、失眠、易怒、筋惕肉響··…之類,一般多屬肝虛的表現,常在肝陰不足,水不涵木的情況下發生。

(3)素有腹脹、腹滿、消化不良、食慾減退……之類,一般多屬脾虛的表現,在脾陽不足的情況下容易發生。

(4)慢性咳喘、痰多或乾咳無痰或痰中帶血、精神萎頓,形容枯稿、口乾便難……之類,一般多屬肺虛的表現。咳嗽痰多,精神萎頓等,多屬於肺陽不振,咳喘無痰或痰中帶血、潮熱盜汗、口乾便難等,多屬於肺陰不足。

(5)遺精、滑精、陽痿、早泄·一之類,一般多屬腎虛的表現。遺精、早泄等,多屬於腎陰虛損,陽痿、滑精等,多屬於腎陽不足。

老中醫談補法

3.補法的禁忌症

補法的禁忌症,主要是實症和熱症。因為實、熱症患者,誤用補法,常可使癥狀加重,中醫叫做「實其實」,屬於原則錯誤。一般地說,具體有下列幾種:

(1)表症未罷者,即外感患者仍有發熱,惡寒,頭痛等癥狀,此類患者應絕對禁忌補法,誤用會使邪氣更盛,使患者病情逆轉。

(2)里熱正熾者,即指患者里熱甚重,臨床表現有發熱、煩渴、便結、搜赤等病狀,也應絕對禁用補法,特別是禁忌補氣。因為此時補氣,會使患者里熱更甚,發生不良後果。

(3)瘧痢等疾病的早期,一般認為也絕對禁忌補法。因為此時邪氣較盛,補則使之更盛,從而病情加重。

中藥滋補品

4.補法的運用

補法的運用,主要以藥物療法為主。其具體可分為補陽、補陰,或補氣、補血,或陰陽氣血並補三大類。

1)補陽或補氣

①補心:心氣或心陽不足時,在臨床治療方面便應補心氣或心陽。例如:炙甘草湯等,便是在心氣或心陽不足出現脈結代、心動悸等癥狀時的常用方劑。

③補肝:肝氣或肝陽不足時,臨床治療方面便應補肝氣或肝陽。例如:桂枝加附子湯等,便是在肝氣或肝陽不足出現四肢拘急、難以屈伸等癥狀時的常用方劑。

③補脾:脾氣或脾陽不足時,治療方面便應補脾氣或脾陽。例如:香砂六君子湯等,便是在脾氣或脾陽不足出現腹脹、腹滿、塘瀉、納減等癥狀時的常用方劑。

④補肺:肺氣或肺陽不足時,臨床治療方面便應補肺氣或肺陽。例如:補中益氣湯等,便是在肺氣或肺陽不足出現少氣、自汗或脫肛等癥狀時的常用方劑。

⑤補腎:腎氣或腎陽不足時,臨床治療方面便應補腎氣或腎陽。例如:金匱腎氣丸等,便是在腎氣或腎陽不足出現腰疼、滑精、陽瘓等癥狀時的常用方劑。

l老中醫談中藥詳解《補法

2)補陰或補血

①補心:心陰或心血不足時,臨床治療方面便應補心陰或心血。例如:天王補心丹等,便是在心陰或心血不足出現心悸、怔忡、失眠、等癥狀時的常用方劑。

②補肝:肝陰或肝血不足時,臨床治療方面便應補肝陰或肝血。例如:芍藥甘草湯等,便是在肝陰或肝血不足出現肢體攣急或少腹疼痛等癥狀時的常用方劑。

③補脾:脾陰不足,胃腸津液枯少時,在臨床治療方面,便應補養脾陰。例如:益胃湯等,便是在脾陰不足或胃腸津液乾涸出現倦怠無力,大便乾燥等癥狀時的常用方劑。

④補肺:肺陰不足,肺中津液枯少時,在臨床治療方面,便應養陰清肺。例如:麥門冬湯等,便是在肺陰不足出現咳嗽、氣喘、痰血等癥狀時的常用方劑。

⑤補腎:腎陰不足,真水枯少時,在臨床治療方面,便應滋腎補水。例如:六味地黃湯等,便是在腎陰不足出現遺精、早泄等癥狀時的常用方劑。

3)陰陽氣血並補

陰陽氣血並補,即補氣、補陽或補血、補陰同時並進。在臨床上,氣虛而血不虛或陰虛而陽不虛的病人,實際上是很少的,因為陰陽氣血之間彼此密切相關。所以補法在臨床應用上,實際上以陰陽並補或氣血並補為最多見。陰陽氣血並補之中也要注意到臟腑問題:心脾俱虛者便心脾同補,例如歸脾湯,便是心脾同補的常用方劑;肝腎同虛者便肝腎同補,例如歸芍地黃湯,便是肝腎同補的方劑,其它如十全大補湯、人蔘養榮湯、當歸補血湯之類的方劑,都無非是氣血兩補、陰陽同治的方劑。

5.補法的注意點

(1)運用補法,首先要重視脾胃的運化作用正常與否,因為任何補藥都要經過脾胃來發揮它的作用,如果脾胃不能運化,則任何補藥都不能產生它的補益作用。所以我們在用補藥給患者治病時,特別是應用補陰補血藥時,都適當配合一些健胃助脾藥物,以幫助患者能夠更好地接受補益葯。

(2)補陰補陽或補氣補血,雖然在臨床上都有其適應症,但由於陰陽氣血之間的互根關係,它們之間往往互為因果,陽虛可以由於陰虛所致,而血虛也可以由於氣虛所引起。所以在運用補法治病時,必須明辨病機,分析標本,不可只從表面現象上分析問題,機械地對待患者的氣虛或血虛、陰虛或陽虛。

(3)凡屬具有補益作用的藥物,煎藥時間不要太短,應該細火濃煎,而且應該溫服。

附:澀法

1、澀法是什麼?

澀法,就是用具有固澀作用的藥物和方劑,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方法。例如:止汗、止血、止瀉等等,都屬於澀法。

2.澀法的適應症

澀法的適應症,主要是虛症或脫症。凡屬虛症在久治無效的情況下,或人體在病因作用下,突然發生的嚴重虛脫現象,都可以應用澀法作緊急處理。所以,中醫書上有「澀可固脫」之說。一般常見的適應症有下列幾種:

(1)汗出不止:人體在病因作用之下,汗出不止或冷汗如油,中醫認為屬於脫症,如果不馬上止汗,就會虛脫而死。由於澀法有正汗作用,臨床上首先便應該考慮用澀法來止汗,然後再用其它的根本處理。

(2)血出不止:人體在病因作用之下,出血不止,不論其系嘔血、瀉血、婭血等,中醫認為均屬脫症,必須馬上止血。由於澀法有止血作用,所以在上述緊急情況之下,也要用澀法。

(3)吐瀉不止:人體在病因作用之下,吐瀉不止,中醫認為也屬脫症,應該止吐止瀉。由於澀法也有止吐止瀉作用,所以也用澀法。又如久痢不止,經年累月不愈,雖非脫症,也可在根本治療的基礎上合併用澀法來處理。

(4)滑遺不止:滑精或夢遺久而不止,也可在根本治療的基礎上合併用澀法來處理。

3.澀法的禁忌症

澀法的禁忌症,主要是實症、熱症。因為實症和熱症的治療原則主要是使病邪外出,而澀法作用適成其反,誤用澀法,反而使病邪失去出路。所以凡屬實症、熱症,或其它必須使病邪排出體外的疾病,都必須禁用澀法。臨床上一般有下列幾種:

(1)高熱汗出者:患者在高熱的情況下出汗時,絕對不能用澀法來止汗。因為此種情況是人體正邪相爭,正氣驅邪外出的表現,如果止汗,反而使熱邪佛郁在里,引起不良后呆。

(2)出血原因系由於淤血所致者:此類患者也不能用澀法止血。因為中醫認為,必須將癖血塊排出后才能止血,如果用澀法止血,反而使疲血不能排出,血出不止。

(3)吐瀉原因系由於暴飲暴食或中毒等原因所致者:在一般情況下也禁用澀法。因為在飲食失節或中毒的情況下,中醫認為吐瀉本身屬於正氣驅邪外出的表現,如果止住吐瀉,這就會使體內的飲食或有毒物質停留體內不能排出,反而使患者病情惡化或中毒現象加重。

4.澀法的運用

澀法的運用,主要以藥物療法為主,其具_魚絲處匕醫一體運用一般可分為下列幾種:

(1)斂汗:汗出不止者,或時自汗出,經原因治療效果不著者,均可用澀法斂汗。例如:一般所常用的玉泉丸或甘麥大棗湯加麻黃根等,便屬於斂汗所常用的方劑。

(2)止血:血出不止者,或出血經過原因治療,效果不顯或無效者,都可用澀法止血。例如:十灰散等,便屬於止血所常用的方劑。人體表面出血,出血處可以手觸及者,用藥物置出血處或壓迫出血,也屬於澀法的範圍。如《醫學綱目》上說:蛆「以紙捻蘸蟾酥少許於出血處,按之立止」。《醫學入門》說:「血自皮膚間濺出,用煮酒瓶上紙,碎揉如楊花,以手捏在出血處即止」。

(3)固腸:泄瀉不止,肢厥脈微,中氣欲脫者,或久痢久瀉,服藥效果不著或無效者,也都可以用澀法固腸止瀉。例如:一般所常用的赤石脂禹餘糧丸、桃花湯、訶子散等,便是固腸止瀉所常用的方劉。

(4)澀精:滑巡不次,形贏色敗者,或長期滑遺治療無效者,也可用澀法制止滑遺。例如:一般所常用的金鎖固精丸加粟殼、訶子等,便是澀精所常用的方劑。

5澀法的注意點(1)運用澀法時,最好合併原因治療同時進行。例如:脾虛腹瀉不止時,應以溫扶脾陽葯同固腸止瀉藥同用,』腎虛滑泄不止時,應以補腎澀精葯同用。

(2)澀法作用重在固澀,原系治標之法,有如揚湯止沸,只不過為緩一時之急。因此在非不得已的情況下,最好少用或者不用,以免留滯邪氣,發生不良後果。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