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存在哪些問題?

近幾年來經濟發展對物流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一方面物流業面臨著大好的發展前景,但也面臨著制約其發展的瓶頸。特別是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化進程的加快,傳統、簡單的運輸和倉儲服務方式等一系列陳舊模式,限制和延遲了高效率、專業化物流服務的產生和發展。綜合現實,主要的影響因素有以下八個方面:

  1、我國物流企業規模偏小

由於受計劃經濟影響,我國物流企業形成了多元化的物流格局。除了新型的外資及民營企業外,大多數第三方物流企業由計劃經濟時期的商業、物資、糧食、運輸等儲運企業轉型而來,規模偏小、經營業務單一、效率低、損耗大,且條塊分割嚴重,集中度不夠。據相關統計,我國1700萬流通企業中,93%為單體經營戶,達到一定規模以上的僅佔1%。

Advertisements

  2、現代物流信息系統尚未廣泛應用

現代物流需要現代化的信息系統支持,需要和所服務的客戶進行實時對接。而目前,我國大部分物流企業採用傳統的運作方式,現代物流企業要求的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統、電子數據交換技術和貨物跟蹤系統等尚未廣泛應用,例如,海關、動檢、衛檢、商檢、外管局等物流業務相關部門之間缺乏聯動,物流企業不能與其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制約了通關效率的提高。因而信息傳輸的速度和準確性得不到較大提高,同時單據處理成本、庫存成本、差錯成本、人事成本也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這大大影響了物流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的提高。

  3、政府監管滯后,阻礙了物流行業資源的整合

隨著經濟不斷增長,對於當前運輸車輛分散、運輸企業規模小、經營效率低的狀況而言,實施資源整合是必然的發展方向。許多物流企業事實上也採取了這樣的辦法,並收到很好的效果。但在企業工商登記、發票使用、稅收抵扣、資質評定等管理中,有關自有車輛數量的硬性規定,阻礙了資源的整合。工商行政現行管理制度中缺乏明確標準,對於物流企業難以進行明確界定。由於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起步晚,長期以來,發展物流業被理解為送貨上門。其實,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物流業是指原材料、產成品從起點至終點及相關信息有效流動的全過程。它將運輸、倉儲、裝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機結合,形成供應鏈,為用戶提供多功能、一體化的綜合性服務。因為人們對其認識不夠充分,現代物流產業未得到應有的重視。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制定的有關物流政策措施缺乏系統性,透明度也不夠,增加了物流市場的不穩定性。

Advertisements

  4、缺乏統一物流規劃,公路收費過高,企業負擔重

由於鐵路、公路、民航、水運和管道等多種運輸方式的規劃與管理分屬不同部門,普遍存在各行其是、各搞一套的現象。各地線路和節點建設規劃之間缺乏有機聯繫。有的甚至在同一地方,不同部門做出的物流規劃也不能有效銜接。目前各地養路費、運管費、貨運附加費、過路過橋費標準過高,徵收站點過密,運輸企業不堪重負。

  5、物流企業增值服務弱

儘管我國已出現了一些專業化物流企業,但多數物流企業只能簡單地提供運輸和倉儲服務,業務領域較少涉及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庫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尤其在物流方案設計及全程物流等增值服務上較弱,使物流的速度降低而成本上升。有些地方對於進入市區的配送車輛通行管理有關規定不合理不科學,嚴重妨礙了物流業正常發展。由於有些地方忽視物流行業和貨主利益,對配送貨運的進城車輛採取一刀切的簡單做法,限制或影響了物流業的正常運營。

  6、行業分割、地方封鎖和不規範競爭

許多地方對本地企業和外地企業不能一視同仁,地方保護主義傾向嚴重;甚至不少地方的郵政企業對物流企業進行圍追堵截,業務糾紛時有發生;企業間惡性競爭、打「價格戰」;招標中不規範、「暗箱操作」等問題也比較嚴重。

  7、人才嚴重匱乏

主要是能夠進行物流方案設計的專業人員和精通具體業務的客戶經理、項目經理等實際操作人才嚴重缺乏。

  8、相關法規建設滯后

當前物流領域的法規建設仍處於「空白」狀態。不僅沒有一部專門用來規範物流產業和行業發展方面的法律法規,甚至在相關法規中也很難找到物流業的相應條款,使行業和企業的合法權益不能得到有效保護。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