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養生小知識:講解中醫飲食養生,重視身體的健康問題

在如今的生活中人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健康問題,因為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工作以及生活的壓力越來愈大,身體的健康早已受到了影響,若是此時還不重視自己的健康問題,就會導致自己的身體容易誘發一些疾病,所以養生是很必要的;那麼秋季中醫養生知識講解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文章,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女性秋季中醫養生的知識講解

一、從

  養生專家們介紹,立秋後天氣依然悶熱,嚴格說在氣象學上還不能算真正的秋天。可以說,此時正是夏、秋交替時期,養生既要照顧到夏末的炎熱,又要力求平穩過渡。

  專家說,《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記載:「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

Advertisements

  也就是說,人們在養生時,應順應四時,順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立秋後,天氣從炎熱轉為寒涼,中醫理論認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立秋正是從養陽逐漸轉為養陰的時刻。

  

二、飲食偏酸潤肺

  據《素問·臟氣法時論》記載:「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專家說,酸味起到收斂肺氣的作用,而辛辣則起到發散瀉肺的不良作用。秋天是「收」的季節,不可發散,因此可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比如可常吃些小麥製品、李子、桃子、橄欖、菠蘿、芹菜等。

  另外,《金匱要略》有「秋不食肺」之說。專家介紹,夏天對人體消耗極大,秋季雖然氣溫有所下降,但又有了燥氣,也就是常說的秋燥。「燥氣當令,易傷津液。」

  因此,飲食上還應注意多吃滋陰潤肺的食物。如:百合、木耳、扁豆、枸杞、兔肉、黃鱔、鯽魚等。《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秋季可以適當食用具有滋陰潤燥功效的生地粥。當然,也不能忘記去除體內濕邪。因為濕邪易困脾,使脾陽不暢,運化不利,損傷脾氣,生痰,傷肺。秋季時節,可適當食用枇杷、芝麻、糯米、粳米、蜂蜜、菠蘿、乳製品等柔潤食物,養脾生津。

Advertisements

  

三、進補防燥不膩

  很多人認為秋天應該進補,貼秋膘,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夏季出汗多,易「苦夏」,人體體能消耗很大,使人心煩意亂、疲倦乏力,尤其是體質偏弱或者有慢性病患者更甚,可在秋季適當進補,以補充一夏天的體能透支,提高體質,迎接冬天的來臨。

  但由於剛剛立秋,此時進補與中秋、深秋還有所不同,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循序漸進,以飲食營養的調理和水分的補充為佳,不提倡過早過多食物油膩食品和羊肉等過於溫熱的補品。否則極易使原本傷津的胃腸道負擔過重,誘發感染,引起急性胃腸炎、胰腺炎等。可以用蓮子、桂圓、黑芝麻等煮成湯粥食用。

  四、運動不在冷水中游泳

  立秋之後,雖然初秋氣溫依然較高,但是隨著時間推移,氣溫溫差逐漸加大,應注意增減衣服,特別是老年人、體質虛弱者更應注意。俗語有「立秋十八天,河裡無澡洗」的說法。專家們強調,立秋後再過十八天左右,雖然氣溫依然很高,但是河水和室外泳池,特別是深水處的水溫逐漸變低了,不適合像夏季一樣在河裡游泳了,否則容易受寒得病。

  五、疾病冬病夏治最後一伏

  「冬病夏治」是依據自然界陰陽變化對人體的影響,推算出氣血運行在每個節氣的變化,並依此制定出的傳統治療方法。中醫的養生保健理論,由於特色突出、療效確切,獲得了很多人的肯定。

  如今冬病夏治進入最後一伏,患者應抓緊疾病治療的最佳時機,冬病夏治適合於慢支、骨關節病等慢性病,常用的手段有膏藥、內服中藥等。另外,部分皮膚病如牛皮癬患者也可以嘗試夏季溫泉洗浴,這也是被實踐證明對部分患者確有療效的輔助療法。

  秋季中醫養生保健的知識講解

  

1、呼吸新鮮空氣

  新鮮空氣可以幫助血液暢行,促進肺活量和循環系統,是煥發精神活力和促進免疫系統的妙方。所以秋季要每天早晚半小時開窗通風,或經常到室外走走。

  讓呼吸道黏膜接受一些冷空氣的刺激,也是對呼吸道抗病能力的鍛煉,可以提高免疫力。

  

2、多喝水

  體內水分充足可以保持呼吸道黏膜濕潤,感冒病毒難以迅速繁殖。

  營養科學家建議:每日飲水量按體重算為40毫升,兒童需飲更多的水。最佳飲料為:水、混合飲料(礦泉水或蘇打水和蘋果汁混合而成的飲料)、果茶或藥草茶。要少喝咖啡、含酒精的飲料和酒。

  3、拒絕秋燥

  秋天乾燥的氣候,使人常感到口鼻咽喉乾燥以及發生燥咳,又因肺與大腸相表裡,秋令還可出現大便燥結。此外,秋燥還可導致口唇乾燥、皮膚乾裂以及毛髮脫落。防止秋燥,首先要注意補充水分,每天最好喝3~4杯開水。

  4、拒絕秋乏

  告別了炎夏,迎來了天清氣爽的秋天,人們感到比夏天要舒服得多了。可是,一些人會有睏倦疲乏的感覺,這種現象被人們稱之為秋乏。秋乏是補償夏季人體超常消耗的保護性反應。雖然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與適應,秋乏會自然而然地消除,但為了不因此影響工作和生活,最好還是採取相應的防治措施。

  5、適當的運動鍛煉

  秋季鍛煉可以增強體質,增進機體抗寒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統的功能,增加胃腸蠕動,提高大腦皮層靈活性,保持頭腦清醒,使精力旺盛。尤其對於男性,入秋後氣候宜人,不會像夏天那樣汗流浹背,正適合開始鍛煉,保持強健體魄。秋季鍛煉的項目很多,如慢跑、早操、太極拳、散步、登山、打乒乓和打羽毛球等。需要注意的是,秋季早晚天氣轉涼,運動時應及時增減衣物,以防出汗后著涼。另外,秋季氣候乾燥,運動要及時補充水分,以防造成津液不足。(

  

  秋季中醫飲食養生的知識講解

  一、早上喝粥

  中醫養生學家提倡在秋季每天早晨吃粥,尤其是初秋時節,不少地方仍然是濕熱交蒸,以致脾胃虛弱,抵抗力下降,這時若能吃些溫食,特別是喝些葯粥對身體很有好處,其原因是作為葯膳重要成分的粳米或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功能。目前較為受推崇的粥有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黃精粥等。

  二、甘淡滋潤

  古人有云:「厚味傷人無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師,三千淡薄從此始,淡食多補信有之。」可見素、淡結合的飲食,對健康是有益處的。還應當多進食些如蜂蜜、芝麻、杏仁等性滋潤味甘淡的食品,既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止秋燥帶來肺及腸胃津液不足常見的乾咳、咽干口燥、腸燥便秘等身體的不適癥候或肌膚失去光澤、毛髮枯槁的徵狀。

  可多吃些具有潤肺潤燥的新鮮瓜果蔬菜,水果如梨、柿、柑橘、香蕉等;果蔬則可多食胡蘿蔔、冬瓜、銀耳等以及豆類、豆製品,還有食用菌類、海帶、紫菜等。或加工製作成羹粉湯粥,如香菇豆腐湯、扁豆粥、藕粉羹等,既有營養,又能潤燥。

  三、平衡營養

  應注意飲食中食物的多樣性,營養的平衡,才能補充夏季因氣候炎熱、食慾下降而導致的營養不足,特別應多吃耐嚼、富於纖維的食物。進食時,細嚼慢咽,既利於食物的充分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完全吸收,又能通過纖維食物保持腸道的水分的作用和咀嚼,以生津潤燥,達到防治秋季咽喉乾燥、腸燥便秘等不良反應的目的。

  四、少辛增酸

  在秋季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蔥、姜、韭、蒜、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此外還要謹記「秋瓜壞肚」。在夏季,西瓜是消暑佳品,但是立秋之後,不論是西瓜還是香瓜、菜瓜都不能多吃,否則會損傷脾胃的陽氣。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