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喚醒!迷走神經讓沉睡15年植物人出現意識

影視劇中,植物人總是會被各種各樣堪稱「神奇」的方法所喚醒,但這些方法多數經過藝術手法的誇張和渲染,或多或少帶著些許玄學意味,總歸是缺少科學依據。畢竟,在現實生活中,學術界普遍認為一個人若是進入「植物人」狀態超過12個月後,就基本上被「判了死刑」,是完全不可逆轉的。

你要知道植物人是怎麼回事兒

植物人(vegetative patient),又稱植質狀態、不可逆昏迷。是大腦皮層功能嚴重損害,受害者處於不可逆的深昏迷狀態,喪失意識活動,但皮質下中樞可維持自主呼吸運動和心跳,此種狀態稱「植物狀態」,處於此種狀態的患者稱「植物人」,是與植物生存狀態相似的特殊的人體狀態。除保留一些本能性的神經反射和進行物質及能量的代謝能力外,認知能力(包括對自己存在的認知力)已完全喪失,無任何主動活動。

Advertisements

鑒別植物人通常有以下三種方法:

1.閉鎖綜合征:Nordgren於1971年報道很高由於雙側腦橋基底部病變,腦幹腹側的皮質腦幹束和皮質脊髓束受損,而導致的緘默和四肢癱瘓,看起來很像昏迷,但實際上意識完全問題清楚,病人德技能用睜閉眼對問話做出回答覆發。

2.昏迷是一種持續的、深度的病理性意識障礙,其特徵是兩眼閉合,表揚不能喚醒。它與PVS的區別在於後者能醒覺而無認知,而昏迷者既以後不能喚醒,又無認知。

3.腦死亡:腦死亡是腦的全部功能的持久且不可逆地喪失,特徵是深度昏迷,且無自主呼吸,必須用呼吸機維持,腦幹反射全部喪失。

植物人能清醒嗎

不同於腦死亡患者,植物人患者儘管對自身和周圍環境完全缺乏意識,但其腦幹功能並沒有喪失,還存在著部分覺醒狀態,比如咀嚼吞咽、反射性睜眼等原始反射。

Advertisements

而人體內腦神經中最長、分佈最廣的一對迷走神經,在頸部、胸部、腹部都有多條重要分支,就像一條信息高速公路傳遞著腦幹信息到其他部位,參與體內重要器官的功能調節,在覺醒、警覺性和許多其它基本功能方面都很重要。

影視劇中喚醒植物人這些「笑中帶淚」的故事,無不體現出當親人朋友昏迷不醒時家屬內心的焦慮不安以及對喚醒患者的期盼與不放棄,卻也著實令人動容。其實,除了家屬,沒有放棄「喚醒」植物人的還有法國的科學家。

他們已於近日在Current Biology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就表示可讓一名因車禍而處於植物人狀態長達15年之久的35歲男子,恢復了「最低意識」,儘管這與讓患者全面蘇醒的情況相去甚遠,但是仍然給許許多多的植物人帶來了一線希望。

喚醒植物人的新方法

考慮到迷走神經刺激(VNS)——已被批准用於治療抑鬱症和癲癇,可幫助恢復意識,因而研究者認為VNS對於多年處於植物人狀態的患者也應有積極作用。

為了測試刺激迷走神經能否恢復患者意識,法國研究者通過手術在患者頸部的迷走神經周圍植入一個盤狀刺激器去電刺激他的迷走神經,即向腦神經施以低強度的刺激(電流極小,比電子錶供電電流的百分之一還小)。

在接受電擊治療過程中,每次治療的電擊時間是半分鐘,間隔5分鐘後接著進行下一次電擊,如此往複。電擊所用電流從0.25毫安開始,一周內以0.25毫安的幅度慢慢增加到最高值1.5毫安。

一個月後,患者開始對周圍事物有了些微妙的反應:重獲用眼睛追蹤物體的能力、按要求轉動頭部等,而在突然將臉靠近患者時,他還受到了驚嚇而睜大雙眼,而其腦部的運動、感覺、意識區域的代謝水平(衡量神經活性的指標)明顯升高。顯然,該患者的注意力、運動和大腦活動得到了明顯改善,進入了一種最低層次的意識狀態。

此圖顯示了迷走神經刺激前後所有電極的信息以及大腦活動區域。 其中,黃色/橙色表明后頂葉區域之間的連通性增加,而且右頂枕葉皮質、丘腦和紋狀體的代謝增加。

接著,研究人員持續給該患者施以此療法並跟蹤治療效果,並發現這位仍處於癱瘓狀態的患者,經過九個月的神經刺激療法,其自我認知水平不再繼續升高,但是慶幸的是,他也並沒有回到最初的「植物」狀態。

至於為什麼低電刺激腦神經會恢復意識,本項研究的主要負責人Sirigu解釋道,這很可能是因為患者腦部受傷后,丘腦仍在嘗試與大腦的其他部分聯繫,只是受損的連接神經無法傳遞丘腦發出的信號,以致其他部位不能聽見丘腦的「說話」;而VNS則有效地增大了丘腦「說話」的音量,從而傳遞更多信號,使大腦重新對外界的刺激產生反應。

Sirigu還表示,哪怕希望看似渺茫,但腦的可塑性及修復仍是可行的,這項研究恰就證明了正確的干預措施即使在最嚴重的臨床病例中也能夠產生意識上的變化。此外,他們還在計劃一項大型合作研究,以確認並擴大VNS對於植物人狀態或微弱意識狀態患者的治療潛力。

然而,由於長久以來人們對意識的研究和理解均是比較匱乏的,因而對於此項研究也是存在不少質疑聲,一些生理學家和腦損傷方向的專家們對這種療法的有效性持懷疑態度。

哈佛大學波士頓醫學院的神經學家 Andrew Cole表示,這項研究成果的結論並不一定正確,現有的研究基礎並不能推出這個結論,患者狀態的改善也有可能受到了手術中其它因素的影響,而並非一定因為腦部電流刺激。

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的神經學家 Nicholas Schiff 也表示,儘管這項新發現令人激動,但這是單一病例的成功,並不能了解該療法的真正的效果,需要謹慎解讀,這項研究結果尚需在更多的患者身上得到驗證,才能獲得推薦使用。

本文由科貓平台編創,內容整理自解螺旋、求醫網,圖片來源於網路。

中國科技工作者之家」科貓APP(SciMall)於今年5月25日上線,是中國科協為全國8100萬科技工作者打造的智能、便捷、有效、安全的一站式服務的綜合社區,是專註科技人才知識分享與社交服務的平台。平台本著「以人為本,提升服務」的原則,追求「更智能」、「更便捷」、「更有效」、「更安全」的服務目標,很好地解決了當下科技人員學術交流困難、學術會議系統不完善、創新創業機會少、知識獲取不便的四大難題。

資訊信息、會議交流、視頻活動、社交互動,想了解更多,請下載科貓APP;科貓APP,專註科技人才知識分享與社交服務的平台!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