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薩金特油畫技法

約翰·辛格·薩金特(1856—1925)美國畫家。生於義大利佛羅倫薩。1874年在卡羅律斯—迪朗的巴黎畫室學畫,受印象派影響。

通常薩金特畫第一層時,把顏料用松節油極度攤薄,在畫面裡面畫出大的形體,不摳細節。

用形體構造邊界,而不是用線構造邊界。用顏色去畫「面」,每個塊面都是一個大筆觸,不揉、不抹。

薩金特很多畫都是在1到2個小時內完成,否則就刮掉,在此基礎上再畫一遍。1到2個小時的畫作達到自己的要求后,表面乾燥后,對畫面進行微調。

在人像創作中,薩金特習慣使用中冷灰做一層底子。使用亞麻油調和顏料畫暗部,用罌粟油調和顏料畫亮部。

薩金特油畫人物特點:

輪廓的虛實:造型的輪廓處理體現一個畫家的風格取向,寫實的輪廓線通常較為嚴謹清晰,寫意的輪廓往往顯得放鬆洒脫。

Advertisements

用筆的放收:瀟洒的用筆常為寫意或表現,嚴謹窄小的用筆常為寫實。一幅作品或多幅作品可以同時出現放與收的融合,需要藝術家的智慧與能力。

形體的鬆緊:松與緊是一對矛盾,而調和矛盾的方法是辯證處理,松為生動,緊為收松。

薩金特的色彩是一種折衷性的選擇。古典主義的色彩表現的基本是固有色的深淺變化。印象主義注重光源色、固有色、環境色的變化。薩金特選擇了印象主義與古典主義之間的折衷。

薩金特作畫基本都是濕畫法,在顏料未乾時連續作畫,每次不滿意時總是用畫刀把顏料及時颳去,再用不透明色重新畫,而正是這種多次刮色修改的積累無形中使形體變得含蓄和豐富。

「濕蓋濕」畫法是就一次性完成法而言的。一次性完成畫法自始至終都是使用大量未經稀釋的油彩趁濕畫到畫面上去的。(能夠直接將新鮮顏料調和到畫面中未乾的色層中。「濕蓋濕」畫法又稱趁濕畫法或濕畫法。)

Advertisements

採用這種趁濕作畫法,最好讓畫筆飽蘸顏料,還要準備一把靈活方便的調色刀。(濕顏料會堆積很厚,導致畫布負載過重,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可用調色刀颳去多餘的顏料。如果刮下來的顏料有用,可再用刮刀或畫筆將它們塗到畫面恰當的位置上。整個作畫過程色彩的調和基本都是在畫布上進行的。)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