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非我族類」

論「非我族類」

雖然,三令五申,群里不能討論除心學以外的任何話題;但總偶爾有片言隻語,論及政治。

比如從時下熱門的電影《戰狼2》引申開來的話題。

話題1,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話題2,中國歷史上,漢族和外來民族。

我也來說說我的觀點。

1,犯我中華者

A,英雄主義,是最流行的文化消費品。好萊塢的暢銷大片,幾乎80%由此類片子支撐。比如《美國隊長》,比如《拯救大兵瑞恩》。所以,中國出現《戰狼2》,對於文化消費領域來說,是好事;我相信,隨著《戰狼2》的成功,會有更多的中國英雄片出現。

有心友說,《戰狼2》裡面很多細節經不得推敲。電影就是電影,是藝術,是爆米花,是精神;不必要每件事情都是當下的事實。還是比對好萊塢大片,也大多都是荒誕不經的;比如我喜歡看的《颶風營救》。

Advertisements

B,「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句話來自漢武帝。

近段時間在看《中國通史》,裡面對於這句話有評價。這句話,很硬氣;但是,說了這句話后,大漢帝國經濟幾乎崩潰,文景之治積累的家底被消耗殆盡。國家只能增加賦稅,鹽鐵專賣;苦了老百姓,才勉強度過難關。最後,漢武帝,還是下了著名的《罪己詔》,反省自己太過於窮兵黷武。

看來,這句話,本身沒有問題;但前提,必須是國力充沛、謀划周全的情況下,更加準確。而且,「行」就是了,口號說不說,不重要。這一點,漢武帝,要向漢景帝學習:一次痛擊,就將匈奴打垮。

2,漢族

實際上,我本人也曾深受狹隘的民族主義思想影響。比如認為,元/清兩代,是漢族被外族入侵的歷史。

這段時間,有所改變。改變的原因,還是因為看了《中國通史》。

Advertisements

A,我們的血液里,早已經不純粹了。

漢族是什麼?是周口店人?是二里頭(夏)人?是周朝人的後裔?是秦帝國的人種?

秦帝國,居於西部,與戎羌雜處,互相通婚。

南北朝的時候,北朝大多是胡人主導,鮮卑人為主。隋朝皇室和唐朝皇室,也源自北朝的貴族(都是北魏六鎮的大將),與當時的胡人通婚,既是自保、也是榮耀。李世民的奶奶,就是鮮卑人。

更多的鮮卑普通百姓漢化之後,融入基層,更加分不清了。

東南區域,也有很多少數民族,稱之為百越。從戰國、三國、南朝不斷與漢族融合,也分不清了。

B,大唐盛世怎麼來的?

說起民族,很多都會抬起一句古話,「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這句話出自《左傳》,原意卻是「不是我們家族的人,心思必定不一樣」,和當下很多人的理解不同。

當魏徵用這句話,勸唐太宗加強對突厥人的防備時,唐太宗作出了相反的選擇。他任用少數民族官吏,讓他們充當了帝國的重要角色。他認為,所有人民都是他的子民,沒有民族之分。正因為開放的民族政策,當時的唐王朝和長安城,成為了全世界人嚮往的地方。

C,北伐軍的改變

辛亥革命初期,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為口號。後來有人提醒,如果只有漢族,驅除之後,蒙、藏、回、滿人怎麼辦?他們的疆土,也不要嗎?

革命黨人馬上糾正,將國旗改成五色旗,漢、蒙、藏、回、滿都是中華一員,五族共和。

我輩,肩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

如果要實現這個使命,就必須有大胸懷。

大中華,大格局。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