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之後,如何養生?老中醫告訴你「養生二寶」防涼燥

秋分是一年當中太陽直射點自北向南再次直射赤道的時候,這個時候晝夜等長。古籍記載:「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分」就是「一半」的意思,晝為陽、夜為陰,暑為陽、寒為陰,在秋分這一天不僅晝夜平分,而且寒熱平分。秋分這一刻,陰陽之氣暫時達到了平衡的臨界點。

在我國十分重視陰陽平衡的文化氛圍里,秋分因此顯得格外重要。中醫當中認為,立秋之後進入秋季,秋季外界最主要的治病邪氣便是「燥邪」,可是初秋由暑轉為涼爽,晚秋從涼爽轉為寒冷,因此,以秋分為界,秋分之前燥多兼熱,稱為「溫燥」,秋分之後燥多兼寒,稱為「涼燥」。這就是說在臨床治療燥邪導致的疾病時,一定要注意考慮到這個時間點對於人體疾病的影響。

對立秋後比較常見的涼燥,其實就是在燥的表現基礎上,多了寒的表現,臨床涼燥致病主要表現為惡寒、鼻塞清涕、咳嗽、咽喉干癢、無痰或痰白質稀、無汗等。對於涼燥的治療上應當用辛開溫潤的方法,比如著的名杏蘇散。

那在生活上如何預防涼燥呢?

大家比較熟知的冰糖雪梨、百合銀耳湯等養生食物還是可以繼續食用的。但是,同時要適當多吃一些肉類食物,比如牛肉、羊肉、雞肉等。因為天氣逐漸變冷,身體熱量消耗會慢慢變大,所以這個時候非常適合用中藥和肉類食物一起做葯膳,比如紅棗燉雞、百合燉排骨等。同時用一些性平的保健中藥來做葯膳。也許你要奇怪了,為什麼不是多吃性「溫」的食物,而是性平的食物。

要知道大部分具有滋陰潤燥作用藥物,都是通過助長人體陰液而潤燥的,而滋陰很多時候就會讓人體陰盛於陽,所以應當是多加食用性「平」的潤燥的食物。這裡推薦使用黃精。黃精,它味甘、性平,具有很好的補氣養陰、健脾、潤肺、益腎的。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體倦乏力、口乾食少、肺虛燥咳、精血不足、內熱消渴等病症。推薦養生菜譜:黃精燉豬肉。

雖然中藥材中性溫的滋陰潤燥藥物很少,但是秋季當季的果蔬卻有不少偏於溫性的果蔬,他們新鮮美味,營養豐富,是這個時候非常好的養生佳品。

1.板栗,味甘、性溫,具有滋陰補腎的作用。可以用於輔助治療脾胃虛寒導致的腹痛腹瀉、腎虛腰膝酸軟等。而且板栗是一個當季的堅果,富含糖類、澱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等營養成分。推薦的養生菜譜:板栗燒雞。

2.南瓜,味甘、性溫,具有補中益氣、益心斂肺、潤腸解毒的作用。而且南瓜也是晚秋當季的果蔬,不僅味道甘甜,口感軟糯,還有很好的養生作用。這裡推薦的養生食譜:南瓜湯、南瓜蒸糯米飯。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路。作者柳池,原創作品,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