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十大家族 整理

10、 襄陽望族——習氏家族

習氏家族,雖然名聲不顯,但是也是勢力強大。習氏家族中比較有名的有:習詢、習竺、習承業、習藹、習珍、習溫、習宇、習楨、習忠、習隆、習嘏十一人。他們中有的「有德行」,有的「博學有才華」,有的「有威儀,善談論」,有的「才氣鋒爽」,有的「仗劍自裁」等,他們之中,或忠誠於蜀漢,或入仕於孫吳,或在曹晉做官,門庭榮耀,經久不衰。

尤其是習珍為代表,在關羽敗走麥城被殺,荊州諸縣先後降吳,唯有習珍據城不降。習珍說:「我必為漢鬼,不為吳臣!」,最後自刎而死。

9、 潁川望族--鍾氏家族

鍾繇(151-230),字元常,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書法家、政治家。官至太傅,魏文帝時與當時的名士華歆、王朗並為三公,有二子:鍾毓、鍾會。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據傳是楷書(小楷)的創始人,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並稱為「鐘王」。

鍾會(225-264)字士季,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人。三國時期魏將,太傅鍾繇之幼子,鍾毓之弟。公元263年,他與鄧艾分兵攻打蜀漢,導致蜀漢滅亡。此後鍾會欲據蜀自立,與蜀漢降將姜維共謀其事,卻因部下的反叛而失敗,自己也死於部將兵變。

8、 江東望族--陸氏家族

陸遜(183-245),本名陸議,字伯言,漢族,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歷任吳國大都督、上大將軍、丞相。東吳大帝孫權兄長沙桓王孫策之婿。章武二年(222年),陸遜在夷陵擊敗劉備所率蜀漢軍,一戰成名。夷陵之戰也成為戰爭史上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晚年因捲入立嗣之爭、力保太子孫和而累受孫權責罰,憂憤而死。

其子陸抗才幹絕不遜於陸遜,只可惜所遇並非明主,雖居大將軍之位,畢生才華卻未及盡展。即使如此,陸抗在手腳受束的情況下,仍舊遊刃有餘地與晉朝名將羊祜相抗多年,令被司馬炎奉為神明的羊祜終身未能踏入江東半步。若非陸抗存在,東吳焉能苟延殘喘如此之久,莫等杜預到來,早被智勇雙全的羊祜夷為平地了。人們雖不見陸抗縱橫捭闔,橫掃天下之功,但對吳之作用,並不遜於其父。

7、 曹氏宗親--夏侯氏家族

曹操時期,夏侯二字堪為宗室,這一時期的諸夏侯,身上有著明顯的曹氏烙印,是曹操最為倚重信任的嫡系;以夏侯惇為基點,惇,魏之元勛,官至大將軍,倍受曹操親重;夏侯廉:惇弟,封侯,沒什麼事迹;夏侯淵:惇族弟,官職征西將軍,作戰快速勇猛,曾擊敗馬超、韓遂,後在定軍山之戰中被黃忠臨陣殺死。

夏侯四傑:夏侯霸、夏侯威、夏侯惠、夏侯和,他們是夏侯淵的四個兒子,分別立下大功,被稱為夏侯家族的四傑。

6、 四世三公-袁氏家族

袁紹(?~202),字本初,漢族,汝南汝陽(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袁老鄉袁老村)人。出身名門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稱。於初平元年(190)被推舉為反董卓聯合軍的盟主,與董卓交戰;但不久聯合軍即瓦解。此後,在漢末群雄割據的過程中,袁紹先佔據冀州,又先後奪青、並二州,並於建安四年(199)擊敗了割據幽州的軍閥公孫瓚,勢力達到頂點;但在建安五年(200)的官渡之戰中大敗於曹操。在平定冀州叛亂之後,於建安七年(202)病死。

袁術(?-199年),字公路,汝南汝陽(今河南商水西南)人,袁紹之弟。初為虎賁中郎將。董卓進京后以袁術為後將軍,袁術因畏禍而出奔南陽。初平元年(190年)與袁紹、曹操等同時起兵,共討董卓。后與袁紹對立,被袁紹、曹操擊敗,率餘眾奔九江,割據揚州。建安二年(197年)稱帝,建號仲氏。此後袁術奢侈荒淫,橫徵暴斂,使江淮地區殘破不堪,民多飢死,部眾離心,先後為呂布、曹操所破,於建安四年(199年)嘔血而死。

5、 潁川豪族-荀氏家族

荀彧 字:文若,生卒:163-212(50歲)。籍貫:豫州潁川(今許昌到臨潁一帶)。官至 :光祿大夫(建安十七年由尚書令、侍中轉任,名義上持節參謀丞相府軍事。)/太尉(魏咸熙二年追封),謚號:敬。荀緄之子。

荀攸(157-214),字公達,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曹操的五謀臣之一,荀彧之侄,被曹操稱為「謀主」。官至尚書令。正始五年(244)被追謚為敬侯。(都是敬啊)

荀氏八龍:指荀淑的8個兒子:荀儉、荀緄、荀靖、荀燾、荀詵、荀爽、荀肅、荀旉。

4、 三國豪族-諸葛氏家族

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文學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謚忠武侯。後來東晉政權推崇諸葛亮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后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等,並改造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諸葛亮在後世受到極大的尊崇,成為後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

諸葛瑾(174-241)字子瑜,漢族,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期吳國大臣,諸葛亮之兄,諸葛恪之父。經魯肅推薦,為東吳效力。胸懷寬廣,溫厚誠信,得到孫權的深深信賴,努力緩和蜀漢與東吳的關係。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呂蒙病逝,諸葛瑾代呂蒙領南郡太守,駐守公龘安。孫權稱帝后,諸葛瑾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

諸葛誕(?-258)字公休,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期魏將,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在魏官至征東大將軍。曾與司馬師一同平定毋丘儉、文欽的叛亂。之後因與被誅的夏侯玄、鄧颺交厚,且見到王淩、毋丘儉等人的覆滅而心不自安,於甘露二年(257)起兵造反,次年反叛被鎮龘壓,諸葛誕被大將軍司馬胡奮所斬,夷三族。

3、 東吳-孫氏家族

吳始祖武烈皇帝孫堅(155-191),字文台,漢族,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人。東漢末期地方軍閥,著名將領。史書說他「容貌不凡,性闊達,好奇節」,是大軍事家孫武的後裔。漢末群雄之一,三國中吳國的奠基人。曾參與討伐黃巾軍的戰役以及討伐董卓的戰役,后與劉表作戰時陣亡。因官至破虜將軍,又稱「孫破虜」。其子孫權即為孫吳的開國皇帝。孫權建國后,追謚孫堅為武烈皇帝。

長子孫策,承襲父志於危難之際,打拚天下於白手之中,卻殺出了江東四十餘郡的廣闊天下,是江東霸業的實際創建者。孫權胸攬天下,腹吞四海,知人善用,納諫如流,數度於危亡之中挽救了江東霸業,並建立了三分之一的東吳帝國。孫氏父子三人皆是天下罕有的英才之人,都具備了橫掃天下、一統寰宇的帝王霸氣,是三國之中最為令人艷羨的一門父子豪傑。

2、 曹魏-曹氏家族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與書法家。可謂是多才多藝的一代霸主。三國中曹魏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先為東漢大將軍 、丞相,後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其為魏武帝。一生以漢朝丞相的名義征討四方,為統一中原做出重大貢獻,同時在北方廣泛屯田,對當時的農業生產恢復有一定作用。

曹操所生諸子,皆英雄輩出,才俊橫溢。嗣子曹丕承繼曹操的雄才大略,廢漢立魏,另建正統,使曹氏一族榮登帝王之列。其治國平天下的才幹雖略遜於其父,但仍可稱得上千古一帝,若非其英年早逝,一統天下者必曹魏,司馬氏焉能有篡位之機?曹丕不僅有治國御軍之才,而且文采也非小可,其詩詞造詣也名垂文壇。曹操另一子曹植曹子健,才高八斗,文采斐然,詩詞造詣三國無人可及。

1、 晉朝-司馬氏家族

司馬懿(179-251),字仲達,漢族,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屬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全權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死後謚號舞陽宣文侯,次子司馬昭被封晉王后,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

三國歸晉,從這個結果來看,司馬家族無疑是貫穿三國的最強大的家族!

司馬八達:東漢末年河內名門司馬家族兄弟八人: 魏太尉,晉宣帝——司馬懿,字仲達、魏太宰,晉安平王——司馬孚,字叔達 、魏東武城侯——司馬馗,字季達 、魏鴻臚丞——司馬恂,字顯達 、魏中郎——司馬進,字惠達、魏安城亭侯——司馬通,字雅達、魏安平亭侯——司馬敏,字幼達、魏兗州刺史——司馬朗,字伯達。

司馬家族為什麼能笑到最後,連江山都是司馬家的.。而智慧化身的諸葛卻病死五丈原,曹操的後人也沒有坐穩江山,蜀國、吳國最後都被司馬家滅了!

這裡有一個很嚴肅的回答:時間是英雄最大的敵手!教育才是傳承的王道!忍一時之得失,換不世之偉業,把對手泯滅在歲月的長河中。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