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王制篇

治生乎君子,亂生乎小人。

國家的安定產生於君子,國家的動亂來源於小人。

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使有貧、富、貴、賤之等,足以相兼臨者,是養天下之本也。

古代的聖王痛恨這種混亂,所以制定了禮義來分別他們,使人們有貧窮與富裕、高貴與卑賤的差別,使自己能夠憑藉這些來全面統治他們,這是統治天下的根本原則。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載船,水也能翻船。

故君人者,欲安,則莫若平政愛民矣;欲榮,則莫若隆禮敬士矣;欲立功名,則莫若尚賢使能矣。是君人者之大節也。

所以統治人民的君主,要想安定,就沒有比調正好政策、愛護人民更好的了;要想榮耀,就沒有比尊崇禮義、敬重文人更好的了;更想建立功業和名望,就沒有比推崇品德高尚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更好的了。這些是當君主的重要關鍵。

Advertisements

故修禮者王,為政者強,取民者安,聚斂者亡。

遵循禮義的能成就帝王大業,善於處理政事的能強大,取得民心的能安定,搜刮民財的會滅亡。

仁眇天下,故天下莫不親也。義眇天下,故天下莫不貴也。威眇天下,故天下莫敢敵也,以不敵之威輔服人之道,故不戰而勝,不攻而得,甲兵不勞而天下服,是知王道者也。

仁愛高於天下各國,所以天下沒有誰不親近他。道義高於天下各國,所以天下沒有誰不尊重他。威勢高於天下各國,所以天下沒有誰敢與他為敵。拿不可抵擋的威勢去輔助使人心悅誠服的仁義之道,所以不戰而勝,不攻而得,不費一兵一甲天下就歸服了,這是懂得稱王之道的君主。

王者之制:道不過三代,法不貳后王。

奉行王道的君主所實行的制度:奉行的政治原則不超出夏、商、周三代,實行的法度不背離當代的帝王。

Advertisements

王者之論:無德不貴,無能不官,無功不賞,無罪不罰。

奉行王道的君主對臣民的審察處理:沒有德行的不讓他顯貴,沒有才能的不讓他當官,沒有功勞的不給獎賞,沒有罪過的不加處罰。

王者之:等賦,政事,財萬物,所以養萬民也。

奉行王道的君主的法度:規定好賦稅等級,管理好民眾事務,管理好萬物,這是用來養育億萬民眾的。

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載,莫不盡其美、致其用,上以飾賢良、下以養百姓而樂安之。夫是之謂大神。

所以蒼天所覆蓋的,大地所承載的,沒有什麼東西不充分發揮它們的優點、竭盡它們的效用,上用來裝飾賢良的人、下用來養活老百姓百使他們都安樂。這叫做大治。

以類行雜,以一行萬;始則終,終則始,若環之無端也。

用各類事物的法則去治理各種紛繁複雜的事物,用統括一切的法則去治理萬事萬物,從始到終,周而復始,就像圓環沒有頭一樣。

天地者,生之始也;禮義者,治之始也;君子者,禮義之始也。為之,貫之,積重之,致好之者,君子之始也。

天地,是生命的本源:禮義,是天下大治的本源;君子,是禮義的本源。學習研究禮義,熟悉貫通禮義,積累增多禮義方面的知識,極其愛好禮義,這是做君子的開始。

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

人有氣、有生命、有知覺,而且講究道義,所以人最為天下所貴重。

能以事親謂之孝,能以事兄謂之弟,能以事上謂之順,能以使下謂之君。

能夠按禮義來侍奉父母叫做孝,能夠按禮義來侍奉兄長叫做悌,能夠按禮義來侍奉君主叫做順,能夠按禮義來役使臣民叫做君。

君者,善群也。

所謂君,就是善於把人組織成社會群體的意思。

王、霸、安存、危殆、滅亡,制在我亡乎人。

是稱王、稱霸、安全生存,還是危險、滅亡,決定性的關鍵都在自己而不在別人。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