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背痛系列(2)——下背痛的原因、部位、強度到底如何了解?

上一講,介紹了下背痛困擾著很多的人,而且發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尤其進入智能化時代,讓很多習慣於懶惰的人,更是雪上加霜。

我們常說的下背痛,就是老百姓說的腰痛,但是它所引發的癥狀可以用「千變萬化」來形容。

慢性下背痛,通常是指超過3個月以上的疼痛,而小於3個月的一般定義為急性下背痛。這種疼痛的感覺,可以是麻木、無力、觸電感、悶痛感等多種感覺單獨存在或混在一起。

急性下背痛的患者往往以觸電感和閃到腰的感覺為主,而慢性下背痛的患者常常以下背部悶痛的感覺為主。

根據下背痛的發生的起因,我們來進行一個簡單的分類

根據【英國急性下背痛處置臨床指引】,將急性下背痛分類為

1、非特異性的急性下背痛

  • 20-55歲出現癥狀

  • 疼痛局限在腰部、臀部、大腿

    Advertisements

  • 屬於機械性疼痛(伴隨姿勢變化和時間,而時好時壞)

一般此種情況,在6周左右就可以得到改善,也是預后非常好的一種下背痛,其實85%的人屬於此種類型下背痛。

2、神經根性的下背痛

  • 比起腰部 疼痛,單側的下肢疼痛更為明顯

  • 疼痛可以傳導足部,甚至腳趾

  • 同一皮節內,有麻木感和感覺異常

  • 做直腿抬高試驗,會出現與癥狀相同的下肢疼痛

直腿抬高試驗患者雙下肢伸直仰卧,檢查者一手扶住患者膝部使其膝關節伸直,另一手握住踝部並徐徐將之抬高,

  • 下肢無力、感覺反射異常

如果運動之後,癥狀並沒有加重,只需要初級處理就可以,如果出現下肢放射痛,在治療指引中屬於慢性化的危險因子。

3、疑似嚴重脊柱病變

  • 未滿20歲或超過50歲出現癥狀

  • 靜卧疼痛加重

  • 胸部也有疼痛區域

    Advertisements

  • 既往病史,有癌症或HIV感染

  • 過去使用過類固醇

  • 體重逐漸減輕

  • 脊柱變形

出現以上情形,必須要到專業的診療機構完成治療。

疼痛的部位

圖片中標記為紅色圓圈的部位是容易下背痛易發生的痛區和轉移痛部位

其實疼痛這個詞語屬於一種給人體驗不好的辭彙,因此在學術界有時把疼痛稱之為情感體驗。疼痛不僅因為有問題的結構或組織,同時和社會、心理、行為有著不可切割的關係。

根據激痛點的理論,疼痛還可以發生轉移。比如,下背痛這個詞不僅僅指單純的下背痛,有時臀部、腿部、足部都可能被牽涉到。

因此疼痛讓人心煩意亂,讓醫生有時候也無法明確原因。

疼痛的強度

關於疼痛的分級方法比較多,這裡採取一個比較具有主觀判斷易用的方法,即將疼痛程度分為0-10分,0代表無痛,10代表最痛。如果患者治療后,疼痛為4分(含4分)以下,患者往往會有很好的滿足感。如果疼痛大於7分(含7分),那麼止痛治療就必須要進行。

如果低於4分后,必須強調患者的健康自我管理,多和患者溝通,儘可能完成對患者引發疼痛原因的全面了解,包括工作、生活、心理等多重因素,必要時介入心理諮詢。

下一講:要想治療下背痛,讓我們重新系統認識背部的功能解剖。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