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第一卷講解(四)

原文:又彼諸法同一所緣。非一行相。俱有相應一一而轉。

釋:這些心所法,同一所緣,都同樣緣於一種色塵相,緣於同樣的色塵而運轉。比如眼識要緣太陽光,五遍行心所都緣於太陽光,作意於太陽光、觸於太陽光、於太陽光生受生想,緣於太陽光起思心所,生起業行。眼識要緣桌椅板凳,五遍行心所都會緣於桌椅板凳,不會各緣各的色相。

同一所緣,緣同一色相,非一行相。雖然五心所法所緣一色,但是各有各的運行行相,互不相同,比如作意是一種運行行相,觸是一種運行行相,受是一種運行行相,想是一種運行行相,思是一種運行行相。它們運行的行相不一樣,但是所緣的都是同樣的一種色塵。俱有相應一一而轉,五心所法共同聚在一起,一一運行,互相照應。所以眼識的心所法,所緣的色塵肯定是同樣的,它們的運行行相卻是不同的,這樣心所法共同和合運轉,眼識才能產生一連串的分別的功能作用。

Advertisements

原文:又彼一切。各各從自種子而生。

釋:又彼一切各各從自種子而生。這一切的心所法都從眼識的識種子而生,從自種子生。自種子就是眼識的種子,都是從眼識的種子而產生這些心所法,隨著眼識而生,隨著眼識而有。當阿賴耶識輸出眼識種子,產生出眼識的時候,五遍行心所法也就隨著出生了。作意心所首先現行運作,在種子位對於色塵就警覺起來了,之後就會觸色塵,再以後就有受、想、思的心所一個接著一個地運行起來,都是對於眼前的同一個色塵來運作,就是對後腦部分的內色塵的運作。

眼識的運作,對於色塵的了別,一定要依靠著這些心所法才能運作。那我們就能知道,阿賴耶識的運作是依靠著什麼來運行的,祂也是依靠著第八識的五遍行心所法:作意、觸、受、想、思,這樣阿賴耶識才能運作,就會產生一切法,變現一切法出來。其它幾個識都是這樣依靠著心所法來運行,來了別。

Advertisements

原文:彼作業者。當知有六種。謂唯了別自境所緣是名初業。唯了別自相。唯了別現在。唯一剎那了別。

釋:那麼眼識的五遍行心所法的作業是什麼,都能作些什麼事業呢?眼識的心所法其業用有六種,能作六種事業。第一種,唯了別自境所緣是名初業,眼識心所法只能了別與自己相對應的境界,就是色塵境界,不能去了別聲音,不能了別香塵,不能了別觸塵,只能了別色塵,而且只能分別勝義根處的內色塵。這是對沒有修到六根互通的眾生而言,已經修出六根互用互通的眾生除外。了別自境所緣,是名初業,這是第一種。

第二種唯了別自相,意思是說,作意有作意的業用,只起警心的作用,只起引心向境的作用,不能去觸,不能生受和想,不能去思造作業行,總之就是各個心所不能超越自身的界限。第三種唯了別現在,就是說眼識是現量,能了別當前現量境界,不了別過去了的色塵,也不了別將來的還沒有出現的色塵。五遍行心所只緣當下色境,唯了別現在,現在當下看到什麼就是什麼,眼識不用作分析,不用作推理判斷,不用去比量比較,也不會生起想象思維。

第四種,唯一剎那了別,因為識種是剎那生滅的,在同一位置,一個識種生了,又滅去,就了別了這一剎那,回到阿賴耶識里。下一個識種生了又滅去,了別了第二剎那的色塵,又回到阿賴耶識里,後來的識種子依序都是如此,剎那了別,了別當下的剎那,所有的剎那了別都連續起來,形成了連續不斷的眼識的分別識別性,眾生就會覺得自己是一直在見色,覺得這個功能非常真實可靠,這就是我和我所擁有的功能作用,屬於我所有,於是就執著這個見色的功能作用,不能捨棄,這樣就會生死不斷,苦惱不斷,所以眾生實為愚痴可憫。

原文:復有二業。謂隨意識轉。隨善染轉。隨發業轉。又復能取愛非愛果。是第六業。

釋:這其中隨意識轉又分為二種,一是隨善染轉,二是隨發業轉。隨意識轉,就是隨著意識一起了別色塵境界,生起各種心行,眼識不能單獨了別和起心行。眼識依止於意識,隨於善染業緣而流轉,隨著善緣,就作善分別,造善業。祂有善心所,就有相對的不善心所。隨著惡緣染緣,就作染污的不善的分別,也能作不善不惡的無記性分別,因為祂有善惡無記三性。眼識有喜歡看的色,有不喜歡看的色,有時也表現為對於色塵沒有喜厭的舍性。對於喜歡的色,會生起貪心所,造作貪業,對於不喜歡的色,會生起厭惡,造作惡業,也會造作不善不惡的業行。

當太陽光太明亮刺眼時,眼識不喜歡看,就會躲避開。對於柔和的色彩比較喜歡,就會多看幾眼,有時就隨緣看也行,不看也行,所以眼識有心行,有善噁心行,還有不善不惡的心行。隨善染轉,就是隨著善業和惡業的種子緣來運轉,善緣種子現前,就做善分別,心行就清靜;惡緣種子現前,就做惡分別,心行就染污。

再一個眼識隨發業轉,什麼叫做發業呢?就是說眼識的緣已經具足現起來了,由意根作意於色塵,思量決定要了別於色塵,那麼阿賴耶識了知意根的心行,依據業種業緣就變現出色塵和色塵上的法塵出來,眼識現起的九緣具足了,於是阿賴耶識就會出生眼識,眼識就會依意根的指令,作意於色塵,觸色塵,領納領受色塵,就了別了色塵,繼而生起思心所,決定取捨。

這樣眼識不斷地作意,不斷地觸,不斷地受,不斷地了別,直到確定了色塵無誤、看夠為止。當眼識具足了業緣,眼識就必須去觸色,繼而眼識的行陰就產生出來了。貪嗔痴業種現前時,眼識一定要去作意於色,觸於色,不斷地覺受和了別於色,生起各種心行,以滿足自己的貪嗔痴心行。

外面的很多色塵,本來不看也可以,不知道也可以,因為業障的關係,意根沒有被降伏,攀緣就不斷。眼識本身的攀緣作意也就會不斷現起,不斷地對各種有用和無用的色塵生起作意和觸,行陰就會不斷地運行不滅。眼識見色以後,意識心再生出各種心行,生出那些善惡無記的心行,導致意識思維分別不斷,心就不得寂止,這一切都會作為業種又存入阿賴耶識里,將來生死業緣就不斷。

眼識的產生就這樣隨業而轉,業種現起,業緣現起,眼識就必須產生。所以有時候,明明這個東西不應該去看,可是因為業緣的原故,就是要想看,明知道不該看,還是要去看的,這叫隨發業轉。眼識現起的業緣成熟,九個條件都具足時,眼識必然會生起,五遍行心所就開始運行,眼識就了別了色塵。有時我們一睜眼,不管喜歡不喜歡見色,眼前的一切色都會看到,不管遠近,盡收眼底。

第六種,眼識能取愛非愛果。取就是執取,愛就是喜歡,果就是色塵,就是識別的對象。貪求和厭離棄捨,這兩個對立的方面都是取的意思,誤以為色塵為實有的,才會作取捨分別。喜歡的色塵就貪取、多看,有時還看不夠,不知止足。不喜歡的色塵,就想躲避、捨棄、馬上離開,不想再生起作意趣向於這個色塵了,於是思心所決定不再看了。取和舍都劃歸於取,隔離、躲避或者主動的想要,這都叫執取。這樣就執取了喜愛和不喜愛的色塵,喜歡的色塵,眼識了別的時間長一些,心所不斷重複輪流現起;不喜歡的色塵就想躲避,這叫取著愛非愛果,所以眼識心所法有這六種性質。

歡迎加入解脫般若唯識四群,群號碼:295437344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