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醫祝諶予經驗:治療哮喘病的經驗

在中醫古籍中,哮與喘是兩種不同的病證。如《醫學正傳》說:「哮以聲響名,喘以氣息言。」即指出喉間痰鳴,聲如拽鋸者謂哮,呼吸急促,不能以息者謂之喘。其實在臨床上二者很難嚴格區分,因為喘甚則哮,哮必兼喘,故後世常哮喘並稱。大抵哮證與西醫支氣管哮喘、喘息性氣管炎相似,喘證則常見於肺氣腫、心衰等疾病病程中。哮喘時發時止,纏綿不已,宿根難除。祝氏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抓住以下三個環節,提高了治療效果。

(一)以發止辨析虛實脾腎為本經云:「諸氣郁、皆屬於肺;諸痿喘嘔、皆屬於上。」可知哮喘病機雖繁,證候雖多,但病位總不離乎肺臟。前人治喘分為虛實兩型,一般新喘、體壯者屬實證;久喘、體弱者屬虛證。祝氏常根據本病的發作期與緩解期交替的特點進行虛實辨證,確立治法。

Advertisements

哮喘病在發作期不論病程新久,均宜按實證論治。因本病每由感寒而誘發,或引動內飲,或為鬱火之體,內外合邪,痰氣交阻,上逆氣道而哮喘發作,治宜表裡雙解,內外兼治。外寒內飲者用小青龍湯或射干麻黃湯外散風寒、內蠲痰飲;外寒內熱者(俗稱寒包火)用麻杏石甘湯或定喘湯加減以宣洩肺熱、化痰平喘。祝氏認為,麻黃為治療肺實哮喘之良藥,唯因其發越陽氣,體虛之人服后易致心慌、躁煩,可伍用生石膏、白芍、五味子等葯監製之,有時亦可用蘇葉代之。

痰多常加炙蘇子、化橘紅,胸悶加厚朴、陳皮。

哮喘病的緩解期多屬虛證,初病在肺,次則延及脾腎。脾為生痰之源,腎為元氣之根,培補脾腎固本中冀杜其夙根。如肺衛不固,腠理不密,屢易外感者常用升陷湯或生脈散加減實衛固表,氣陰雙補;脾不健運,痰濕內生,納差便溏者常用香砂六君子湯、參苓白朮散以健脾化痰,培土生金;腎失攝納,呼多吸少,肢冷浮腫者常用真武湯或桂附地黃湯、七味都氣丸等溫腎納氣、補益下元。鑒於本病多屬沉痾痼疾,故常加補骨脂、胡桃肉、女貞子、菟絲子、紫河車、大蛤蚧等納氣定喘之葯配成蜜丸以緩圖竟功。

Advertisements

(二)以治痰為平喘要法調暢氣機祝氏認為,肺臟所伏之痰濁水飲是哮喘病屢發屢止的潛在病理因素,此即《金匱要略》所謂「留飲」「伏飲」,後世稱之為「窠囊之痰」。痰濁水飲久踞肺臟,每因感受寒邪、飲食勞倦或情志變動而誘發,搏擊氣道則出現痰涎涌盛、粘稠不爽、胸膈滿悶、納差便秘、苔膩脈滑等症。祝氏嘗謂「治喘先治痰、治痰宜調氣」,自擬五子定喘湯(蘇子10克、萊菔子10克、白芥子3克、杏仁10克、葶藶子10克)加味治療痰喘。本方以豁痰下氣的三子養親湯為基礎,加杏仁宣肺平喘,葶藶子瀉肺行水,一宣一瀉,氣機通暢則哮喘自平,但宜在無表邪情況下應用,若屬風寒閉肺則非所宜。兼咳嗽加前胡、白前、紫菀、款冬花;食少加菖蒲、佩蘭葉;胸悶加厚朴、陳皮;便秘加全瓜蔞、薤白。如治王某,女,34歲,售貨員。因發作性哮喘4年就診,每於入秋始咳喘發作,夜不能卧。變態反應科檢查對多種致敏原過敏,確診為支氣管哮喘,服平喘西藥效果不明顯。此次發作3月有餘,痰多白粘,大便不暢,舌質黯,苔白厚膩,脈弦細。辨為痰濁阻肺,氣機不暢,予五子定喘湯加前胡、白前、紫菀、款冬花、桔梗、桑白皮、荊芥、防風等治之。服藥7劑,哮喘控制,再服1月,諸證悉平,乃守原方加麻黃、連翹、赤小豆、炙杷葉配成蜜丸鞏固療效,1年後隨訪,哮喘未發。

哮喘因痰濁阻肺者固多,然因肺胃氣逆或肝經鬱火致病者亦不少。祝氏治喘時非常重視人身氣機的調暢,除宣肺、肅肺之外,還常以降胃氣、舒肝氣為主治喘。如旋復代赭湯在《傷寒論》中本治嘔吐、呃逆等胃腸疾患,而祝氏獨用其治肺胃氣逆之喘證,藉旋復花、代赭石有鎮喘降氣之功。又如他對因精神緊張或情志不遂誘發哮喘者,常用逍遙散加丹皮、黃芩、鉤藤、地龍、杏仁、前胡、白前等平肝解痙、宣肺止咳,寓有調暢氣機,氣順痰消的涵義,體現審證求因的精神。

(三)以抗敏解痙為辨病用藥輔以活血典型的季節性哮喘與過敏因素關係密切,患者由於接觸花粉、塵蟎、藥物等過敏源后,引起支氣管平滑肌痙攣和管腔狹窄,導致哮喘發作,故又稱為過敏性哮喘,此類病人大多見於兒童或青少年。祝氏在治療時主張要辨病用藥,常選驗方過敏煎(銀柴胡10克、炒防風10克、烏梅10克、五味子10克、生甘草6克)或者脫敏煎(香附10克、五靈脂10克、黑白丑各3克)以抗敏解痙、平喘止咳,尤其是脫敏煎對聞油煙等刺激性氣體過敏者有較好效果。隨證加鉤藤、薄荷、蟬衣、地龍等解痙葯。藥理實驗證實上述方葯均有一定抗變態反應的作用。如治李某,男性,16歲,學生。自幼患哮喘,每年均發,白晝無恙,入夜則喉中痰鳴如水雞聲,痰粘不暢,口喝喜飲冷,舌紅,脈細弦。辨證為肝肺風熱,宣降失常,投以過敏煎合脫敏煎,加旋復花、黛蛤散以清肺平肝、抗敏解痙,服藥5劑,喘定痰減。守方再加丹參15克、茜草10克,10劑后諸證告愈。

將原方加當歸、川芎、紫菀、款冬花、女貞子、首烏藤,製成蜜丸常服,以冀鞏固療效預防再發。

部分哮喘病人經西醫確診為肺氣腫、肺心病、肺間質纖維化或心功能不全,病程日久可見唇甲青紫、面色晦黯、舌質黯紅或有瘀斑,屬氣虛血瘀之候,蓋因肺主氣,助心臟以行血脈,肺病日久,氣虛無力以暢血行則致血脈瘀阻,考慮宜從活血化瘀治療,常隨證加當歸、川芎、丹參三葯,用川芎走上、當歸行下、丹參活一身之血,或用桃紅四物湯為主活血祛瘀治標,輔以益氣補肺治本,這種氣分病從血分論治的方法,值得效法。

想免費系統的學習中醫,微信關註:國醫研習社。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