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木瓜非水果木瓜

木瓜

【別名】:楙、木瓜實、鐵腳梨、秋木瓜、酸木瓜。

【性味】:酸,溫。

【歸經】:入肝、脾經。

【入葯部分】:為薔薇科植物皺皮木瓜的果實。本屬植物有木瓜(木瓜海棠)、貼梗海棠(皺皮木瓜)等,幾種是原產中國的溫帶木本植物,其果實可供食用、藥用,同時花色美麗,也供觀賞;它們還是傳統文化、詩歌中所提到的木瓜,如《詩經》中的名句「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夏、秋二季果實綠黃時採收,置沸水中燙至外皮灰白色,對半縱剖,晒乾。

【產地分佈】:栽培或野生。分佈華東、華中及西南各地,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以安徽宣城產者為佳,稱宣木瓜,奉為地道藥材。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

Advertisements

【功能主治】:舒筋活絡,和胃化濕。主治疏通經絡,驅風活血,有強壯、興奮、鎮痛、平肝、和脾、化濕舒筋的效能,主治中暑,霍亂轉筋,腳氣水腫,濕痹等症;浸酒(木瓜酒)服,治風濕性關節痛。

【附方】:

①治吐瀉轉筋:㈠木瓜一枚(大者,四破),陳倉米一合。上件葯,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時時溫一合服之。(《聖惠方》)㈡木瓜汁一盞,木香末一錢匕。上二味,以熱酒調下,不拘時。(《聖濟總錄》)㈢木瓜干一兩,吳茱萸半兩(湯七次),茴香一分,甘草(炙)一錢。上銼為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姜三片,紫蘇十葉,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三因方》木瓜湯)

②止吐:木瓜(末)、麝香、膩粉,木香(末)、檳榔(末),各一字。上同研,麵糊丸,如小黃米大,每服一二丸,甘草水下,無時服。(《小兒葯證直訣》木瓜丸)

Advertisements

③治瀉不止:米豆子二兩,木瓜、乾薑、甘草各一兩。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不以時。(《雞峰普濟方》木瓜湯)

④治風濕客搏,手足腰膝不能舉動:木瓜一枚,青鹽半兩。上用木瓜去皮臍,開竅填吳茱萸一兩,去枝,將線系定,蒸熱細研,入青鹽半兩,研令勻,丸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茶酒任下,以牛膝浸酒服之尤佳。食前。(《楊氏家藏方》水瓜丸)

⑤治腰痛,補益壯筋骨:牛膝二兩(溫酒浸,切,焙),木瓜一枚(去頂、穰,入艾葉一兩蒸熟),巴戟(去心)、茴香(炒)、木香各一兩,桂心半兩(去皮)。上為細末,入熟木瓜並艾葉同杵千下,如硬,更下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鹽湯下。(《御葯院方》木瓜丸)

⑥治腳膝筋急痛:煮木瓜令爛,研作漿粥樣,用裹痛處,冷即易,一宿三、五度,熱裹便差。煮木瓜時,入一半酒同煮之。(《食療本草》)

⑦治筋急項強,不可轉側:宣州木瓜二個(取蓋去穰),沒藥二兩(研),乳香一兩(研)。上二味納木瓜中,用蓋子合了,竹籤定之,飯上蒸三、四次,爛,研成膏子,每服三、五匙,地黃酒化下(生地黃汁半盞,無灰上醞二盞和之,用八分一盞,熱暖化膏)。(《本事方》水瓜煎)

⑧治一切腳氣,腿膝疼痛:花木瓜一個(切下頂作蓋,去穰),附子一隻,炮去皮,曬,為細末。上將附子末安在木瓜內,再以熟艾實之,將頂蓋之,用竹籤簽定,復以麻線縛之。用米醋不拘多少,於瓷器內煮爛,石器中爛研為膏,即用二、三隻碗,以匙攤於碗內,自看厚薄得所,連碗覆於焙籠上慢火焙,時時以手摸,如不沾手,以匙抄轉依前攤開,勿令面上焦干,恐成塊子,如此數次,看乾濕得所,方可為丸,空心用溫酒送下三、五十丸。(《魏氏家藏方》木瓜丸)

番木瓜

水果木瓜

為番木瓜科番木瓜屬植物,原產東南亞,大概17世紀明朝後期時傳入中國,因外形與中國木瓜相似,故名「番木瓜」。

番木瓜產於華南及雲南等地,別稱番瓜、蓬生瓜、文冠果,未成熟者可作為蔬菜食用;成熟后可當作水果生食,又因有通乳之能,適宜產婦缺奶之人食用,故又稱「乳瓜」。果皮光滑美觀,果肉厚實細緻、香氣濃郁、汁水豐多,甜美可口、營養豐富,有「百益之果」、「水果之皇」、「萬壽瓜」之雅稱,是嶺南四大名果之一。木瓜富含17種以上氨基酸及鈣、鐵等,還含有木瓜蛋白酶、番木瓜鹼等。

熟透的番木瓜色澤橙紅,果肉綿軟,縱向切開,挖去那一包黑魚子似的籽粒,直接就可以用勺子擓著當甜羹食用。

番木瓜口味甜膩濃烈,帶著一股獨特的奶味兒,潮州一帶也把它叫奶瓜,甚至傳說它能豐胸。儘管這種說法不見得有什麼科學依據,但用木瓜和奶的搭配的確口味很好,無論是木瓜燉牛奶還是木瓜燉椰奶都不失為一道美味甜點。在港粵一帶,番木瓜不僅當作水果,也常常入餚做菜,簡單的有木瓜雞腳豬骨湯、木瓜粟米花生生魚湯,高端的像有名的木瓜燉雪蛤。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