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雅·釋詁上》:「耆,長也

耆【耆】(qí)

「耆」,會意字,從老,從日。

「老」為時間久、歲數大;「日」為日子、時光。小篆「老」「日」意為人的日子長、時日久。《說文•老部》:「耆,老也。」本義為老。《釋名•釋長幼》:「六十曰耆。耆,指也,不從力役,指事使人也。」說人到了六十歲稱為「耆」,這個時候體力不如壯年,不應做那些使氣費力的事情,而應以積累多年的豐富經驗去指導別人。

「耆」從老,從日,意為人已過上老年人的日子了。人要服老認老,不能倚老賣老,要身體力行為後輩做榜樣。「耆」又可視為從耂,從旨。「耂」為「老」的省形,「旨」為要旨、主旨。老年期至,要接受人之已老的現實,生活目標、待人處事,都要改變以前的主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均要符合老年養生的要旨,保持健康的身體,方可有所作為。

Advertisements

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人處於「耆」年,如馬老可識途,正是以其豐富的知識做貢獻的年齡。「耆」者當有三立:立品,立德,立言。「立品」:即建立品味。界耆之年,老人應該根據自己的體力、精力及愛好,安排好自己的活動,充實自己。不可因年老而百無聊賴、無所事事,活在消極怠惰之中。創造出有品味的老年生活,最重要的是給青年人樹立榜樣。立德:為官先做人,掌權先學法,成才先正心。為官、掌權、成才都應以「德」字為先。《禮記•射義》:「幼壯孝弟,耆耋好禮,不從流俗,修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大意是說,年輕時有孝悌的德行,到老年還能喜好禮,不受流俗的影響,修身盡天年者,請就座。此即「立德」。有德行的人步入老年之時,必然會考慮留給後人以財富,將個人閃光的思想、輝煌的成就展示給後人,以資勉勵。或筆述,或言傳,或身教,將自己多年來的經驗傳於後人,此為「立言」。

Advertisements

立品、立德、立言三者歸納,無外乎「立功」二字。人常用「耆老」、「耆儒」、「耆宿」等言辭來形容年紀處於此時期的老人,便是基於這個時期的特殊性,即成熟期與衰老期的交界。人於此時發揮餘熱,既可為社會立功,又可為自己前半生的奮鬥畫上一個更加完美的句號。蘇軾有「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詞句。人雖老了,但依舊精神煥發、圖志報國;戰國名將廉頗年過六十,彎弓如滿月,體力之驚人不減當年;漢將軍李廣已年邁,仍沙場點兵,擊殺匈奴,最後馬革裹屍。因此,「耆」不單單是安享老年的日子,而是安度老年中最為輝煌的日子。

年老者多博學或閱歷深,可為人師,受人尊敬。「耆」字由此意引申指長者、師傅。《爾雅•釋詁上》:「耆,長也。」胡仲弓《過嶺作》:「入洛深衣已十春,聲名千載有知聞。不須更結耆英社,溧水前頭獨繪君。」「耆英」指年高碩德之人;司馬光《送薛水部十丈通判并州》中有句:「元戎倚耆碩,別乘選才良。秀直寒松節,精明利劍芒。」「耆碩」指年高德重之人。老年人的個性特徵是經過幾十年的生活、學習慢慢積累而形成的。因此有些老年人往往固執已見,常憑自己的經驗看待事情,容易與青年人產生隔閡。因此,人步入年老之日當善於換一個新的角度,用新的眼光去看待問題,用新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互相交流,加強溝通,使青年人學到老年人身上的閃光點,慢慢增長知識、見識。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