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為百病之源

咳痰

說到「痰」,不是學中醫的人往往會想到從口中吐出的「痰」。實際上,中醫學中「痰」的範圍非常廣泛,包括「有形之痰」和「無形之痰」。有形之痰指咳吐而出的看得見的痰液。此外,有些疾病如頭目眩暈、噁心嘔吐、神昏或癲狂等也可能由痰引起。這種看不見的痰,就是我們說的無形之痰。

痰是體內臟腑功能障礙時的病理產物。主要由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影響津液的正常輸布與排泄,以致水濕停聚而成。

濕氣凝聚在體內,導致經絡不暢,氣血阻滯,痰淤互結積聚在身體各處。上達頭面下至腳足,內置臟腑,外滲肌膚,從而誘生百病,如腫瘤、乳腺增生、中風、高血壓、肥胖、動脈硬化、肺部疾病、咳嗽等。人們常說「百病皆由痰作祟」、「頑痰生怪症」,就是這個道理。

痰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脾為生痰之源

脾主運化,把我們吃的食物和水消化成水谷精微,運送營養物質至全身,如果勞倦及飲食不節,平時思慮過度,都能傷脾,使脾失健運,運化功能減退,造成水濕內停、凝結成痰。濕邪侵犯人體生成多種疾病。 臨床上常見面色萎黃、神疲乏力,四肢困重、食慾減退、大便溏瀉、咳喘痰多等,多是由脾虛導致的。

建議脾虛的人用健脾利濕的藥品及食品來調理。如食補可常吃一些 苡仁、茯苓、白扁豆、山藥、蓮子、芡實、大棗 等。

肺臟

肺為儲痰之器

肺主呼吸,調節氣的出入和升降,負責將脾運化的水液從肌膚皮毛散發出去,即通調水道功能。當邪氣侵襲肺時,肺宣發功能失調,津液便停留在肺內,凝聚成痰,引起肺氣上逆,就會造成咳嗽、吐痰。所以說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當脾虛,運化失調,肺宣發功能失常時,痰就會多,造成咳喘。臨床治療時,除了化痰止咳平喘之外,還應該補益脾氣,增強脾運化功能,治療效果會更好。

防肺生痰的最好辦法是防止外邪傷肺或久病損傷肺氣而致肺氣虛,因此平時要既注意防寒保暖,又要對原有肺、支氣管炎疾病等進行積極治療。

補肺食品可用白色為主食物如: 銀耳、百合、梨、荸薺、山藥、西洋參、冬蟲草等,肺喜潤誤燥,平時要少吃油炸、辣椒等溫燥上火食品,以防傷津化燥。

腎為生痰之本

中醫有腎為生痰之本之說,因為脾陽根於腎陽,腎陽充足是脾陽健旺的根本。也是正氣內存的根本,腎主水,有氣化水濕功能。當陽虛衰時,氣化水液功能失調,也會出現水濕積聚,甚至出現水腫。所以痰濕也追根於腎,在臨床治療上,健旺脾陽的同時,而適當配入溫補腎陽之品,如附子、肉桂、細辛、淫羊藿、吳茱萸等。

痰的廬山真面目

有形之痰,指咳吐而出的痰液。

1、寒痰: 痰呈白色較稀,病人舌苔薄白。怕冷,喜歡喝熱的,這種情況多是由受了風寒邪引起。

2、濕痰: 痰為白色粘稠或白色泡末,病人有身體沉重、容易疲乏或大便稀溏等癥狀,舌苔薄白或白膩。

3、熱痰: 痰黃黏稠,由熱邪侵肺或受風寒發高熱入里化熱而來,病人怕熱喜歡喝涼的,舌紅苔黃。

4、燥痰: 痰粘少不易咳出,病人感覺口乾、咽燥,舌苔薄黃或薄白。

無形之痰

無形之痰是由於機體氣機郁滯或陽氣衰微,脾肺腎功能失調不能正常運化津液,使體液停留積聚,逐步蘊結而成,往往不被人們所察覺。

有些疾病如頭目眩暈、噁心嘔吐、神昏乏力或癲狂中風、甚至體內結節腫瘤等,都可能由無形之痰引起的。所以說痰在體內,是百病之源,因此保持健康就要在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健脾護肺養腎,已杜絕生痰之源。

作者:東城中醫醫院肺病科,主任醫師,何明,微信公眾號:feibing120com

運營人員: 馮玉鵬 MZ014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