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溫」Or「肛溫」判別死亡時間?其中的學問還真多

題圖來源:《法證先鋒Ⅲ》劇照

△今天更新的是新版#我要問老秦#專欄第11篇

#我要問老秦#專題歷史更新:【當法醫,我可以自學嗎?】【殺人現場偽裝成自縊,真能瞞過法醫嗎?】【連法醫都怕的屍體,到底是什麼?】【焚屍,如果把人燒成灰是不是就能滅跡?】【河裡撈起一具屍體,怎麼判斷是意外還是謀殺呢?】【被拋在公路上的男人,究竟是怎麼死的?】【我要問老秦:法醫是怎麼從牙齒上判斷出年齡的?】【人死後12小時內,都會發生哪些逆天的變化?】【死後12小時內的變化說完了,之後呢?】【柔軟,油膩,乾巴巴,屍體界從來不缺少奇葩】點擊標題,可以快速複習。

我要問老秦

TVB劇中,法醫到達現場后,會在屍體右上腹插一根針,測量「肝溫」;而在老秦的小說里,寫道:法醫在屍體肛門插入一根溫度計,測量的是「肛溫」。為何會有「肛溫」和「肝溫」的方法差異?是劇組搞錯了嘛?

Advertisements

秦月半

利用屍溫來進行死亡時間推斷,是目前最常用的、可以精確到小時的辦法。

屍溫並不是屍體表面溫度,而是屍體內部溫度,法醫檢測屍溫通常會檢測直腸溫度或者肝臟表面溫度。

不管測量肛溫和肝溫,其實都是在檢測屍體的內部溫度,只是方法不同而已。所以提問中的兩個名詞,都是正確的。

秦月半

對於屍溫判別死亡時間的方法,我想補充說一下它的弊端。

雖然利用屍溫來推算死亡時間是最常用的辦法,但是在實踐工作中,屍溫下降受到環境、個體差異、屍體體態、有無覆蓋物、室內室外、生前體溫等眾多因素的影響,所以並不是想象中那麼準確。

而且,在屍體溫度已經降低到環境溫度以後,這一辦法則無法再使用了。

我要問老秦

現實中的死亡時間判別方法,應該比港台劇裡面展現的複雜得多吧……

Advertisements

秦月半

死亡時間的推斷,對於法醫工作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確定死亡時間就可以基本確定作案時間,從而劃定偵查方向和範圍,甄別犯罪分子,也有利於進行現場重建從而刻畫犯罪嫌疑人特徵。

影視劇因為劇情需要,誇大了法醫對於死亡時間判斷的能力。

其實死亡時間推斷,是法醫界最難的難題。因為不論什麼手段推斷死亡時間,都會受到環境和個體差異的影響。這種影響是巨大的,有的甚至可以大到讓推斷毫無意義。

秦月半

鑒於影響死亡時間推斷的多因素性,法醫對一具屍體死亡時間的推斷,應該綜合多種方法進行。

從統計學意義上說,多種方法綜合得出的平均數值,有更大的概率接近準確值。

對於死亡時間的推斷,法醫前輩們已經研究出了很多種推斷方法,運用於不同環境、不同案情、不同屍體狀態的情況下。

現在也仍有很多法醫同仁,在積累大量實踐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研究新的死亡時間推斷的方法。

我要問老秦

除了肛溫和肛溫,老秦再介紹介紹別的判別死亡時間的辦法唄~

秦月半

法醫在到達現場后,首先會對現場進行一個初步的勘查,其次會先對屍體進行靜態勘查,然後還會對屍體進行動態勘查。

所謂的動態勘查,就是初步檢驗屍斑、屍僵、角膜混濁,甚至超生反應等屍體現象。

這就是法醫對屍體進行的「常規綜合判斷」,其中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大概預估一個死亡時間。

在之前的幾期更新中,我已經介紹過很多早期屍體現象判斷死亡時間的方法,詳細敘述了每一種改變大概的時間範圍。在這裡,我就不再一一重複了。

但常規檢驗,是不可能估算出精確到小時的死亡時間的,所得結果大多是一個時間範疇。而得到這個時間範疇,還必須綜合多種屍體現象進行綜合判斷。

秦月半

熟悉我小說的讀者,一定對我接下來要科普的這個名詞很熟悉,通過「末次進餐時間」,可大致推算出死者的死亡時間。這也是法醫經常使用的死亡時間推算方法之一。

正常情況下,進食2小時左右死亡,食物會有一定程度的消化,並且有食物從胃內向十二指腸推移。進食4小時左右死亡,胃內還可以看到食糜。進食6小時后死亡,胃內和十二指腸內均系空虛狀態。

但是,如果胃完全排空了,只知道是末次進餐后6小時以上死亡,這樣的情況,如何判斷死亡時間呢?如果調查查不清楚死者的末次進餐時間,而只能查清楚死者的次末次進餐(末次進餐的上一頓)時間,那又如何推斷呢?

秦月半

鑒於這些問題的存在,老秦在師父的帶領下,完成了一個課題,「通過判別進入小腸的食物的遷移規律來判斷死亡時間」。

這項課題研究現已完成,實踐證明判別結果還是非常準確的。因為人的小腸有5至7米長,能容納末次進餐和次末次進餐的內容物。所以根據這一方法,彌補了胃內容物推斷死亡時間的不足。

看起來,這是一個天衣無縫的辦法。即便是早期屍體現象已經消失,即便已無法用屍溫來推算死亡時間,即便是腐敗屍體,利用這種辦法,都可以推斷出死亡時間,而且比屍溫更準確。

但大家別忘了,這一項推算,必須建立在調查部門查清楚死者的末次或者次末次進餐的具體時間的基礎上。如果調查有誤,死亡時間的推斷也就不可能準確了。

我要問老秦

看劇的時候,好像聽說過法醫還要懂昆蟲學……老秦,這是為啥?

秦月半

在說到晚期屍體現象的時候,老秦說過,在野外的屍體腐敗后,會有大量蠅蛆附著。

所以有很多法醫學家做起了昆蟲學的文章。經過研究發現,蠅蛆的生長規律,和死亡時間也有緊密的關聯。比如,在炎熱的夏天,屍體死亡1小時,蒼蠅就會在眼、口、鼻、肛門等處產卵;20小時就可以孵化成蛆;蛆每天會長長3毫米,四五天就成熟了,大概1.2厘米左右長;再經過一周左右蛆蛹破殼成蠅。

利用這一規律,法醫可以判斷死者究竟死亡了幾天。當然,在屍體旁邊尋找蛆蛹的時候,還要注意是第一代蒼蠅,或是第二代蒼蠅,這也直接影響到死亡時間的推斷。

秦月半

今天給大家介紹了幾種法醫常用的,判別死亡時間的手法。其實,還有很多院校、研究所正在研究一些新興的手法。

比如我在讀雙學士學位的時候,就跟隨導師做過「DNA推斷死亡時間」的課題研究。根據DNA物質的降解來判斷死亡時間。

這種辦法可以輔助碎屍案件中的死亡時間判斷,但是對儀器、操作手法、觀測手段有嚴苛的要求。

綜上所述,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可以不受內外因影響、可以精確到小時、可以脫離偵查獨立推斷的死亡時間推斷方法。

不過,相信隨著科學的發展和法醫工作者們的不懈研究,總會有一天,我們可以找到一種客觀、獨立、精確的死亡時間推斷方法。

老秦今天的科普時間,就到這裡結束啦~想要向老秦提問的朋友~歡迎留言!

我要問老秦專欄未完待續

你還有什麼想知道的?

歡迎在留言區寫下你的問題

我們下期再見~

#本期排版:魯魯修;校對:編輯團核心邪惡力量#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