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種方言並存的家庭里,小朋友到底說什麼話?

孩子到了牙牙學語的年齡,就會開始學著說話,從最簡單的爸爸媽媽開始,慢慢學會說簡單的詞語到複雜的句子,直到能和別人進行無障礙的交流,都離不開家裡人一點一滴的傳授。然而,現在的父母大多數都是80或是90后,我們這一代人因為求學,工作等原因走出了原來居住的地方,認識了不同地方的人,使得我們在組建家庭的時候有了更多的選擇。當天南海北的兩個人相戀結婚以後,面對的不僅僅是因為地域原因造成的生活習慣不同,語言差異也會時不時的給生活帶來一點挑戰。特別是有了孩子以後,小朋友面對家裡的南腔北調肯定會心生疑惑:爸爸媽媽,為什麼你們說的話不一樣?!

我們國家地域寬廣,民族眾多,相對於其他國家來講,語言環境會更複雜一點。面對如此情形,小朋友要承受的不僅僅是因為地域不同帶來的文化差異,生活習慣的不同步。對於正在學說話的小朋友也是有很大影響的,雜亂的語言環境會讓小朋友發音能力差,咬不準字音,甚至會讓小朋友變得不願意開口講話。而家長對於同種東西的不同叫法也會心生鬱悶,增加孩子的疑惑,使孩子不知所措。

Advertisements

如果寶寶已經生活在多方言的家庭中,父母如何做才會讓複雜的語言環境對小朋友的影響降到最低呢?

其實在孩子一歲以前,大可不用迴避講方言這件事情,可以隨意的講讓寶寶多聽。這樣小朋友的腦瓜里會儲存下對於這種語音的記憶,但是在小朋友準備好要開口講話的時候,爸爸媽媽們就一定要用普通話來進行交流了,為日後小朋友的發音做準備。

具體來說,抓住以下五點就可以了。

首先,堅持使用一種方言或用普通話交流。

如果爸爸媽媽說的是同一種方言,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方言作為小朋友的啟蒙語言。但是如果家裡語言環境複雜,聯繫家長還是使用普通話和孩子進行交流。不用忌諱自己的普通話說的不好而拒絕說普通話,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也不要使用兒語或者過多的使用疊音字。對孩子說話盡量做到發音標準清晰有條理。

Advertisements

其次,正確的引導孩子表達出他的想法

剛開始學說話的孩子辭彙量貧乏,有很多東西叫不上名字,只好指著啊啊啊。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有耐心的告訴孩子他想要的東西叫什麼,讓他再重複一遍加深印象,千萬不要對孩子發脾氣。

第三,豐富小朋友的學習素材

再日常生活中,可以選擇一些動畫片,幼兒教育的視頻給小朋友觀看,多給孩子磨磨耳朵,接受普通話的熏陶。也有很多早教節目也可以給孩子看,比如小恐龍戴諾,咕力咕力等。

第四,同齡的孩子互相交流

同齡的孩子在一起玩是一個學說話的好時機,爸爸媽媽可以多帶孩子和小區里同齡的孩子在一起玩,參加親子活動等,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時候,為了能很明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會想辦法努力把話說清楚,把意思表達明白。

最後,盡量用完整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意願。

很多時候家長會因為孩子小而使用兒語跟孩子進行交流,例如吃飯飯了,睡覺覺了,穿衣衣了,脫褲褲了舉不勝舉。但是這樣是不可取的,這樣跟孩子說話,孩子的辭彙量永遠就那麼多,而且說不出來一個完整的句子,孩子滿滿會變得「懶得表達」。家長在一開始交孩子說話的時候就應該用正確的句式。

語言啟蒙是孩子成長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教會孩子有條理而且正確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讓孩子成為思路清晰,口齒清楚,和他人交流起來毫無障礙的人。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