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年說狗:「汪星人」的前世今生

游牧時代,惟犬獨多,穴居則畜犬守御,狩獵則攜犬自隨,因而人必畜犬。——程樹德•《說文稽古篇》

大概幾萬年以前,一匹與狼群走散的灰狼,飢腸轆轆,目不轉睛地盯著不遠處人類升起的篝火。雖然很害怕,但是它抗拒不住烤肉的誘惑,一點點靠近過來,想著要拚死一搏,從人類手裡搶一口肉吃。沒想到的是,一位善良的小夥子,居然直接扔過來一大塊熱乎乎香噴噴的羊肉來,讓它吃到了離群以來的第一次飽飯。無家可歸的灰狼,雖然依然對人類懷著戒心,但為了生存下去,它開始幫助人類狩獵,甚至為了保護人類的安危,與自己的同類搏鬥。一天,那位經常喂它的小伙兒友善地伸出了手,狼猶豫了一會兒,還是決定湊上前去……

從那一刻開始,一段跨越物種,穿越時光的偉大友誼誕生了。這匹灰狼的後代,就是今天陪伴在人類左右的狗狗。

文章開頭這則有關狗的起源故事,雖然已無法考證,但在今天,許多品種的狗確實保留了許多狼的特徵,比如哈士奇(上圖)、薩摩耶、德國牧羊犬等等。狼與狗並不存在生殖隔閡,由喀爾巴阡狼和德國牧羊犬混合培育成的捷克狼犬,在外形上與灰狼基本一致。在生物學上,狼與狗同屬哺乳動物-食肉目-犬科-犬亞種-犬屬-灰狼種,科學家用DNA分析法對狼和狗進行分析發現,兩者根本沒有任何區別,也就是說,狗只是狼的一個亞種,無論是體重90千克左右的獒犬,還是只有2千克左右的吉娃娃犬。

影視作品里的狼,其實很多都有由狗狗來客串的

很多人都無法理解,強悍無比心狠手辣的大灰狼和善良溫順忠心耿耿的狗狗,怎麼可能是同一種生物?美國著名作家傑克•倫敦在《野性的呼喚》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隻在美國加州養尊處優,遊走於上流社會的狗狗巴克,突遭變故被賣到了阿拉斯加做了雪橇犬。凜冽的寒風,嚴酷的環境,兇殘的敵人,喚醒了巴克體內的狼性。在他唯一的人類朋友離開這個世界之後,巴克斷絕了對人類社會的最後一絲依戀,毅然走進了荒原。

克拉克•蓋博(中)主演的電影《野性的呼喚》(1935),和飾演巴克的狗狗在一起。

《野性的呼喚》的姊妹篇《白牙》描寫的是一個完全相反的故事。一匹名叫白牙的狼來到了人類的世界,它驕傲孤僻,憤世嫉俗,與新的環境格格不入。在黑心主人的威逼利誘下,白牙成為了一匹「斗狼」,終日與其它生物搏鬥,供人取樂。在一場決鬥失敗之後,奄奄一息的白牙遇到了善良的威登•斯科特和他的愛犬馬特,在愛的感召下,白牙脫胎換骨,成為了主人忠心的伴侶。

傑克•倫敦的這兩篇小說,用狼和狗的生存變遷來表達人類的生存哲學,認為人類需要具有堅忍不拔的狼性,更需要保持忠誠勇敢的狗性。有人說,從狼到狗的變化,也許正是人類從野蠻走向文明的一面鏡子。

狗是我們與天堂的聯結。它們不懂何為邪惡、嫉妒、不滿。在美麗的黃昏,和狗狗並肩坐在河邊,猶如重回伊甸園。即使什麼事不做也不覺得無聊,只有幸福平和。——米蘭•昆德拉

在中國東北、以色列北部和德國境內,都發現過距今1萬年前的家犬化石,東亞、中亞和歐洲也被普遍認為是最早馴化家犬的地區。在位於河南漯河市舞陽縣,距今85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賈湖遺址中,考古學家發現了十幾處單獨下葬的狗的墓穴。中國目前發現的近300個犬類遺存,都沒有發現一例把狗作為肉食來源或遭到虐殺的證據,可見,中國的遠古時代,人們便已經把狗狗作為家人或夥伴看待。

在神話故事裡,許多神仙都是養狗的。《山海經》里講,玉山上的西王母,養著一隻長著羊角的狗,名字叫「狡」,只要它一出現,整個國家都會大豐收;二郎神楊戩和哮天犬珠聯璧合,連孫悟空都招架不住;而軒轅黃帝的子孫帝嚳,養了一條叫「盤瓠」的大狗,立下了赫赫戰功,帝嚳承諾要把女兒嫁給它。為了化為人形,盤瓠要在金鐘罩裡面待上七天七夜,但是多情的公主怕盤瓠餓著,在第六天就叫它出來了,結果盤瓠的身子變了,可頭還是狗頭呢。傳說中的「犬封國」,國民都是狗頭人身,據說便是盤瓠和公主的後代。

「荒徑已風急,獨行唯犬隨」、「隨人黃犬攙前去,走到溪橋忽自歸」、「犬喜人歸迎野路,鵲營巢穩佔低枝」、「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古代的中國不乏愛狗之人。西晉文學家陸機家裡有一條名叫「黃耳」的狗,能夠為主人送信,深受寵愛。「黃耳」死後,陸機特意派人用棺木將它運回老家安葬;而大文豪蘇東坡,更堪稱是北宋第一愛狗人士,他雖然吃遍天下美食,卻最反對吃狗肉。「狗死猶當埋,不忍食其肉,況可得而殺乎?」認為狗死了都要安葬,怎麼還能忍心殺狗吃肉呢?

在西方文明裡,狗同樣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正是與一隻傷狗的邂逅,使南丁格爾開始了她的救死扶傷生涯:一隻叫做羅伯的大胖狗對作曲家瓦格納一見鍾情,最後竟尾隨至其家中安營紮寨,陪伴他寫出音樂史上不朽的作品;拿破崙一生對狗厭惡至極,而當他身處險境時,恰是一隻勇敢的狗使他死裡逃生…


「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這句我們耳熟能詳的話,其實是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最早提出的。他還誇獎狗「有著所有善良人類的美德,卻沒有任何人類的不足。」在一場戰役中,腓特烈二世的愛寵突然沖入戰場,被敵軍俘虜了,愛犬心切的皇帝暗中與對手進行了戰俘交換談判。當愛犬歸來之時,皇帝高興得幾乎發狂,擁抱著自己的愛犬,淚水充滿了眼眶。

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則開啟了英國王室100多年的愛狗傳統。在她17歲生日的時候,母親送給了她一條名叫「達什」的查理王小獵犬。1840年,這條狗因病離世,傷心的女王親自為它題寫了墓志銘:「它的依戀無私;它的陪伴無怨;它的忠誠沒有欺騙;人們啊!如果你們想生活在愛中,死去時沒有遺憾,達什就是你們的榜樣。」

維多利亞女王一家和寵物狗

現任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非常寵愛柯基犬,只要有空,都會親自喂它們。目前英國王室的柯基犬,都是女王年輕時最寵愛的柯基犬「蘇珊」的後代。

狗是地球上唯一愛你勝過愛自己的生物。——喬西•比林斯

相比於「喵星人」的特立獨行神秘優雅,「汪星人」則明顯單純的多。人類和狗的交往,要遠遠長於貓,可能是太過熟悉彼此的緣故,狩獵、牧羊、運輸、警戒、看護、導盲,狗狗在人類社會中承擔了比貓重得多的責任。狗為人類付出了太多,但卻毫無怨言,終生陪伴。忠誠,是人類對狗的最高評價,也是狗對人類的終極回應。

在荷馬史詩《奧德賽》里,歷盡艱辛,流浪二十年的戰士奧德修斯終於回歸了故土,連妻子兒女都已經不認識他了。而已經垂垂老矣的愛犬阿爾戈斯看見主人,馬上掙扎著站起身來,顫顫巍巍地來到主人身邊。苦苦等待一輩子,就是為了能再見主人一面,阿爾戈斯咽下最後一口氣,安心離世了。

1924年,日本東京大學的上野英三郎教授收養了一隻秋田犬,取名「八公」。每天早上八公都會送主人到車站,目送他離去,晚上再回來接主人下班。1925年,教授突然心臟病,再也沒能從學校回來。而不知情的八公,一直等到深夜。此後,每天八公都風雨無阻,準時出現在車站門口,希望能夠等到主人再次出現,直到9年之後也隨著主人到了另一個世界。後來,人們在涉谷車站為它樹立了雕像,每年都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來緬懷八公的感人事迹。

電影《忠犬八公》劇照

而感動歐美的狗狗,則非萊西莫屬。柯利牧羊犬萊西是英國作家埃里克•奈特(Eric Knight)小說《靈犬萊西》(Lessie Come Home)里的主人公,在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時代,英格蘭約克郡的一位小男孩和牧羊犬萊西是一對死黨,每天形影不離。但是父親失業,為了維持生活,不得不把萊西賣給了一位蘇格蘭的公爵。為了能和小主人團聚,在公爵孫女的幫助下,萊西逃離了莊園,翻越蘇格蘭高地,游過尼斯河,擺脫了獵人的槍口和狗販子的陷阱,風雨兼程,九死一生,終於回到了主人身邊。到了放學的時間,瘸著一條腿的萊西準時出現在了小主人的學校門口。

這部小說被翻譯成了25種文字,改編成了許多部電影,而1943年由時年14歲的伊麗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主演的那部被認為是最經典的萊西電影。最值得稱道的是,在電影里飾演萊西的狗狗Pal表現得更為出色,此後,幾乎所有的萊西電影,都是Pal的直系後代們飾演的。

「如果天堂里沒有狗,那麼我死後,我想到狗去的地方。」這是美國作家威爾•羅傑斯(Wil Rogers)的名言。今天的人類愈發孤獨,人與狗之間的這種至真至深的友情顯得更加珍貴。在農曆戊戌狗年到來之際,衷心祝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幸福安康,每條狗狗,都能被溫柔相待。

運營人員: 周卉 MZ019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