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地黃不同階段藥用價值有區別,你知道加工過程嗎

在晉南地區的黃河岸邊一帶歷史上就有種植地黃的傳統,它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的根莖,春季栽種,秋季收穫,它屬於玄參科植物,經過加工后它就可以成為中藥,收穫后的地黃叫做鮮地黃。今年受當地天氣氣候的影響地黃生產受到了損失,產量很不樂觀。

鮮生地要經過烘焙至8成脫水后叫做生地黃,入葯前還要經過蒸制才能成為熟地黃。地黃的不同階段藥用效果是不同的,鮮地黃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生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熟地黃滋陰補血,益精填髓。

這位農民大哥姓吳,他說自己今年承包了別人的土地種植了30畝地地黃,因為天氣前期天旱後期雨多,所以地黃產量大受影響,自家的地黃還算可以,畝產就是5000來斤,如果按照賣鮮地黃就會賠錢,今年鮮地黃價格也就是6毛錢一斤,生地黃現在價格是四五元一斤。

Advertisements

進入冬季后吳大哥就開始加工自己的鮮地黃為生地黃,他說今年大約能收穫15萬斤的鮮地黃,加工成生地黃只能落下大約3萬斤,由於現在價格低還不能早早賣點,準備在家裡壓上一段時間等待漲價。

吳大哥說要想更高的價格就要繼續地黃加工的下一個程序,把生地黃進行蒸制讓它成為熟地黃,這樣價格會更高一些,因為自己沒有這個設備就不能繼續加工。這是另外一家農民的地黃加工設備。

今年自己的地黃少他就一個人在家裡烘製,他說出土爐的地黃要一周的時間,一次能烤1萬多斤,一天要翻一次,最後三天還要每天翻上三次。他說自己的地黃還要加工2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

蒸制后的的熟地黃還要經過人工丸藥的工序,就是蒸制后的熟地黃用手一個一個丸成圓球狀,這個工序要剛出鍋就要進行,否則熟地黃溫度下來后不易成型。由於當地一直沿用手工製作,所以丸藥的時候需要大量的人員。

Advertisements

剛出鍋的熟地黃溫度很高,所以丸藥的時候農民工們會用一碗涼水蘸在手上,以防止燙傷。中醫入葯的時候還要經過處理炮製切片。吳大哥說今年她的30畝地黃預計只能收入1萬元,要是去年最少就能收入5萬多元。

吳大哥總結今年地黃收入少的原因是天氣影響產量低,市場影響價格低,所以他打算明年承包100畝土地但面積的種植地黃,以量取勝。用量賺錢。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