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孟臣是誰?何為孟臣壺?孟臣壺長啥樣?

今天小米跟各位聊聊惠孟臣的夢臣壺

惠孟臣:平靜如水

壺好比是別在村莊胸口的一枚徽章。

從村莊的上空鳥瞰,你發現那匍匐的龍窯上一縷青煙在黃昏的暮色里盤旋,如白蛇傳里現身的白素貞在翩翩起舞。一個名叫惠孟臣的壺工在窯頭上得意地吹著一隻牧笛。他的水牛在光線斑駁的池塘邊抱怨青草總是不如稻草那麼經嚼。後來惠孟臣扔了牧笛,突然在窯頭上號啕大哭,他的壺全燒壞了。晚飯的米和點燈的油也就沒了。本來他的壺就賣不大動,換米,換油,換土布,全靠壺啊。水牛是東家的,他幫著牽放,有時會得到東家賜予的一張大餅或幾枚山芋。

這就是壺工惠孟臣的日常生活。如果有遺漏的話,那就是他每天晚上還在偷偷的苦練書法,歐陽詢、諸遂良、米芾……在粗糙的土紙上,惠孟臣揮寫著胸中的塊壘。如果我們要刻意解讀上袁村,那肯定只有一條路途,走進砂壺,那一串串圖像駁雜表情各異的壺,並把時間定格在明代天啟。崇禎年間。是的,這個明末的江南春村留給後代的記憶幾乎全是紫砂小壺。但是,沒有人能夠確切地知道,那個衰落的世道里,一柄紫砂小壺究竟在人們的生活中佔有什麼樣的地位? 想象告訴我們,像惠孟臣這樣圓熟的壺工滿村都是,他們基本上過著貧而不寒的生活。一簞食,一瓢飲,於陋巷,人不堪其憂,亦不改其樂。離這裡一箭之地的趙莊,以及毗鄰那黃龍山裡,出一種天然礦土,紫砂土。那土就像河裡的水,取之不盡且分文不索。惠孟臣和學的壺工一樣,少年即會做壺,幾乎無師自通。那些壺的表情,通俗而富貴,無不傾注著一個壺匠對中國民間文化的敬意,貧困並沒有剝奪他豐富的想象,適度的寒磣反而讓他保持一種勤奮的生命姿態。坊間父輩雖然威嚴有度,但絲毫不會妨礙他的創作自由。這個時期中國民間陶瓷的審美趨向,已然從萬曆年間的奔放熱烈,過渡到自由平緩。大明就要完了,大家都看清了,反而不著急了它他要完就讓他完吧。體現在紫砂壺上,就是清閑安逸,撫一柄老壺,看到江山更替,蓮花落,星如雨。

Advertisements

沒有任何權威資料表明惠孟臣是如何從一個普通的壺工上升為一代制壺名家的。在清人的著述里,偶有提及,說他的壺「製法固然不俗,但遠不如大彬」。口氣頗為不屑。但《陽羨名陶錄》則說:「余得一壺,底有唐詩『雲入西津一片明'句,旁署孟臣制,十字皆行書,制渾樸而筆法絕類褚河南,知孟臣亦大彬后一名手也。」褚河南就是諸遂良,唐代名相,書法堪稱一絕。這裡首先肯定的是惠孟臣的書法,居然直逼褚遂良。一個壺工,即便他的工手十分了得,只消他的書法。刻工不行,那他肯定進入不了名手之列。自古以來,壺因字貴,字隨壺傳,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惠孟臣的制壺生涯里,至少應該有一趟嶺南之行。只有知曉廣東、福建一帶是如何飲茶的,才能做出那種適合沖泡功夫茶的小壺來。古人成名,比之令人要難得多。惠孟臣的兩條腿幾乎把南國一帶跑遍了,他的壺風變得纖巧精微,但又不乏山川草澤的氣息,壺體雖小,但絕不局促。惠孟臣終於告別了龐大的壺工群體,成為名手中的堅挺人物。為什麼沖泡鐵觀音,非得紫砂壺不可? 因為唯有紫砂這樣透氣性好的材質,才能發茶之真香。「孟臣罐」,這是最初嶺南一帶茶客們對他的小壺的昵稱。《茗談》一書說:「漳、泉、明三府品茶,茗必武夷,壺必孟臣。」後來又有人把孟臣罐列入「飲茶四寶」之一。

Advertisements

惠孟臣的小壺可圓可扁,亦可束腰平底。款式上簡約洗鍊,看似簡單,旁人卻是學不來的。模擬者可以仿得亂真,但放在真壺旁一比較,缺的不是技巧,而是大巧若拙的氣度。那氣度里有學養,有品味,更有與生俱來的悟性。

孟臣壺大者沉雄,小者靈巧。其中有一款,朱紅泥,壺腹圓弧,無頸,口蓋為嵌入式,小圓珠鈕,周身渾圓素樸,壺底鐫有「葉硬經霜綠」。筆勢靈動,竹刀刻。此壺胎薄體輕,砂質精細。放入水中,不沉不倒,壺體端正而無半點傾斜,平緩而行,如航行之器,故稱「水平壺」。鐫刻清瘦,有骨骼感,暗含金石之鏗鏘。那孟臣壺看似平靜,水流花開,內中分明是一個斑斕豐沛的完整世界,意象強悍而洶湧。又若篤定穆靜之器,溫文爾雅。那微妙肌理,光潤色澤,深厚意蘊……這樣的時候,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壺不是壺了。

世人趨之若鷺,古而有之。水平壺似乎成了惠孟臣的一個秘方。三百年後,人們不斷從古墓里發現孟臣壺的歸宿,古人才是真正的風雅,即便在離開人間的時候,也沒有忘記把孟臣壺帶上。是的,此去泉台,同道無多,惟孟臣一壺,可解真愁矣。當孟臣壺氣定神閑地穿越時空來到我們面前的時候,突然覺得,人生短暫得就像一聲喟嘆一樣。

三百年來孟臣壺被壺手們無數次模仿。寬容地說,太多的贗品其實也是對孟臣壺的一種特殊憑弔方式。而收藏孟臣壺,自然成了藏家的一件美事。美國新澤西州的紐克博物館藏有一件孟臣殘壺,壺嘴和壺柄均已破裂,曾被日本人用金漆修補。美國人鄭重地說:這是一件東方維納斯。

人們手執一壺,把玩品茗的時候,常常忘記牽引他們的,其實是一種個人的創造力,是一個人的充沛氣場,世界在這裡處於凝固、營造和模擬之間,亦幻想亦真。就這樣,一個人瞬間的獨語,成為了子孫後代的經典,一個原本孤獨無援的精神世界通過模仿與傳承,覆蓋並傾倒了無數個心靈。這是紫砂的力量,更是創造的力量。

因為有孟臣壺,所以,惠孟臣還活著。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