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家鄉特產小吃?陝西特產小吃做法?如何挑選陝西特產小吃?

現在很多陝西的年輕人都出門在外,可能向身邊外地人介紹了不少家鄉小吃,陝西各地域不同,不一定那麼全面,第八奇迹特產網的小編這裡給大家作一個詳細的介紹:

1、羊肉泡饃  牛羊肉泡饃,是獨具西安方邦特色的著名小吃,西安老孫家飯莊從一八九八年開始經營,迄今已有百年歷史。

2、黃桂稠酒  陝西的風味菜點以其所包含的豐富歷史典故和文化情趣為越來越多的遊人所了解和喜愛。酒席宴上吃喝是不分家的,於是陝西最有名的飲品黃桂稠酒就開始大行其道了。到如今,從大酒店到街坊小吃鋪,到處都在賣熱氣騰騰的稠酒,以至很多西安的老人和小孩也都能給外地客說出幾句有關楊貴妃與稠酒的傳說來。

3、蕎面餄餎  西安城牆內的西北方向有一個地方名叫教場門,顧名思義,大概是當年八旗兵、綠營兵操演武功的地方。"門"沒有看到過,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教場門"三個字出現在西安人的口中,常常是後面還掛著另兩個字"餄餎"。

Advertisements

4、灌湯包子  賈三是西安城的名人。來到西安,你是無論如何該去品味賈三先生透徹人心的清真和美倫美煥的技藝。找到賈三,你就算是找到了真正的小吃。西安的小吃多,"賈三灌湯包子"是名頭最大、字型大小最為響亮的西安小吃之一。

5、陝西涼皮  陝西涼皮種類繁多,做法各異,調拌時各具特色,口味也不同,在這裡,僅舉出幾種。  麻醬涼皮,一種典型的清真吃法。秦鎮涼皮,以大米粉為原料製成,因產於戶縣的秦鎮,也叫秦鎮米皮。漢中涼皮,因產於漢中地區而得名。由於加工時用小石磨加水將米磨製成米粉漿,又叫水磨涼皮。岐山擀麵皮,岐山縣製作的最佳,其口味主要特點是酸、辣、香。麵筋涼皮,主產於關中地區。除以上幾種外,陝西還有扶風的烙麵皮,漢中的魔芋涼皮、黑米涼皮,陝北的綠豆涼皮等等。

Advertisements

6、泡泡油糕  特點:色澤乳白、表皮膨鬆,如輕紗制就、蟬翼捏成。  主要原料:水燙麵、黃桂、白糖、桃仁、玫瑰、大油。  簡要介紹:泡泡油糕是用水燙麵、大油、黃桂、白糖餡等原料製成,製作方法獨特精製。其主要特徵為色澤乳白、表皮膨鬆,猶如輕紗制就、蟬翼捏成,可謂巧奪天工,深受人們的青睞。

7、岐山面  陝西的臊子面歷史悠久,清代已經很馳名。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聞名,用精白麵粉、豬肉、黃花菜、雞蛋、木耳、豆腐、蒜苗等原料和多種調味品製成。8、葫蘆頭  葫蘆頭原於宋代的"煎白腸",相傳至今。其主料由豬大腸頭、豬肚頭、肥腸去腥臊后加佐料煮成湯,再用湯煮饃而成。其湯釅味濃、鮮香適口,是一種高飽和脂肪酸、高膽固醇食品。具有濃郁味醇,鮮香滑嫩,肥而不膩,老幼皆宜的特點。

9、肉夾饃

在西安,老樊家幾乎成了臘汁肉的代名詞。臘汁肉起源於戰國,當時稱"寒肉",經世代流傳、演變,遂成今日之秦味臘汁肉。樊記臘汁肉已有近百年歷史,由一姓樊小販所創。由於其選料精、調味全、火功到,又經長時間煨制,顏色紅潤、軟爛醇香、久貯不變。食者有"肥肉吃了不膩口,瘦肉無渣滿口油,不用牙咬肉自爛,食后余香久不散"之讚譽。近年來,在製作工藝上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加大了瘦肉比例和香度,使其更加濃郁噴香,深受食者歡迎。多次被評為省市名優小吃。1989年又以其風味獨特博得讚譽,榮獲商業部優質產品"金鼎獎"。用剛出爐的白吉饃夾著吃,則饃香肉酥,回味無窮。

10、餃子宴  在西安的特色小吃中,最稱的上一絕的莫屬"餃子宴"的得名,它主要是由這種千姿百態的餃子組成的宴賓筵席,故稱之為"西安餃子宴".尤為中外旅客所稱道的是,上百種餃子,配以不同的餡,捏成不同的形狀,玲瓏剔透,或蒸或煮,好吃好看,每一款都有一個雅緻的名稱和傳說,真是讓人眼花繚亂,讚不絕口。"西安餃子宴"分為"百花宴"、"牡丹宴"、"龍鳳宴"、"宮廷宴"、"八珍宴"等5個高、中、低檔次、由180餘種色彩造型、香味俱佳的餃子分別組成,可謂"一餃一格、百餃百味"。

陝西特產小吃的做法

一,小豆糕

製作材料:

小豆12.5千克,柿餅17.5千克,食鹼100克。

特色:

色澤褐紅,沙甜爽口,是傳統冷食小吃。

做法:

1.柿餅去蒂,用刀切成筷子粗的條。 2.鍋內加水17.5千克燒開,放入小豆、食鹼,用小火煮約2小時,鍋離火,用木勺連擦帶攪製成糊狀。 3.取搪瓷盆10個,分別放一層餅條、再抹一層小豆糊(共放3層),放陰涼處,加上防塵罩約4小時至涼透,翻扣在案板上,切成小塊即可。

小豆糕的製作要領:

裝盆擺層時要厚薄均勻。

二,豆腐乾

製作材料:

黃豆1000克,精鹽150克,花椒、薑片各10克,八角1克,鹵冰30克。

特色:

軟堅鮮香,味美可口,是佐酒佳品,陝北風味小吃。

做法:

1.將黃豆去皮,用涼水泡軟,磨成稀漿,用布包過濾去渣,豆漿倒入鍋內,用旺火燒沸,倒入缸內。2.鹵冰用熱水溶化,加2/3的熱水分3次點入熱豆漿內,待豆漿成為豆腐腦後,取出清漿。 3.豆腐腦包好,壓上與豆腐槽大小的石板,壓干水分即成。 4.花椒、薑片、八角用紗布包好,豆腐切成3厘米見方的小塊。 5.鍋內加清水、精鹽、調料包,用旺火煮30分鐘,放入豆腐塊改用微火煮4O分鐘,撈出晾曬至六七成干時,用細麻繩穿成串,掛在木杆上曬至八九成干取下。 6.吃時洗凈泡軟撈出,視需要切成絲、條、片,調入各種作料和配料,拌成冷盤,或泡入醬油中或用鹵湯鹵出均可。第八奇迹商城網有正宗的豆腐乾,也可在網上購買。

豆腐乾的製作要領:

鹵冰水要分次慢慢倒入熱豆漿內,邊倒入邊攪拌,以均勻為宜。

三,黃桂稠酒

製作材料:

江米15千克,桂花120克,糖精50克,小糟曲75克,白糖、食鹼各適量。

特色:

酒味醇香,酸甜可口,是陝西傳統風味。

做法:

缸內加入江米,注入清水淹沒米,用木瓢攪拌使臟物上浮,撇去臟沫,浸泡4小時,然後除凈缸底的沙粒,將米淘洗二三次,倒入篩中空干水分。 2.江米倒入蒸籠大火蒸約15分鐘,至八成熟時,離火用涼水沖洗,沖透使溫度降至3℃以下時,把水分控干。 3.蒸過的米倒在案上拌和,使米中的溫度均勻,平攤開,把小曲面撒勻在米上,攪拌均勻。 4.取凈缸,在缸的中心先放長60厘米、直徑9厘米的木棒一個,穩住木棒,把米從四周裝入,用手輕輕拍壓,然後慢慢轉動木棒抽出,上口拍壓成喇叭口形,用白布蓋住缸口,給缸口上加兩個軟圓草墊,米缸外邊用麥草圍好(暑季則不需麥草圍),保持溫度在30℃左右,使其發酵,3天後酒醇即成熟。 5.成熟的酒醇凈重22.5千克,用銅絲羅分兩次過濾。先將缸口橫放兩個木棍,銅絲羅架在上面,第一次倒入羅內11千克酒醇,把10.5千克的生水分幾次淋入。先用一瓢水將酒醅沖開,右手伸入酒醅中轉、攪、搓、壓,繼續向酒醇中倒水,再轉、攪、搓、壓,然後將剩下的原定量水全部倒入,用力搓壓,直至酒盡醇干,將酒渣倒出。以出酒35千克,酒渣8千克為宜。再給酒中放糖精50克,如有酸味,可對入少量的食鹼,喝時加熱微開(不宜滾沸),加桂花120克即可。

黃桂稠酒的製作要領:

1.蒸過的江米用涼水沖時,要先沖米的中間,再沿籠邊周圍沖涼透; 2.加食鹼的量要根據酒的酸味大小增減用量,一般夏季50克; 3.飲用時加熱至微開,不宜滾沸,以免酒醇揮發失去原味。

4,第八奇迹商城的黃桂稠酒,物美價廉,最為正宗。

四,綠豆糕

製作材料:

綠豆粉1500克,白糖225克,糯米粉250克,植物油1000克,細沙棗泥。

特色:

色澤深綠,中間嵌以褐色或紅色餡心,吃口香甜酥糯,很受人喜愛,是陝西端午節必備糕點。

做法:

1.將綠豆粉、糯米粉、白糖、植物油擦拌後用密眼篩篩過,即成糕的底層用粉。 2.取木製模板,下鋪一層底粉,中間夾進豆沙或棗泥,上面鋪一層糕粉,按實,入籠蒸熟即成。

製作要領:

1.豆粉、米粉越細越好; 2.入籠蒸時要用沸水旺火速蒸,蒸至表面光滑不粘手為宜。

3,陝西最有名的綠豆糕為軍軍綠豆糕,詳情可網上搜索「第八奇迹商城網」購買。

五,甑糕

製作材料:

糯米、紅棗均酌量。

甑糕的介紹:

甑糕是西安和關中地區特有的風味小吃,是用糯米和紅棗置鐵甑上蒸制而成,故名。此小吃歷史悠久。甑,是中國古代一種非常古老的蒸器,有陶制、銅製、鐵制等,后經民間傳承,將鐵甑保留至今,而用之蒸制的粘糕也別有風味。

特色:

紅白相間,色澤鮮艷,綿軟滑潤,粘甜醇香。

做法:

1.糯米洗凈,用清水浸泡2-3小時,待米心綻開,挖干水分。紅棗洗凈。 2.在鐵甑的底部先鋪上一層紅棗,棗上鋪一層米,再鋪一層棗,再加一層米,一層棗一層米鋪放3-4層,最上層再鋪上紅棗,棗的數量還要比下幾層的多,然後加蓋,用旺火蒸2小時左右,再改用小火蒸5-6小時,其間要向甑里加水2-3次,至熟透即成。

甑糕的製作要領:

1.米要用水浸泡至軟透,不能有硬心; 2.蒸時先用旺火,不加水,改用小火加熱時,要每隔1.5小時左右加1次清水,但每次加水的量不宜太多,以不使甑底干鍋為度。

六,羊肉丸子胡辣湯

製作材料:

凈羊肉2500克,澱粉2000克,土豆4000克,青菜9000克,腐竹1000克,蒜苗1000克,粉條500克,辣椒粉250克,熟羊油300克,調料面150克,精鹽200克,胡椒粉25克,菜籽油250克,醬油750克。

特色:

鹵糊味濃,略有胡椒香味,為西安清真風味小吃之一。

做法:

將羊肉洗凈,控凈水分剁成泥,加入精鹽25克、調料面25克、澱粉300克,攪拌均勻,捏成白果大的丸子;腐竹用溫開水浸泡至軟,切1.5厘米長的象眼塊;蒜苗和青菜洗凈,切成1.5厘米長的段;土豆洗凈,切滾刀塊;粉條用開水泡軟。 2.鍋內加水約4萬克燒開,放入丸子汆熟撈出。鍋內原湯中下土豆、腐竹燒滾,加精鹽175克、醬油750克、調料面125克,繼續煮至土豆已熟時,放入丸子,再放入粉條、蒜苗、青菜稍煮,將澱粉1650克加適量的水調入鍋內,攪勻燒開,待呈糊時注入羊油、胡椒粉攪勻即可。 3.辣椒油、菜籽油燒沸,澆入辣椒面內即成。辣椒油用量可根據食者需要而定。

羊肉丸子胡辣湯的製作要領:

1,汆丸子時水不宜太沸.以免丸子入鍋后破裂。

2,第8奇迹的淘寶店鋪有正宗的河南老楊家胡辣湯,可進行搜索查看。

七,寶雞油茶

製作材料:

精麵粉3500克、熟豬油750克,杏仁500克,芝麻250克,調料面、精鹽各適量。

特色:

油香可口,易於消化,是日常早點。

做法:

1.將杏仁用涼水泡開,入鍋煮20分鐘,再用涼水浸泡,搓去外皮,撈出控凈水分。芝麻炒熟,擀碎。2.麵粉用小火炒黃,出鍋晾涼,過羅,加適量精鹽、調料面拌勻,倒入豬油鍋內翻炒,約20分鐘即熟。 3.鍋內加水燒開,撒入炒麵,攪勻熬成稀稠適度的油茶(每500克麵粉約需水2000克)。食時碗內放入杏仁,盛入油茶,上面撒上芝麻即成。

寶雞油茶的製作要領:

1,杏仁要浸泡至去苦味,熬油茶火不宜太旺。

2,德福祥牛骨髓油茶味道香濃,營養豐富,是淘寶店鋪:第8奇迹的特色產品之一。

八,牛羊肉泡饃

製作材料:

全羊肉、羊骨、香料袋、牛肉、飥飥饃、粉絲、蔥絲、香菜、醬油、醋、精鹽、味精等。

介紹:

牛羊肉泡饃又稱羊肉糊餑,為西安最有代表性的名小吃。據考證,牛羊肉泡饃系由戰國時期的"羊羹"演變而來。唐宋以來,隨著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民大量遷入,對牛羊肉的製作運用越加普及,他們將當地人製作的小圓餅"飥飥饃"與牛羊肉合煮,即成為牛羊肉泡模。清末,出現了專營牛羊肉泡饃的店鋪。從此,牛羊肉泡饃就一直成為西北地區的名吃,歷久不衰。

特色:

湯濃味醇,肉爛饃滑,面菜合一,有暖胃耐飢的功能。

做法:

1.羊骨洗凈,加水用旺火煮2小時,放入舊調料袋(上次用過的,裝有八角、花椒、小茴香、桂皮、蔥、姜等),煮30分鐘后,加入肉塊,撈出舊料袋,換入新料包,用大火開,用小火煮8小時左右,至肉爛湯濃,撈出肉備用。 2.飥飥饃掰碎,盛入碗內,鍋內加肉湯,加入牛羊肉及調料,燒開后沖澆到饃粒上即成。食時佐以辣椒醬、糖蒜、香菜、芝麻油等。

牛羊肉泡饃的製作要領:

1.牛羊肉要煮爛煮酥,湯味濃鮮。 2.泡湯時,有多種式樣。有"單做",即饃與燴牛羊肉分開;有"混做",即肉、饃一同煮等。 3.吃時不能用筷子攪拌,否則風味盡失。

4,傳統風味的歷史名店「老孫家牛羊肉泡饃」是西安的著名招牌。現已有袋裝泡饃,可在第八奇迹商城選購。

九,黃桂柿子餅

製作材料:

麵粉2000克,鮮柿子2000克,白糖500克,豬板油150克,糖桂花30克,糖玫瑰30克,核桃仁、青紅絲、菜籽油各適量。

介紹:

黃桂柿子餅系用陝西臨潼縣特產的火晶柿子與麵粉製成的風味小吃,故名。相傳,當年李自成在西安稱王,不久進軍北京。當時關中正逢災荒,糧食短缺,臨潼百姓就用熟透的火晶柿子拌麵粉烙成柿麵餅,供士兵們在路上吃。以後,每年在金風送爽、柿子成熟的季節,當地人都要製作柿麵餅吃,用來紀念李自成。后經廚師們不斷改進,形成了現在的黃桂柿子餅的風格。

特色:

色澤金黃,粘糯柔軟,甘甜芳香,風味獨特。

做法:

1.麵粉1000克加入去蒂、去皮的柿子,攪碎和成軟麵糰,再陸續揉進500克麵粉,成為較硬的麵糰,撒250克麵粉在麵糰周圍餳面。 2.豬板油切成小丁,與250克麵粉、糖桂花、糖玫瑰、白糖、青紅絲、核桃仁一起搓勻為糖餡。 3.取小面劑,按成扁片,包入糖餡,雙手旋轉封口成球形,即成餅坯。 4.平底鍋放入菜籽油燒熱,加入按成扁圓形的柿餅生坯,兩面烙至金黃色熟透時即成。

黃桂柿子餅的製作要領:

1.柿子肉漿一定要攪細與麵粉拌勻,不能有肉塊; 2入鍋烙時,加少許底油抹鍋,不能油多; 3.烙時要常翻身,保持兩面顏色一致。.

十,石子饃

製作材料:

麵粉500克,精鹽、食用鹼、熟豬油、鮮花椒葉各適量。

介紹:

石子饃系用麵粉製成薄餅片后,放在燒熱的小卵石上烙制而成的,故名石子饃。石子饃的製法具有石烹時代的遺風,唐代史料中有"石鏊餅"的記載。相傳,同州人好相喭(粗魯剛強意),每遇事爭執不下時,就要去官府打官司。雙方都怕官司打輸,坐牢挨餓,所以去見官時,就必定要帶上這種餅,以備坐牢后食用,故又叫"喭餅"。清代史料又稱為"天然餅"。

特色:

色澤金黃,表面凸凹不平,別具一格,油酥咸香,脆利爽口。

做法:

麵粉加入適量清水,加入精鹽(也可用糖)、食用鹼、熟豬油、鮮花椒葉和成麵糰,反覆揉勻揉透,摘成小劑,用擀麵杖擀成約0.7厘米厚的圓形薄餅坯。爐內燃煤火,上面放上鵝卵石子,燒熱取出一部分,放入餅坯后,再把取出的部分石子蓋在上面,上焙下烙數分鐘至餅色金黃即熟。

石子饃的製作要領:

1.石子要洗乾淨; 2.烙制時底火不宜太旺,熟后小心揀出上面的石子,以免破損石子餅。

十一,乾州鍋盔

製作材料:

麵粉5000克,酵面500克,食用鹼適量。

介紹:

乾州鍋盔因始制於乾州而得名。乾州,即今之乾縣,鍋盔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朝。相傳,當年修築乾陵(即唐高宗與武則天的合葬墓)時,動員了眾多的工匠、民夫、士兵,吃飯問題供應不上,有的士兵就用麵粉製成餅坯,放在頭盔里在火上烤熟而食,這種餅不但味道香酥,而且還便於貯存,被當地民間運用,並沿傳至今。因為餅是以頭盔代鍋而制,故名鍋盔。

特色:

色澤淺黃,皮薄中厚,表面鼓起,饃瓤酥脆,層次分明,香醇濃郁。

做法:

麵粉加入酵面、食用鹼、清水,和成較硬的麵糰,放在案板上用木杠邊壓邊折,並逐漸撒上麵粉,反覆排壓,直至面光滑。再將麵糰摘成劑用木杠逐塊轉壓,製成直徑約24厘米、厚約2厘米的圓形餅坯,放入鐵鏊中烙制,烙時常翻轉,烙至淺黃色均勻、麵皮微鼓時即成。

乾州鍋盔的製作要領:

1.麵糰要硬,越硬越好,杠壓要用力均勻,使麵糰均勻光滑; 2.放入鐵鏊烙時,要做到"三翻六轉",也就是勤看、勤翻、勤轉; 3.鍋溫不宜太熱。

十二,金線油塔

製作材料:

麵粉500克,豬板油200克,五香粉、精鹽、蔥段、甜麵醬等。

介紹:

金線油塔是陡西的一款地方名吃。源於唐代,是以麵粉與豬板油揉成餅坯經蒸制而成。因其層多絲細,提起似金線,落下似金塔,故名。它的製法,在清代的《素食說略》中有詳細記載。據傳,是唐代做過丞相的段文昌家中的一位廚娘創製,後來傳入民間,並因為風味獨特而受到歡迎,從此流傳開來。

特色:

形態似塔,鬆軟綿柔,光潤爽滑,油香醇厚。

做法:

1.豬板油加熱融化,加入五香粉、精鹽攪拌成板油泥。 2.麵粉加水調成較軟的麵糰,分成小劑,取一小劑擀成方形面片,塗上板油泥,抹平捲起,再擀成1厘米厚的片,順長切成細絲,用手拉長,在食指與中指上盤繞成圓塔形。 3.再取面劑擀成兩張薄片,一片鋪在蒸籠上,上放油塔坯,另一片蓋在坯頂上,然後放入預熱的蒸鍋內蒸熟。取出,去掉上下的面片,每兩個油塔合在一起,用手拍打蓬鬆即成。食時配蔥段、甜麵醬。

金線油塔的製作要領:

1.麵糰以軟為宜,但不能太軟,否則立型不穩; 2.抹豬油要均勻; 3.繞盤面絲時應輕緩用力,不使其斷; 4.熟后拍打用力適宜,以蓬鬆為度,不能使其散碎。

如何挑選陝西特產小吃?

西安是吃貨的天堂,但凡事來西安旅遊的人,一部分時因為歷史,一部分是因為美食。自從《舌尖上的中國》火了之後,提到西北小吃,很多人都會想到黃饃饃、羊肉泡饃、肉夾饃還有岐山臊子面。而事實上陝西小吃可遠不止這些.。。陝西作為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有著極其悠久的歷史,也形成了獨具陝西地方特色的美食文化。陝西的特產小吃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名氣大到不行。因此遊客們除了自己吃喝之外,更多的,還是會買很多的特產帶回家分享給朋友。那麼,外地遊客如何才能夠挑選到正宗的陝西特產小吃呢?

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直接在回民街買啊。

我想說的是,這幾年西安的旅遊業發展太快了,過快的發展同樣催生了很多的經濟泡沫。如果你覺得所有的特產都應該在回民街買的話,恭喜你,你已經上當了。作為西安本地人,很少有人會去回民街買特產的。價格死高活高的,而且產品也是良莠不齊。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些小訣竅:

1,回民街購物

在回民街購物的話,建議選擇應季的點心糕點比較好。一是這些東西都是現做的,現場你可以感受一下回民的製作工藝;二是這些東西放的時間長了都會壞掉,現場挑選,好壞一眼就能夠看出來,不會被騙。另外,椒鹽核桃也很有名,建議選購。

2,不建議在火車站、汽車站旁邊購買,也不建議在旅遊景點門口購買。在回民街,買袋裝的特產一定要注意看生產日期。很多人購買了老孫家的棗,回去拆開才發現,外面放的都是好的,裡面看不到的地方放的都是壞的。其實倒不是說老孫家東西不好,主要是因為名氣太大,回民街出現了很多「老孫家」牌子,這些牌子良莠不齊,太影響老孫家的名譽了。

3,買特產的時候一定要看看生產日期,不要購買已經過了一半保質期的特產。、

4,回民街有一些非常有名的老店,比如老童家臘牛羊肉、王奎的餅等等,沖著名氣就應該多帶一些的。

5,最近網購非常流行,建議大伙兒也可以在回家前現在網路上定好,快遞直接送到家門口,方便快捷。

陝西人十分鐘情陝西的文化,尤其是陝西的特產,我感覺特產就是文化的印證,是可以接觸的我的家鄉的文化。

西安特產美食小吃介紹

西安作為著名古都有許多特產,西安特產美食小吃方面的特產,並且告訴你在哪裡能吃得到他們。

泡饃:北廣濟街北段老米家新店小炒:北廣濟街小皮院口馬峰家烤肉:就像武林一樣門派眾多不做評論!但有一個經驗分享。1坊上的;2人少的;3老闆親自烤的;4要能喝酒

肉夾饃:秦豫臘牛肉夾饃:大皮院孫家老店

水盆大肉:東關互助路

葫蘆頭:小南門2家都不錯個人傾向西邊的葫蘆頭。

梆梆肉要西邊的

小酥肉:大皮院定家的

蒜沾面:太簡單家裡都能做,不在外邊吃只吃自家做的

擺湯麵:車家巷北口的

蘸水面:楊凌改莉家

涼皮:魏家的

炒涼粉:東郊荊家的

攪團:長安稼娃的

漿水魚魚:小南門裡路旁大媽的

涼糕:正確的叫法應該是蜂蜜涼粽子西羊市東口的

肉丸胡辣湯:大皮院老關廟的一概不能吃,只吃光明巷賈家無名的

陝西岐山臊子面:寶雞高新區有一家最正宗!名字忘記了

石子饃:臨潼路邊店

燴麻食:只吃家裡做的麻什最好是隔夜的,不在外面吃燴的!

鍋盔:乾縣的最好

biang biang面:太多了

豌豆糕:小時侯經常吃現在很少吃,也沒有那家出名!坊上偶爾有流動攤點賣!

鏡糕:原來只有小學學校門口賣,現在被外地商販搞成專賣了!

灌湯包:大學習巷裡海家的綠豆糕:

光明巷中段小道道里的現做現賣菜豆腐:

北郊海紅廠對面小楊家的羊血冒餄餎:

校場門的最正宗百年老店水晶餅:

德茂恭的西大街朱雀大廈樓下洋芋擦擦:

我只在榆林吃金線油塔和泡泡油糕:

三原城隍廟最正宗或西安飯莊東大街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