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義務教育均衡滿意度?

26日在北京發布的一則報告表示,中國大城市民眾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總體滿意度在提高,但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校際差距依然明顯,過半受訪者認為學區房價格嚴重偏高。另外,不同地域之間教育均衡發展滿意度存在差異,呈現「東高西低」態勢。東北與西部地區需要汲取先進地區的有效經驗,繼續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校際差異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多措並舉、有破有立地開展教育改革,實質性地提高薄弱學校的教育質量,管控明星學校的辦學行為,杜絕義務教育階段的擇校亂象。(中國新聞網4月27日)

正確解讀義務教育均衡滿意度「東高西低」有很重要的意義。這可為我國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找到更有效的措施。我國東部地區義務均衡滿意度提高,關鍵在於政府部門投入教育經費相對充足,同時很多省份加大了省級財政統籌,各公辦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標準基本趨向一致,而東北和西部地區很多地方,義務教育歷史欠債較多,教育投入水平還不高,而且地方政府還有把經費集中投向少數學校打造超級學校的頑固教育政績觀。要提高義務教育均衡滿意度,必須加強省級財政統籌,並加大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力度。

Advertisements

西部和東北地區義務教育均衡滿意度不高,有歷史的原因,主要是近年來地方政府推進撤點並校,導致學校布局很不合理,城鎮學校大班額現象十分嚴重,有的班級最多人數達150人,這和東部發達地區一個班只有40人左右,形成鮮明的對比。針對盲目撤點並校產生的「後遺症」,國務院曾發文叫停不合理的撤點並校,並要求恢復必要的學校、教學點,可是,這面臨諸多問題,誰來為學校擴建增加學位出資?重建新學校需要時間,有多少家長願意送孩子去這些學校?降低班額需要大量師資,可師資從何而來?面對這些問題,一些地方採取的做法是維持現狀,還有的不理睬國家規定,進一步把學生往城鎮學校集中,當地老百姓對此不滿意是必然的。

我國中央財政近年來已經加大對不發達地區、農村地區教育的轉移支付力度,可是,中央財政轉移支付,主要集中在貧困學生補助(包括營養午餐計劃)、免除學雜費之後的生均共用經費撥款、免費師範生、農村特崗教師計劃、鄉村教師生活補貼上,卻在解決教師薪酬待遇問題上,過多依靠地方財政(縣或市),而教師待遇是所有教育經費中最主要部分。為控制教育投入,地方政府就有集中辦學校、擴大班額的衝動,與大班額對應的是師資數量減少,財政承擔的教師工資成本減少。事實上,我國從2006年開始清退代課教師,可到現在,一些省市還有規模不小的代課教師(或稱合同教師)隊伍,就因財政投入不夠,地方政府用薪酬待遇只有正式教師三分之一的代課教師,可節省大筆開支,這和大班額是一個道理。

Advertisements

相對來說,我國發達地區,各縣市的財政情況比西部地區的縣市要好得多,而就是如此,一省各縣市的義務教育也存在嚴重不均衡,近年來,東部發達地區採取的措施是在省內加大統籌,保障師資投入,這有效縮小地區間的教育差距,這是義務教育滿意度提高的關鍵所在。很顯然,西部和東北等省區,要推進均衡,必須將重點集中在解決師資建設和教師待遇問題上。

去年,我國為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統一了城鄉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標準,並根據各省的不同經濟情況,建立了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按不同比例進行分攤的機制。以筆者之見,這一做法,解決了鄉村學校的日常運行經費問題,但教師待遇如果做到統一,這對推進義務教育均衡更重要,我國有必要制定相對統一的教師待遇標準,根據不同省市的經濟情況,由省級財政與中央財政共同按不同比例承擔,對於西部地區,教師工資可按中央財政和省財政6:4或者5:5保障,這樣可有力保障不發達地區的師資建設,從而解決歷史遺留的難題。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