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在我國,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目前仍是嬰幼兒的常見病,因維生素D缺乏引起體內鈣、磷代謝失常,導致長骨幹骺端和骨組織礦化不全,以致骨骼發生病變。維生素D缺乏還可影響神經、肌肉、造血、免疫等組織器官的功能,對小兒的健康危害較大。因此,應積極預防維生素D缺乏及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發生髮展是一個連續過程。可分為活動期(初期、激期)、恢復期和後遺症。

1.初期 多見於嬰兒(特別是6個月內)。早期常有非特異的神經精神癥狀如夜驚、多汗、煩躁不安等。枕禿也較常見。骨骼改變不明顯,可有病理性顱骨軟化。血生化改變輕微,血鈣、血磷正常或稍低,鹼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血25-(OH)D降低。X線片可無異常或見臨時鈣化帶模糊變薄、干骺端稍增寬。

Advertisements

2.激期 常見於3個月至2歲的小兒。有明顯的夜驚、多汗、煩躁不安等癥狀。骨骼改變可見顱骨軟化(6個月內嬰兒),方顱,手(足)鐲,肋串珠,肋軟骨溝,雞胸,O型腿或X型腿等體征。血鈣、血磷均降低,鹼性磷酸酶增高,血25-(OH)D顯著降低。X線片可見臨時鈣化帶模糊消失,干骺端增寬或杯口狀,邊緣不整呈雲絮狀,毛刷狀,骨骺軟骨加寬。

3.恢復期 初期或活動期經曬太陽或維生素D治療后癥狀消失,體徵逐漸減輕、恢復。血鈣、血磷、鹼性磷酸酶和血25-(OH)D逐漸恢復正常。X線片可見臨時鈣化帶重現、增寬、密度加厚。

4.後遺症 經治療或自然恢復,癥狀消失,骨骼改變不再進展,可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多見於3歲以後的兒童。X線及血生化檢查正常。

Advertisements

摘自:維生素D缺乏及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防治建議

維生素D缺乏及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預防應從圍生期開始,以嬰幼兒為重點對象並持續到青春期。

預防及治療

1.孕婦應經常到戶外活動,多曬太陽。飲食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鈣、磷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

2.提倡母乳餵養,因為母乳中鈣的利用率較高,母乳餵養的嬰幼兒發生佝僂病較少。不能母乳餵養的嬰幼兒可用配方奶粉餵養。

3.多食其他含鈣豐富的食品,有乳糖不耐或牛奶過敏(β-乳球蛋白為致敏原)的患兒為防止缺鈣,應多攝入海產品、含草酸少的蔬菜等,必要時適當補充含鈣製劑。

4.多曬太陽是改善維生素D營養狀況、改善骨質代謝和預防佝僂病的最簡單、有效、廉價的措施,要讓小兒平均每天的戶外時間不要低於1個小時。夏天不要暴晒,可早晚到戶外活動或在樹蔭下活動。6個月以內小嬰兒不要直接陽光照射以免皮膚損傷。

5.12個月以下的嬰兒,無論餵養方式如何,補充400IU/d(10μg)劑量的維生素D可足以預防佝僂病。12個月以上的兒童及成人,通過飲食和/或營養素補充劑來達到維生素D的需求,至少600IU/d(15μg)。*

6.治療 維生素D最小劑量為2000IU/d(50μg)至少持續3個月;鈣500mg/d,無論是飲食攝入還是使用補充劑,應和維生素D常規聯用。佝僂病維生素D治療劑量表,如下:*

註:*摘自《營養不良性佝僂病的預防與管理全球共識建議》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