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的「傳賢」

道光帝的「傳賢」

游宇明

在中國的皇權體制中,立嫡長子為太子即所謂「傳長」的做法延續了一千多年,到了清代,某些皇帝覺得嫡長子未必就是治國能力傑出的人,因此確立了「傳賢不傳長」的立儲傳統。然而,皇權下的「傳賢」傳得怎麼樣呢?

道光26年(1846年),65歲的道光帝自感身體一年不如一年,開始考慮秘密立儲問題。道光帝一共生有九子,真正能選擇的只有老四和老六。老大奕緯不愛學習,紈絝氣非常重,24歲就死了。老二奕綱只到人世匆匆打了個轉,告別人世時才兩歲。老三活得更短,出生1個多月就夭折。老五奕誴相貌粗鄙、性情低俗,道光帝怎麼看他怎麼不順眼。老七、七八、老九,大的7歲小的2歲,都是些小不點。老四奕詝、老六奕訢當年分別是16歲、15歲,充滿青春活力,非常適合培養。

Advertisements

立儲是件大事,道光帝決定對老四、老六好好測試一下,從中確定人選。第一次測試是叫諸皇子去南苑打獵。老六是個性情中人,到了獵場,只顧打得痛快,收穫的飛禽走獸最多。老四卻未發一矢。道光帝問老四:你為何呆著不動啊?老四就將老師事先教他的話搬了出來:「時方春和,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干天和。且不想以弓馬一技之長與諸弟相爭也」。道光帝一聽,仁慈啊!第一次測試,老四得了高分。接著道光帝又組織了第二次測試。他拿來兩個盒子,一個是金制的,刻著龍,金光閃閃的;一個是木製的,刻著麒麟,黑漆漆的。道光帝讓兄弟倆各挑一個。老四說:六弟先挑吧。見老四這樣說,老六一點也不含糊地將金盒拿到手中,連句客氣話都沒有。道光帝再一次對老四另眼相看。第三次測試是道光29年進行的。當時道光帝已生重病,自覺不久於人世,他決定將二皇子召至床前,最後決定即位的人選。道光帝託付後事時,老六說話滔滔不絕,好象立志要拿演講比賽冠軍似的;老四隻是一個勁地哭泣,言辭之間對父親的即將離去充滿不舍,哭得道光也老淚縱橫。最後結果是道光帝決定立老四奕詝為皇太子,老六奕訢為親王。奕詝才質極其平庸,晚清眾多喪權辱國的行為就是他當政時發生的。

Advertisements

要說道光帝不想在皇子中挑個優秀的人即位,是不客觀的。他之所以反覆測試兩位兒子,說明其最初絕對無意指定誰做皇太子,然而,挑來挑去,他看中的卻是善於政治投機的老四,恰恰遺漏了精明能幹的老六。這是怎樣一種選才的悲劇!

皇權體制不可能將真正的英才推上最高的權力龍椅。「傳長」不用說了,皇帝的長子有賢能有不肖,此種傳位方式本身就是腦殘的人設計的。「傳賢」呢,表面上似乎解決了將皇位傳給不肖之人的可能,實際上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第一,皇帝眼中的兒子們的賢能與不肖,只是他一個人的觀感,未必代表真實的情況。比如道光帝的兩個兒子,老六明顯比老四能幹得多,老六後來在洋務運動中可圈可點的表現,就是一種證明,但道光帝老是覺得老四比老六優秀。第二,皇位是一個融合著巨大權力和利益的東西,皇子們個個垂涎欲滴,那些才華橫溢的皇子覺得自己能憑實力得到,也許不會去拍父皇的馬屁;一些才能平庸的皇子知道憑正常手段無法勝出,可能搞歪門邪道,而老皇帝憑一人的力量很難察覺皇子們真實的心思,其結果是越善於政治投機的人越有可能獲得皇位。

道光帝想「傳賢」卻傳給不賢,既緣於其個人的無知,更由於皇權體制有著本質的基因缺損。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