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啟示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學校教育面臨著巨大的變革。一本教科書打天下的教學模式遭遇了挑戰,學校教育、老師的發展何去何從?這讓筆者想到世界電影史上經典之作《肖申克的救贖》中的一句經典台詞——「我們都被體制化了。」這裡的「體制」,可以理解為包括某種規則、習慣、意識和氛圍的環境。

劇中的圖書管理員老布按照監獄的規則,日復一日按部就班地生活了50年,已經對監獄產生了依賴,高牆外的世界讓他感到陌生和恐懼,他已經喪失了生存的競爭力,離不開監獄這個體制。

看來改變是大趨勢,但如何變?筆者認為最首要的就是要解放思想,或者說要走出思想的誤區。一些學校、一些老師覺得搞教研應該是教育行政部門的事情,應該由權威專家來承擔,並提出權威的教學理論作為指導。況且各省、地、市、縣都設有教研室,有專職的教研員去做這項工作,只要按照教研室提出的精神搞好教學就可以了。這種想法誤導了一線教師開展教研的積極性。其實教育、教學研究並不像一些老師想象的那麼高深莫測,不可觸及。教研就是要解決正常教學中的問題,有的問題很瑣碎、很具體,我們老師可以完全通過自己的思考解決好這些問題,這個思考的過程就是教研的過程。但這些瑣碎、具體的問題要交給教研員也許還不能得到滿意的解決,因為教師畢竟是教學的實踐者。就像電視機外貿出口裝箱,一個20尺集裝箱的理論體積是26立方米,一批不同大小電視機的外箱尺寸總和為25立方米,理論上還有1立方米的空餘,然而如果讓電視機廠的工程師去裝,或者讓集裝箱的製造者去裝都可能出現甩貨的現象。而讓電視機廠的裝箱工人去裝,他會根據經驗把不同尺寸的電視機交叉放置,這樣不僅全部裝上,還會出現富裕空間。我們能說這個電視機廠的工程師和這個集裝箱的製造者不如一個裝箱工人嗎?肯定不是,原因就在於裝箱工人能夠把瑣碎、具體的問題通過實踐得到很好的解決。正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啊。所以說教育、教學研究總是隨時隨地伴隨著教育工作者,這種教育、教學研究有時是下意識的、或系統的,更多的時候則是無意識的或者是隨意性的。說白了教研就是讓教育、教學的目的性更明確一些,讓老師知道怎樣來傳授知識效果會更好一些,學生怎樣去學興趣會更濃一些。

Advertisements

正所謂變則通、通則久。

(文/尉蔚 圖/網路)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