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渡舟:怎樣學習《傷寒論》!

怎樣學習《傷寒論》

學習任何一門科學,都要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有了好的學習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對於怎樣學好《傷寒論》,古今醫學家介紹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儘管他們處在不同的社會歷史環境,學習《傷寒論》的深度、廣度與要求不同,倡導的學習方法也不盡一致,但在一些基本方面還是差不多的,下面作簡要介紹。

1.首先要熟讀原文,在熟悉原文的基礎上重點掌握方證

學習《傷寒論》,主要是學習它的辨證論治規律與方法,而這些規律與方法,均貫穿於原文之中。雖然後人為了學習與研究的方便,將原文劃分為若干單元,並從各個不同角度加以註釋。

但我們的學習不能強客弱主,一定要立足於原著。

對《傷寒論》的原文(或者說條文)要熟讀,重點條文要能夠背誦,這不僅對全面系統地理解掌握《傷寒論》理論體系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指導臨床辨證論治也有極大的方便。「熟能生巧」,書讀熟了,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應用時才能得心應手。

Advertisements

原文要熟讀,但也不是平均對待,重點的條文更要讀熟記牢。什麼是重點?從指導臨床辨證治療的需要考慮,應該說凡是辨證治法方葯完備的條文都是重點。

一部《傷寒論》載方113首(其中禹餘糧丸方闕),它代表著113個方證,有些方證多次出現在前後條文之中,如桂枝湯證、麻黃湯證、白虎湯證、承氣湯證、小柴胡湯證、四逆湯證等,但它們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辨證內容的充實與論治方法的擴展。

因此,這些條文都應該在熟讀的基礎上記牢,最好是能夠背誦下來。

當然,還有些條文,如「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近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

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以及辨各經病脈證的提綱等等,雖然未提出治法與方葯,但由於其辨證精確,具有指導全局、提綱挈領的作用,故亦需要背誦記牢,熟讀原文或背誦重點條文,最好選用白文本,即不加註釋的《傷寒論》。

Advertisements

2.要學好《傷寒論》,還必須有較好的古漢語基礎

《傷寒論》成書於1700多年前的東漢時期,它的寫作無論在語言文字及語法習慣方面,均有其時代特點。比如《傷寒論》與其他許多古醫書一樣,均用繁體字,這與現在之簡體字就有很大不同;再如漢代的一些詞句,如「圊」、「更衣」、「噦」等證候概念與使用方法同現在用語也不大一樣,或者已經擱置不用了。

在寫作方面,對《傷寒論》的幾種重要筆法,如倒裝句、省筆、插筆、互文見義、假賓定主等亦均應有所了解和熟悉。如果我們不了解這些特點,不懂得漢代語言文字及語法結構等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識,要學好弄通《傷寒論》是難以辦到的。

為了掌握古漢語基礎知識,為進一步學習《傷寒論》及其他古醫籍創造條件,應該學好醫古文這門課程。而在學習《傷寒論》的時候,為了掌握它的醫理,也一定要注意研究它的文理。

3.熟悉並掌握中醫藥基本理論,是學好《傷寒論》的一個重要前提

《傷寒論》是講辨證論治的,屬於辨證醫學的專著。但它的學術思想是有繼承性的,它繼承了漢以前的醫學成就,並吸取了當代的醫學成果,以陰陽五行、運氣、臟腑經絡、病因病機、診法治則及方藥學等基本理論知識作為它的理論基礎。

因此,要想學懂、學深《傷寒論》,就必須首先學習好現代編寫的《中醫學基礎》以及《內經》、《難經》等古典醫籍。同時,還要學習《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成書在《傷寒論》之前,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它所論述的有關藥物性味功能的理論,與《傷寒論》的用藥規律最為接近。故此,學習《神農本草經》對探討《傷寒論》的用藥與治療,則有著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要學好《傷寒論》,還必須學習《金匱要略方論》。它與《傷寒論》原本為一書,均系張仲景所著,現在分為兩部書,但它們在學術思想、所論病證以及理法方葯等各個方面,都是互相聯繫,互相發明,互相印證,互相補充的。

如《傷寒論》在舉出半夏瀉心湯證時,由於只強調與柴胡證、結胸證的鑒別,故述證有些不太完備,但這一不足,在《金匱要略•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篇》得到了補充與發揮。類似情況甚多,不一一列舉。這說明參看並對照《金匱要略方論》來學習《傷寒論》,無疑是會大有幫助的。

4.與臨床實踐相結合,是學習《傷寒論》的最基本方法,也是學好《傷寒論》的關鍵所在

理論來源於實踐,又必須接受實踐的檢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傷寒論》來自於實踐,是我國漢代醫療實踐的總結,不僅有很高的科學性,而且有很強的實踐性。

它自東漢問世以來,至今仍延續不衰,被人們譽為中醫藥科學寶庫中的一顆耀眼奪目的明珠,吸引著千百萬醫家去學習、探討,其原因就在於此。

我們今天學習《傷寒論》,探討它的辨證論治規律,絕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理論上的充實,更重要的是為了讓它指導臨床實踐,為人類解除疾病痛苦。多臨床,早臨床,是學習中醫的一條好經驗,是毋庸置疑的一條正確途徑,學習《傷寒論》更需如此。

《傷寒論》中包含的許多深奧理論和辨證論治的規律與方法,需要通過臨床實踐去驗證,在驗證中加深理解;對諸多傷寒注家長期爭論不休的問題,需要通過臨床實踐,學以致用,才能把《傷寒論》辨證論治的知識與技能真正學到手,使這些寶貴遺產得到繼承與發揚。

從古到今,學習或研究《傷寒論》的學者甚多,而真正有所發明、有所作為者,是那些在臨床上探索的人們。作為間接經驗,他們的心得體會、醫案醫話等,都很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5.最後要指出的是,學習《傷寒論》一定要注意上下、前後條文之間的聯繫

善於前後互參,對比分析,則是學習《傷寒論》的一個重要而且有效的方法。《傷寒論》以六經辨證為綱,貫穿著臟腑、經絡以及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等辨證內容。

在它的編寫體例上,雖然以六經病分篇,但每一篇的內容,卻又不限於討論一經之內的病證。各個條文雖有相對獨立性,但也不是各自孤立,互不相關的,而是互相聯繫、互相補充、互相發明的。

在學習的時候,只有把前後條文有機地聯繫起來,才能學得深透,領會得全面,從而把握住六經辨證論治的完整體系。

比如太陽病篇,第1條舉出太陽病辨證綱要,接著是太陽中風、太陽傷寒及太陽溫病的辨證要點,然後分別論證太陽病的傳變,太陽經證及腑證的辨證治療與禁忌,太陽病誤治或失治所引發的各種變證、壞證以及太陽病類證的辨證與救治。

這一篇在六經病各篇中所佔條文最多,所涉及的病證亦最廣,六經病證幾乎無所不包,而且還多有雜病內容。但該篇結構非常嚴謹,上下條文聯繫也非常緊密。六經病的其他各篇也均是如此。

因此,我們學習《傷寒論》,一定要在一條一條學習的基礎上,特別注意上下、前後條文之間的聯繫,著重各類病證之間的反覆辨證與相互鑒別。

有些傷寒注家為了學習與研究的方便,他們將《傷寒論》原條文順序打亂,進行重新歸類編輯,如柯韻伯《傷寒來蘇集》按方類證的方法,尤在涇《傷寒貫珠集》按法類證的方法,沈金鰲《傷寒論綱目》按症類證的方法,等等。

現在的高等中醫院校統編教材《傷寒論選讀》,也是對原文進行了歸類選編,它與上述幾種類證方法不同之處在於突出了按病機分證的特點。它們的這些歸類研究方法,不僅對揭示六經病證之間聯繫與差異很有幫助,而且對系統掌握並運用六經辨證論治規律與方法大有裨益。

同時也告訴我們,學習《傷寒論》不僅要注意研究條文之間縱的聯繫,而且要注意探討各類方證之間橫的聯繫。

本文摘自《傷寒論通俗講話》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