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經典《大學》中的八目(二)

致知又是何意義?從字面上講,致知就是對一個事物的規律做到全面的認知,這當然是一個很高的要求。所以,做君子是非常難的一件事。對那些希望成為君子的人更多的是一種理想,正所謂,雖不能達卻心嚮往之。

在邏輯和行動的次序上講,格物在致知之前,離開了格物的過程,致知也將無從談起。但是要從更深層次的意義上講,格物和致知又是同一的,即它們是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

致知不是人們對人與事物的表象認識和簡單認知,而是全面、系統和深刻的認識,而這顯然是要下大工夫的,也是需要相當功力的。因此,只有少數人能夠做到致知。

從王陽明的理論出發,一個人要想做到致知就要在修心上下功夫,要努力做到去私慾。

一個自然科學家在從事自然科學的研究過程中能夠有所發現和創造,就是因為他們在研究過程中能夠做到忘我而無私。所以,在這方面恩格斯就講過自然科學家常常能夠不自覺地成為好的辯證法的運用者。

Advertisements

從一個普通公民(百姓或平民)的角度上講,格物和致知都是一種心性的修鍊,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踐行即可。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