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凈植小離子激活人體自愈系統

(自然關係)大自然從締造人類的那天起,就將其偉大的力量全部賦於人類.人體細胞是人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共約60萬億個,長壽須遵從自然法則讓細胞健康。在自然生態環境中,如同萬物生長離不開陽光、空氣和水一樣,人類健康同樣離不開負氧離子。

(環境關係)人每天需要130億個負氧離子給細胞組織代謝正常,而目前生存環境只能提供1-20億個給人體使用。空氣中大量的病毒、細菌、有害物質、有害氣體及含有多種成分的塵埃,它們都帶正電荷(正離子),隨空氣浮遊在人們周圍,是誘發各種疾病的根源。空氣中大量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唯有負離子能夠與其相遇、聚合后墜落,使其失去活性(科普知識)人工發生的空氣負離子有大中小三種類型,對人體健康非常有益的是小離子(通過血腦屏障)。是人體陰陽(正負)平衡,預防猝死.癌症發生不可缺少物質。

(人體關係) 人工發生的小離子在人體有什麼作用呢?1.平衡神經系統2.恢復微循環暢通3.激活自愈系統4.細胞健康5.還原身體健康.6延遲衰老.帶活性的負電在人體液內60-70%的水儲存(多負電者為靈敏度高,神經系統靈敏度有高中低遲四種級別,原始森林動物與圈養動物反應快慢差別).讓酸性體質(呈正電)慢慢還原弱鹼性(呈負電)。只有當人體內缺乏維生素A,E,C和微量元素硒時,療效才不明顯,(需要血管儀才能驗證),必須近距離長時間使用,對照經絡穴位效果更佳,嚴疾者需脫光衣服平卧近距離使用。可感覺體內氣血沸騰流竄。(距離小離子窗口遠近決定自愈快慢)

(健康關係) 健康等級區分可通過雙方握手感測,健康者的手掌溫暖,人體正(陽)氣足,手掌皮膚柔軟(年輕人狀態).反之則健康級別下降.越冷越硬為不利。脈搏的頻率受年齡和性別的影響,嬰兒每分鐘120-140次,幼兒每分鐘90-100次,學齡期兒童每分鐘80-90次。正常人的脈搏和心跳是一致的。正常成人為60到100次/分,常為每分鐘70-80次,平均約72次/分。老年人較慢,為55到60次/分,(你的心跳多少?)

(特別提醒)原有臟腑重疾者(如:早中期胃.肝.肺.動脈硬化.舊患等)在使用1-2個月後疾病癥狀會通過行為呈現出來.會有聲音沙啞.咳嗽.疼痛.發燒等臨床癥狀(神經系統正常並提高靈敏度.自愈系統啟動工作.稱:好轉反應).讓使用者提前發現病症配合療養.可搭配食療或藥物加快自愈,正視白天用機時間及距離。

(慎用人群)安裝心臟起搏器、人工心肺等維持生命的電子儀器者:(禁止近60cm距離使用)甲亢患者發作期:(禁止近距離吸入)女性月經期間:(禁止近距離吸入)手術后二個月內者:(禁止近距離吸入)出血性疾病患者:(禁止近距離吸入)建議以上人群,身體距離發射窗1米以外

(反應關係)在近距離使用過程請不要接觸使用者,也不要碰傳導金屬物品,接觸會形成針刺感,這是正常安全負電濃度高低差反應.用機反應因各人體質差異有所表現不同(舊患,慢性病存在體內越久還原健康需要越長時間,年齡越大再生能力越差,完全健康狀態恢復需要時日)剛使用天氣寒冷發射窗往頭部正向,平常放靠近床尾擺放使用足夠。

小離子釋放數量(4000萬級離子浴空間25平方、6000萬級離子浴空間35平方、4-6米有3-4萬個負氧離子)

(細胞關係)非意外傷害的所有疾病源自於細胞病變,細胞代謝不正常。只有提供活化細胞物質讓代謝正常才能更好解決其它難症.雜症.地中海貧血.紅斑狼瘡.癌症免疫療法或不適手術.(生命基礎是細胞,而細胞起決定性作用是細胞膜。人不會輕易生病,也不會輕易死亡.--陳景藻).請配合藥物或食療使用可獲取更快速的反應。天氣寒冷配合室內暖氣光身睡眠讓更多毛孔參與吸收和排毒.補充足夠水分子與營養均衡供免疫等各系統所需。

(長壽關係)這就是大劑量的人工小離子讓生物體整個系統平衡的原理.謹記:是葯三分毒.減少腑臟損傷才可以讓人保持健康狀態。長壽在乎是80年的人生還是120歲的年月個人思考而決定的環境與生活方式。

(健康真相)閱讀者請思考:人們有個頭疼腦熱的,自然想到上醫院、跑藥店,以便「藥到病除」。可事實上,人體其實具有你想象不到的強大自愈力,在沒有外力幫助的情況下,也能讓很多疾病低下頭來。 這種自愈力是一種生命的本能。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醫生治病,只是激活和扶持人類機體的自愈力而已,最終治好疾病的,不是葯,而是人們自己。人體內還配備了一位高度負責的身「醫生」——自愈系統,這包括免疫力、排異能力、修復能力(癒合和再生能力)、代償能力、內分泌調節能力、應激能力等。

當人有不適或生病時,這位「醫生」可以敏感地捕捉到人體一切異常信號,馬上調整人體的各種功能,並及時調動「藥鋪」中的各種激素,進行「配藥」、「用藥」,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相反,如果人體的這種能力遭到徹底破壞,即使華佗再世,也不可能挽救性命,艾滋病之所以成為「不治之症」,最主要的問題是免疫系統遭到了滅頂之災,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出自德國健康雜誌《生機》)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