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並非錯殺呂伯奢,呂伯奢必死的三大理由,呂伯奢死在了形勢!

一詩一酒一江湖,解讀三國不為人知的秘密。我是一心,今天為大家解讀呂伯奢被曹操殺害的前因後果,下面請看我一一道來:

說起曹操的詩詞,可能你不一定能全說出來,但有句名言,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那就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而我們這裡將會站在曹操的角度為大家剖析一下呂伯奢必須死的理由。

曹操與陳宮

此言出自《三國演義》第四回《廢漢帝陳留踐位謀董賊孟德獻刀》:

操與宮坐久,忽聞庄後有磨刀之聲。操曰:「呂伯奢非吾至親,此去可疑,當偷聽之。」二人潛步入草堂后,但聞人語曰:「縛而殺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獲。」

遂與宮拔劍直入,不問男女,皆殺之,一連殺死八口。

搜至廚下,卻見縛一豬欲殺。宮曰:「孟德心多,誤殺好人矣!」急出莊上馬而行。行不到二里,只見伯奢驢鞍前鞽懸酒二瓶,手攜果菜而來,叫曰:「賢侄與使君何以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

Advertisements

伯奢曰:「吾已分付家人宰一豬相款,賢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請轉騎。」操不管,策馬便行。行不數步,忽拔劍復回,叫伯奢曰:「此來者何人?」伯奢回頭看時,操揮劍砍伯奢於驢下。

宮大驚曰:「適才誤耳,今何為也?」操曰:「伯奢到家,見殺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眾來追,必遭其禍矣。」

宮曰:「知而故殺,大不義也!」操曰:「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陳宮默然。

曹操

名聲在東漢那個軍閥四起年代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好的名聲可以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和追隨,就像劉備滿口仁義道德,直接影響到了新野逃亡戰,百姓的誓死追隨,孫權善待江東家族,安撫了孫策在血洗江東家族后留下的隱患,而曹操所行之路講究的就兩字「霸道」。

試想一下,若曹操不殺呂伯奢,呂伯奢回到家中組織壯丁來抓捕時,曹操恐怕早已逃到沒影了,所以曹操說呂伯奢派人追殺,必遭其禍只是推脫之詞,真正的原因還是曹操必須要一個完美的形象,至少在目前的局勢下,曹操不能有污點。

Advertisements

第一

曹操獻刀刺殺董卓本身就是十死無生的舉動,成功必死無疑,所以曹操這麼做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得到名聲。為自己往後吸納賢士豪傑打好基礎。呂伯奢若活著,難免會有風言風語,與其留下隱患不如斬草除根。

曹操

第二

自己身邊剛收的小弟,陳宮未必就和曹操是一條心,曹操在這殺了呂伯奢的另一層含義就是告訴陳宮,成大事者,誰都可以犧牲,這就是我曹孟德的王者之道,你陳宮若想上我這條船,就要做好為我曹孟德犧牲的一天,顯然陳宮的離開也證明的曹操的判斷。

曹操

第三

三國演義中曾提到,呂伯奢乃是曹操父親的好友,也就是說,他的存在會直接影響到曹氏一族對曹操的態度,熟悉三國的人都知道,曹操初期的班底,就是依靠曹家和夏侯家的支持,所以,呂伯奢的死是偶爾,卻也是必然。

曹操

曹操的行為在現代人看來是陰險毒辣,但如果把你放在當時的處境,你又會如何面對呢?在我看來,果敢永遠好過於拖泥帶水。

本文所有史料來自於《三國演義》以及《三國志》,保證內容之真實性,不涉及任何政治問題。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