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頂山茶主疾還是主祛疾?李時珍《本草綱目》怎麼說?

大唐詩人白居易曰:琴里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

五代毛文錫《茶譜》記載:「蒙之中頂茶,嘗以春分之先後、、、若獲一兩,、、、即能祛宿疾;二兩,當眼前無疾;三兩,固以換骨;四兩,即為地仙矣。』由此蒙頂山茶為「仙茶」。

1958年,毛主席指示:蒙山茶好,蒙山茶要發展,要與廣大群眾見面,要與國際友人見面!2013年雅安蘆山地震后,功夫巨星成龍免費代言蒙頂山茶,他專賣拍攝視頻推廣宣傳蒙頂山茶。

由此可見蒙頂山茶深受文人雅士,國家領導和廣大人民群眾喜愛!堪稱四川最受歡迎的茶!

但是真正把蒙頂山茶上升到高度的還要數李時珍,他在《本草綱目》中專門有記述。

但是最近有深愛蒙頂山茶的朋友問:李時珍《本草綱目》載:蒙頂山茶、、、主疾還是主祛疾?一字之差,哪一個說法才是正確的原版呢?

Advertisements

這個問題還真是困擾,於是找度娘要答案,然而查詢諸多蒙頂山茶企業或者網路上關於介紹「蒙頂山茶」的文字都是這樣的一段: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茗部》中記載:真茶性冷,惟雅州蒙山出者溫而主祛疾……

「主疾還是主祛疾?」這是個問題?

於是,陽光明媚的日子,專程到圖書館找《本草綱目》查詢;厚厚的典籍,翻遍茶部的草字頭,沒有找到這段記載;木部也沒有?

真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終於無意中翻到《本草綱目.茗部》:真茶性冷,惟雅州蒙山出者溫而主疾……

主疾VS主祛疾,毫無疑問,「主疾」才是《本草綱目》的正確版本。一字差異,表達的意思有什麼不同呢?其實是差不多的,只是遇到較真的朋友,確實有必要正本清源,還原本來。

Advertisements

《康熙字典》

主:又宰也,守也,宗也。《易·繫辭》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

百度百科:

主的解釋是「掌控」 ,

疾的解釋是「輕微病的叫疾」

真茶性冷,惟雅州蒙山出者溫而主疾……

可以理解為——李老醫師的說:真茶性冷(寒),惟四川雅安的蒙山茶,溫性,可以治療輕微的病、、、

朋友獲得答案,撫掌大笑、、、、、、

小貼士:

李時珍,字東璧,號瀕湖,自號瀕湖山人

國籍:明朝;民族 :漢;出生地 :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

出生日期:1518年7月3日(戊寅年)(正德十三年五月廿六日)

逝世日期:1593年(癸巳年)(萬曆二十二年)

活了75歲,在明朝哪個時代,還是很長壽的,估計和他從事的職業有關。

職業:醫學家、藥物學家

代表作品:《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本草綱目》

著名醫藥學家,後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醫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為「文林郎」。

蒙頂山茶,包含三大名茶:蒙頂甘露、蒙頂黃芽、蒙頂石花,其中「蒙頂甘露」史料最早記載是明代嘉靖二十年(1541年)的《四川總志》和《雅安府志》,分別記有「上清峰產甘露」。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

蒙頂甘露是蒙頂山名茶諸明珠中,最光彩奪目的一顆。其名由來:一是紀念蒙山植茶始祖吳理真,「甘露」梵語是「念祖」之意;二是因其甘芳馥郁,茶湯鮮爽,味如甘露,遂以「甘露」命名。

從李時珍的成長經歷看來,蒙頂甘露得名時(1541年),他剛好23歲,其家鄉緊鄰四川,明朝時期川茶作為控制少數民族的法寶,受到明帝國的極大重視,是政府專營專管的,李時珍四處遊學,對蒙頂山茶有所聽聞,也親身體驗,也是應有之義。

至其開始準備編寫《本草綱目》時47歲,正值人生壯年,古人有人生「三不朽」之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我們可理解為人生的三個最高標準,或者說是成功人生的「三部曲」,李時珍立志不朽,編寫《本草綱目》,為當時世界上內容最豐富的藥典。

在李時珍72歲時,參考歷代醫藥等方面書籍925種,考古證今、窮究物理」,記錄上千萬字札記,弄清許多疑難問題,歷經27個寒暑,三易其稿,於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萬字的巨著《本草綱目》,此外對脈學及奇經八脈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等多種。

通過對當時中國各地茶葉的考察、比對、研究;李時珍得出:「真茶性冷,惟雅州蒙山出者溫而主疾……」並在其著作《本草綱目》中明確記載,這是對蒙頂山茶最好的肯定!

明朝時期,正是從緊壓茶到散茶過度的發展期,蒙頂甘露三烘三揉工藝使其成為溫性!這是有歷史記錄的——明代:聞龍《茶箋》在記述當時名茶工藝時有「炒時須一人從旁扇之,以祛熱氣(即相當於現代的殺青時的抖、揚作用),否則黃色、香味俱減,炒起出鐺,置大瓷盤中仍須急扇,令熱氣稍退以手重揉之,再入鐺文火炒於入焙」。

明代黃龍德《茶說》中記載的蒙頂甘露製作工藝是:「先將釜燒熱,每芽四兩,做一次下釜,炒去青氣。以手急撥不停,睹其將熟,就釜內輕手揉卷,取起鋪於箕上,用扇扇冷。俟炒至十餘釜,總復炒之。旋炒旋冷,如此五次。其茶碧綠,形如蠶鉤,斯成佳品。」與現代的三炒、三揉、三烘如出一轍,從而使甘露形成捲曲形。

歷史上要求蒙頂甘露具有「十分調雪粉,一啜咽雲津」,「香雲蒙覆其上,凝結不散」的香味品質,實際上就是要求蒙頂甘露具有嫩香持久,鮮醇爽口的典型風格。因此,筆者建議,蒙頂甘露應以烘為主,切忌高溫快炒(當下很多現場炒茶秀,均為快速炒制,嚴重影響了蒙頂甘露品質),否則,易形成板栗香,不但使蒙頂甘露失去了嫩香風格,而且降低了蒙頂甘露的鮮爽滋味。

蒙頂甘露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們應倍加珍惜,在恢復傳統品質的基礎上,應用現代科技手段,改善和穩定品質,做出更好更多的蒙頂甘露,造福茶農,造福茶客!

甘露堂茶——專註蒙頂甘露!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