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迷妹無數的張國榮,你們到底了解幾分?

像我這個80后出生的小孩,似乎對張國榮這個名字有點陌生,相比之下我們更狂熱謝霆鋒、周杰倫。初識哥哥,是從表姐那裡得知的,當時的情景記不太清了,只聽得表姐說:「當時哥哥的歌迷與譚詠麟的歌迷發生衝突,為了避免事態更加嚴重,他毅然決定退出『娛樂圈』,而當時正是他事業的頂峰期。」表姐的語氣略帶遺憾,可是我的反應只是點頭。

接著,張國榮的名字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被遺忘著,只是偶然會因為一些報道或者雜誌或其他明星的口中聽到哥哥的名字。當時留給我的印象也只是一個香港的老牌藝人,一個可能受到大家尊敬的人。不知道為什麼,他卻讓我肅然起敬,對他的感受也有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我多想那天一切的一切都是在欺騙我,我寧願被全世界騙的團團轉,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哥哥走了,但是他走的並不安詳,他只是要逃避現實,逃離這個使他抑鬱的地方。他一生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包括自己的死亡。哥哥生前是個十分注重自己外表的人,但是他用這種方式結束生命,沒有留住最後的美麗,留下的只有大家對他的傷痛。

無數的報道鋪天蓋地,他的生平,他熒屏里,熒屏外的一切被反覆的報道著。我對於他的更深層得認識也是從那時候開始了,說來有些諷刺,人在的時候你不去探究他,死之後才想著去了解這個「人」。這突然讓我想起梵高,死後,他的才華才被世人所了解,所承認,他的畫被賣出天價。很多藝術家是如此,也許死後他們的價值才能得到體現吧。這對於那些藝術家來說又是喜是悲呢?但是這並不是我想了解哥哥的初衷,我想知道他的藝術人生是怎樣的絢爛多彩,是怎樣的讓人魂牽夢縈,又是怎樣讓人有著一種「人生如戲 戲如人生」的錯覺。

張國榮的洒脫是娛樂圈裡公認的。他不要拘束與墨守成規,他追求的一定是他所喜歡的,是他應該去做的。從他早年退出演藝圈,再和與同性男友結合,到最後選擇死亡。看似有些任性,但確實是他的真性情。 一次演唱會中,哥哥像全場的觀眾袒露了心聲,他有同性戀男友,名叫唐唐。他們也十分相愛。有些人不能理解,為什麼你張國榮做這些事還這麼理直氣壯,要公告於天下。但事實證明,歌迷的愛化作了對哥哥無比的支持,他們想看到的是哥哥的幸福。當時他們感受到了,於是大家用歡呼聲,鼓掌聲深深表達了對眼前這個的人理解、支持、更是崇敬。他與歌迷影迷有了朋友間的默契,他把他們看成是永遠的前進動力。

但是人生有許多東西是逃不開的,即使有很多人的支持與理解,有了很多人的愛與關懷,精神上防禦的高牆一旦倒塌的話,很難再建立起來。每天活在自我解脫的痛苦之中,可能只有死才是唯一的出路。我想他原本不想放下世上太多的東西,因為活著才有希望。當解脫的懸崖再次出現在他眼前的時候,他還是毅然決然地跳了下去,結束了,一切回到本源。

他這顆閃過絢爛奪目光芒的煙火就此隕落在香江上空,化成一陣清風,吹向更廣闊的天空。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風華絕代」是我對他的評價。不知道是不是合適,但我在我的腦子裡,一時間沒有更好的詞來代替它。他的風華在於他把戲演繹得絲絲入扣,在於他一顰一笑所蘊含的深意,在於他的人戲不分。

與王家衛合作使得張國榮找到演戲的真諦,不用誇張的肢體,做作的表情,要的是對人物內心的詮釋,用自己對所演角色的理解來演這個戲,把角色的喜怒哀樂轉化成自己的喜怒哀樂,不是角色演出而是本色出演。 《阿飛正傳》里,看似瀟洒但內心滿腹痛苦的阿飛被很多人看成是張國榮自己。覺強的他不想要被世俗束縛,但是卻逃不出命運的軌跡。《東邪西毒》的他,冷漠的外表下是一顆熾熱的心。那種孤寂的眼神,好像是他又覺得是歐陽鋒。

他把自己演繹的全部精髓完全傾注於這一部電影裡面——《霸王別姬》。它是迄今為止最讓我感動的電影。整部電影,一氣呵成,以至於我在中途都不敢去哭。影片結束,那曲《當愛已成往事》響起時,壓抑著,悲泣著的心情已經無法平復,淚水傾瀉而下,我完全不敢相信他其實已經與我們陰陽相隔。我也搞不清,分不清是對程蝶衣還是張國榮。「不瘋魔,不成活」和「從一而終」是他的心聲,更是他最終走向結局的依據。

嚴格來說,我並不是哥哥的影迷,歌迷,只是欣賞了幾部電影和幾首歌而已,但是我想要這樣叫他,不是親昵,而是尊重。在他的作品里有著很多演員無法觸及的精神層面,他讓我領略到什麼是真正演戲。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