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身上的胎記是血管瘤還是血管畸形?又該怎麼治療呢?

很多家長在寶寶出生時或出生后不久,會發現寶寶身上長有紅色的斑塊,或大或小,或平於皮膚,或高於皮膚。初發時家長可能不太注意,但長時間不消退,家長就開始擔心了:這個紅色的斑塊是什麼?血管瘤還是血管畸形?對寶寶的身體健康有沒有影響?會不會繼續長大,能不能自己消退?需不需要治療?怎麼治療?...這都是家長關心的問題。

血管瘤的病理變化:以血管內皮細胞增生和細胞密度增高為特徵 , 臨床上有自發消退的現象。該病進一步分為增生期 、 消退期和消退完成期。增生期可見內皮細胞增生 , 內皮細胞外可見多層化基板。消退期和消退完成期表現為纖維組織增生 , 脂肪沉積。血管瘤最新分類:淺表型(表現為紅色的斑塊或腫塊)、深部型(表現為藍色的皮下腫塊)、混合型(表面紅色腫塊伴皮下藍色腫塊)。

Advertisements

血管畸形的病理表現:內皮細胞無異常增殖 , 其內皮細胞分裂率正常,細胞分化完全成熟 ,毛細血管、動脈、靜脈、淋巴管的異常擴張和溝通。根據血管畸形的病理特點將之分為毛細血管畸形 、靜脈畸形 、動靜脈脈畸形 ,淋巴管畸形 ,混合型血管畸形 。

關於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治療:

血管瘤種類繁多, 治療方法也多種多樣 。由於部分血管瘤可能自行消退 , 且手術等治療常可能會產生比其自行消退更嚴重的後遺症 ,如癱痕增生 , 功能障礙等 , 故有學者在血管瘤早期持觀望和姑息態度 。但當血管瘤的生長危及患兒生命或臟器功能時,則應及時治療。對於血管畸形 ,則主張早期治療。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手術切除、冷凍治療、放射與放射性核素治療、注射治療、激光治療、介入治療及銅針療法。但療效不一 。

Advertisements

手術切除對於部分良性血管瘤和所有惡性血管瘤如血管內皮瘤 、血管肉瘤等而言, 手術切除仍是最主要的方法 ,對於獨立且較小病灶則是一種根治性的有效療法 但由於病變部位、大小與其深淺程度及切除后缺損的不同等 ,手術方法和整復治療都存在著不少差異 , 應當認真選用。手術治療與其它療法相結合的綜合療法更有利於病變的完整去除及創面的覆蓋。治療前對病變結構 、層次 、侵及結構 、內容物的充分了解對治療方案的制定很有裨益 。

激光治療能夠對真皮淺層毛細血管網產生高度選擇性破壞活動 , 可使血管內皮細胞變性壞死 , 管壁破壞 , 但不損傷上皮組織 ,故用於治療淺表毛細血管瘤和鮮紅斑痣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目前已形成規劃性方案和並得到廣泛應用 。但激光治療的深度有一定的要求 ,因此單一的激光治療往往療效有限 ,需要聯合其他治療方法 。

激素治療被證實能夠抑制腫瘤生長 , 激素治療包含口服及局部注射治療的基本原理可能是通過控制血管瘤毛細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增殖 ,並形成幼稚的新生血管的血管生成過程 ,達到對增生期血管瘤的治療作用 。但激素僅對增生期血管瘤有效 , 對消退期血管瘤無效 ,且有較多的副作用 ,如綜合症、生長緩慢、胃腸道反應、水電解質紊亂、行為異常等。此外長期大量應用激素治療血管瘤會產生諸如感染、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等較嚴重併發症。因此,用藥期間應注意觀察激素的副作用 。

介入治療是在線設備導引下將動靜脈導管導入血管瘤部位 , 然後將栓塞劑注入瘤體 , 讓其產生無菌性炎性反應 ,以期達到使瘤體血管閉塞作用。常用於內臟血管瘤如肝血管瘤。對於軀幹及肢體深部的血管瘤 , 往往因注入劑量 、劑型的限制,以及血管瘤特徵限制而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使用時應嚴格控制適應證和避免栓塞劑流入其他器官組織 。

如果家長發現寶寶身上有紅點、紅斑塊、紅色的腫塊;或者是皮下的藍色腫塊,首先到血管瘤專科門診就診,明確診斷,由醫生來判斷是否需要治療?家長怎麼判斷呢?最簡單的判斷是病灶向四周擴大、增厚、鼓起來或者皮下出現藍色改變,這些改變說明病灶在增大,這些患兒就需要及時治療;還有長在面部的血管瘤也要儘早治療,因為面部的血管瘤自行消退比例低,一旦長得很大,容易有引起毀容的風險。

患有血管瘤的寶寶,建議儘早治療。越早治療恢復的效果就越好,對寶寶的傷害也就越小。

聲明:此文的目的在於傳遞更多的血管瘤知識,嚴禁用於商業用途。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能作為實際臨床指導和用藥指導治療依據。如果有相關疾病的患者,請及時就醫。部分內容來源於網路或專業書刊。如果造成侵權請聯繫作者及時處理。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