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古人|吳琴木和他的傳統山水畫(90幅)

他是20世紀畫壇一位功力深厚的傳統型畫家,吳琴木未進過藝校,未拜過老師,只仗古人之作為師,刻意摹效,由臨仿而創作,由「四王」、吳惲上溯吳門畫派、元四家、趙孟頫、四僧、龔半千等,綜合創造,自成一格。

吳琴木

1894年2月16日生於江蘇吳江縣震澤鎮慎德堂,1953年8月27日卒於上海。原名桐生,后改單名桐,字琴木。琴材,桐木也。號冷楓居士(源於唐代詩人崔信民的斷句詩』楓落吳江冷』),別號蒼梧生。室名志隱草堂。代表作品有《飛瀑圖》。

吳琴木從小酷愛繪畫,后在家鄉做教師。他走上職業畫家、鑒賞家之路,乃與鄰鄉著名書畫鑒賞收藏家龐元濟的幫助、栽培密不可分的。1914年左右,吳琴木棄教就畫,去南潯龐氏畫室管理書畫、從事臨摹、修復古畫。龐氏收藏在江南首屈一指,琴木在那裡大開眼界,遂朝夕臨摹,潛心研習。之後吳琴木賣畫自給,先後移居蘇州、常熟、上海。

Advertisements

吳琴木未進過藝校,未拜過老師,只仗古人之作為師,刻意摹效,探幽窮源,兢兢業業,從不偷懶和造假。所臨古人名作,皆非出售,而置之案頭,作觀摩之用,並在相應部位,蓋上自己各式名章,以示與原作之別。仿古是傳統國畫的組成部份,琴木的仿作多數不是仿古人原作,而是仿古人筆法和風格,把握各畫派用筆特點,吸取其精髓,恰當用於自己的繪畫中。故各個時期,都有臨摹和仿作,日積月累,持之以恆,畫藝和鑒賞功力,才得以提高。在吳琴木那個年代,他的仿作賣價相對高於其他一般作品。

吳琴木愛好詩詞,上世紀30 年代曾積极參与了由孫家振先生主盟、以年輕朋友們為主組成的「鳴社」 唱酬。他還還喜愛外出遊山觀光,邊創作,邊辦畫展。

1941年到浙江硤石,半年。抗日戰爭勝利后帶家人到江蘇蘇州,住民治路四年余,作畫時署名地為「蘇台」、「吳趨」 。因1948年在常熟培綸公寓的畫展極為成功,虞山福地創作環境又十分好,更受老友古琴家吳景略先生之邀,1950年初舉家遷居江蘇常熟,在天凝寺巷定居下來,逾半個世紀,常熟成了他第二故鄉。短期外出創作的次數就更多,以無錫為例,1947年有寫生作品《蠡園風景》,1949年有與無錫畫家諸健秋先生等人相聚梁溪的合作畫,1951年吳琴木在無錫辦個人畫展。他的個展,最多的是在上海,每隔一、二年,就有一次。

Advertisements

解放后,吳琴木主要在上海工作與學習。1952年他參加了為籌建上海美術家協會而組織的分組學習。翌年,他又填了入上海文史館的表格,領過生活補貼。每回常熟,總要與畫友們茶館相聚,交流畫藝不斷。當年,他還以自己作品參與了常熟的「捐獻飛機大炮」活動。

1953年,吳琴木因腦溢血於上海逝世。

吳琴木作品欣賞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