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漢語拼音的推行者

2017年1月14日3時30分,被稱為「漢語拼音之父」的周有光,去世了。

周有光先生是中國著名語言學家、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原研究員。

漢語原本是沒有拼音字母的,不管是採用直音還是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用起來都不方便。

1955年,周有光提出普及普通話的兩項標準:全國漢族學校以普通話為校園語言,全國公共活動以普通話為交際媒介,並提出漢語拼音方案三原則:拉丁化、音素化、口語化。

推行拼音改革時,他曾被某個雜誌罵,被斥為搞漢語拼音的洋奴。反對拼音的人數量眾多,態度激烈,「有5000年的文化,連幾個字母都不會創造,還要用帝國主義的字母?」

1955年到1958年,周有光等人花了三年的時間研究出了一套拼音字母。他們被別人嘲笑:「26個字母搞了3年,你們太笨了!」

Advertisements

最後,在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

漸漸的周有光認為漢語要加入到國際大家庭,才能讓中國的語言文字和外國語言文字方便往來。有了羅馬字的拼寫法,中國出版物的書名、人名,用漢語拼音寫了之後,才能出現在外國的信息網路里。時間緩緩流動,嘔心瀝血,他們又用了3年,把這套拼音方案變成國際標準。

1979年-1982年,周有光出席國際標準化組織會議,促成國際投票通過漢語拼音方案為拼寫漢語的國際標準(ISO7098)。

之後,周有光繼續研究以詞語為單位的拼音正詞法,形成《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1988年公布。他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主編《漢語拼音辭彙》,成為電腦中文詞庫基礎。

過往一生,他踉蹌卻幸運地跑過了歷史的更迭。生於1906,清朝光緒三十二年,經歷北洋政府、國民政府和新中國,他被笑稱「四朝元老。周有光先生樂觀地看著滄海變桑田。太平天國運動、救國會、抗日戰爭、國共合作、太平洋戰爭、文字改革、「大躍進」、文化大革命、後來的尼克松訪華、唐山大地震、改革開放……

Advertisements

他不掙不搶的默默付出,讀歷史、關心國家、世界。他常常說,看待事物的角度是要從世界的角度看國家。

他曾這樣總結一生:原來,生活就是一朵浪花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