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衡量宮殿地位的兩個標誌:採光程度與室內的陳設

《故宮100》第五十九集:皇帝卧室

1723年6月,郎中保德接到諭旨,在養心殿後寢宮要開一個活動窗,並裝上玻璃。就在這一年,養心殿取代了乾清宮,成為紫禁城裡最重要的宮殿。

「養心」二字,取自孟子的一句話「養心莫善於寡慾」。雍正之前,這裡只是一座普通的宮殿;

雍正皇帝即位后,沒有按慣例住進乾清宮,而是移居到養心殿。

他給外界的理由是:父親康熙皇帝在乾清宮居住了六十多年,自己不忍心再住進去。

但從他後來的生活規律來看,移居養心殿更重要的原因,是為了節約時間。從此,這個局促的空間,成為了紫禁城裡最重要的地方。

在紫禁城裡,採光好壞,是衡量宮殿地位的重要標誌之一。

為了改善養心殿的採光,雍正元年六月,郎中保德接到諭旨,在養心殿後寢宮西次間後窗下,一扇中心的位置開設一活窗;窗外做三面窗罩,面安玻璃。這是有記載,紫禁城的門窗第一次裝玻璃。

Advertisements

這一年的初冬,養心殿後寢宮的窗紙變成了玻璃,房間變得通透;並不代表不私密,相反,雍正移居養心殿的這一舉措,是高度集權的重要變革。

衡量宮殿地位的另一個標準,是室內的陳設,尤其是當時在宮廷里風靡一時的鐘錶。

對於惜時勤政的雍正皇帝來說,鐘錶越多,就是說明這個地方越重要;停留得也就越久——時間對他很重要!每天,皇帝在這裡休息,若要處理政務,只要穿過堂子,不到一分鐘,就可以來到前殿辦公。

這種類似現代商住兩用式的環境,雖然有些局促,卻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在雍正13年的皇帝生涯中,基本保持了下床就上班的生活規律。

從雍正皇帝開始,清朝有八個皇帝,把養心殿作為生活起居和處理政務的地方,時間長達近200年。

Advertisements

如今,這裡成為除故宮中軸線外,參觀人數最多的地方;因為這裡,可以看到唯一一處中國皇帝的寢宮。

傾聽,100座傳世建築,在故宮,奏響動人史詩;

看見,100段非凡影像,在故宮,構築視覺聖殿;

觸摸,100條文化小溪,在故宮,匯成歷史江河;

感受,100個靈動瞬間,在故宮,化作神奇時刻。

紫陌姑娘帶你探尋文化之源,為你講述文化故事。

這一次我們走進故宮,去看見看不見的紫禁城。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