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中青海派是不是全真派的延續?

倚天屠龍記中,青海派太低調了,而且還神龍見首不見尾。

一、不遜六大派的武功

——「……少林寺空智、空性兩位大師,武當派張三丰道長,還有峨嵋,崑崙兩派的掌門人,哪一位不是身負絕學?青海派僻處西疆,武功卻實有獨到之秘。明教左右光明使者……嘿嘿,非同小可。便是你天鷹教的白眉鷹王殷教主,那也是曠世難逢的人才,我未必便勝他得過。」

王盤山上牛逼哄哄的謝遜,在論及當世高手時,對華山、崆峒隻字不提,但卻對青海派交口稱讚。在謝遜眼裡,青海派高手的武功,是能與少林三空、武當張三丰、峨嵋崑崙掌門以及楊逍范遙殷天正相提並論的。而青海派弟子的表現,確實也當得起這個評價。

——何氏夫婦連聲叫嚷,急欲脫出這品字形的三面包圍,但每次向外衝擊,總是被長索擋了回來。……只聽得「啊」的一聲慘叫,何太沖背脊中索,從圈子中直摔出來,眼見得是不活了。班淑嫻又驚又悲,一個疏神,三索齊下,只打得她腦漿迸裂,四肢齊折,不成人形。跟著一根黑索一抖,將班淑嫻的屍身從圈子中拋出。(在伏魔圈內,何太沖夫婦只剩下被秒殺的份)

Advertisements

——他看了一會,見那使劍三人的劍招,和數日前死在少林僧手下的青海三劍乃是一路,但變化精微,勁力雄渾,遠在青海三劍之上,當是青海派中長輩的佼佼人物,這三人合力攻擊渡厄。另有三人合攻渡難,餘下二人則聯手對付渡劫。渡劫的對手雖只二人,但二人的武功卻比餘人又高出一籌。鬥了半晌,張無忌看出渡劫漸落下風,渡厄卻穩佔先手,以一敵三,兀自行有餘力。(青海派的三名好手,卻基本能和渡厄打成平手)

青海三劍或許頂多只能算二流高手中的強者,但圍攻渡厄的三名青海派劍客,卻是穩能進入一流高手行列的。不但遠高於崆峒五老與華山派掌門鮮於通,甚至比何太沖、班淑嫻都略勝半籌。(詳情參加拙文《陽頂天相當於4個法王或2/3個張無忌功力》)換句話說,如果規模與華山、崆峒、崑崙等相當,青海派完全有實力爭奪天下第四大門派的(次於少林、武當、峨嵋)。而之所以沒能進入「六大派」的行列,根本原因當然不是謝遜所說的「僻處西疆」,因為和崑崙派、崆峒派相比,青海派並不那麼西。真正的原因是:一、規模太小,在人數上無法與六大派抗衡;二、行事太低調,沒能在江湖上闖出應有的地位。

Advertisements

青海派的規模小,書中是能找到證據的。縱觀全書,青海派也只出現了青海三劍與圍攻渡厄的三名高手共計6個人,比之動輒數十上百人行走江湖的六大派委實單薄了不少。另外,青海派實則只是一個道觀(那婆婆在屋內說道:「是青海三劍么?我夫婦從川西遠避到此,算是怕了你玉真觀了……」),場地和硬體規模有限,能招收的門徒自然也不會太多。沒有足夠數量的門人弟子,難免欠缺稱雄江湖的底氣。

除了規模因素外,行事低調也是重要原因。武當、峨眉派都是新成立的門派,之所以能很快在江湖崛起,與其門下弟子不斷在江湖走動、行事留名有著莫大關係。尤其是武當,武當七俠基本上常年在外「行俠仗義」,武當的聲望自然與日俱增。而青海派的弟子,江湖上卻罕見身影。即便偶爾見到,也是諸如深夜約斗易三娘夫婦、趁黑攻打伏魔圈等「微範圍」事件。而「微範圍」事件,無論勝負,都很難在江湖上流傳。沒有流傳,自然就沒有知名度。

雖然低調,但青海派還是有自己的故事、並證明過自己了的。

二、與謝遜的恩怨

——謝遜……:「我心下琢磨,除了崆峒斗五老之外,果然另有三件蹊蹺之事,在萬分危急之際,敵方攻勢忽懈。尤其那次跟青海派高手相鬥,情勢最是兇險。」

——邵鶴一聲長嘯,劍招亦變,與馬法通兩把長劍從旁插入,組成一道劍網,將杜百當攔到了三尺以外。三劍聯防,真是水也潑不進去。張無忌又輕輕冷笑一聲,在趙敏耳邊道:「這兩套刀法劍法,都是練來對付我義父的。你瞧他們守多攻少,守長於攻,再打一天一晚也分不了勝負。」

——易三娘道:「玉真觀跟謝遜也有梁子?」馬法通道:「梁子倒沒有,嘿嘿。」易三娘道:「既跟謝遜並無仇怨,何以苦心孤詣的練這套劍法?咱們雙方招數殊途同歸,都是克制七傷拳用的。」馬法通道:「易三娘好眼力!真人面前不說假話,玉真觀只是想借屠龍刀一觀。」

以上幾段說明,謝遜不但曾經跟青海派交過手,而且還非常兇險,如果不是成昆暗中相助,很可能就丟了性命。結合前後文不難推出,謝遜之與青海派高手相鬥是在搶了崆峒派七傷拳之後。最有可能的情況是,謝遜在甘肅崆峒山搶了七傷拳譜后,在某個隱蔽處勤加練習並至有所成,為了驗證七傷拳的威力,就近跑到玉真觀踢館,和青海派高手發生了劇烈的拚鬥。謝遜甚至一度處於劣勢,但卻在成昆的暗中幫助下全身而退。在這場比試中,謝遜不但使用了七傷拳,還使用了獅子吼,所以若干年後青海三劍不但練成了「假三才陣」,並刺聾了耳朵,意圖對付謝遜。比試中謝遜雖然使用了七傷拳、獅子吼,但依然絲毫占不到便宜,所以對青海派的功夫認可有加。

——那三個使劍的便是青海三劍,布開正反五行的「假三才陣」,守得甚是緊密,在旁相攻的是三個僧人,各使戒刀,破陣直進。……一個蒼老的聲音厲聲道:「你青海玉真觀和我少林派向來無怨無仇,何故夤夜來犯?」青海三劍中餘下那人乃是邵鶴,慘然道:「我師兄弟三人既然敗陣,只怨自己學藝不精,更有甚麼好問?」那蒼老的聲音冷笑道:「你們是為謝遜而來,還是為了想得屠龍刀?嘿嘿,沒聽說謝遜曾殺過玉真觀中人,諒必是為了寶刀啦。只憑這麼點兒玩藝,就想來闖蕩少林寺么?少林寺領袖武林千餘年,沒想到竟給人如此小看了。」

雖然情況兇險,但謝遜和青海派高手的比拼並沒有造成青海派弟子的死亡。而經過這場比試后,青海派也見識到了七傷拳的厲害。也許是為了對付謝遜的再次踢館,也許是為了防範鄰居崆峒派的入侵,青海派「研製」出了專克七傷拳的「假三才陣」。沒想到多年後,此陣卻成了搶奪謝遜手中屠龍刀的「利器」。當年的那場比試,青海三劍和圍攻渡厄的三名劍手可能都在場,因為見識過謝遜的武功,又練就了專克七傷拳的「假三才陣」,所以對於對付謝遜無比的自信,才不惜夜闖少林搶奪屠龍刀,卻反送了青海三劍的性命。

而從創造能混淆三才與五行的陣法對付七傷拳來看,青海派不但有能人,且還有一定的「武藏」或「武學傳統」。也就是說,僻處西疆的青海派,雖然僻遠,但卻是「有來頭」的。

三、大有來頭的師承

——那胖道人馬法通長劍一振,肅然吟道:「三才劍陣天地人。」短須道人邵鶴介面道:「電逐星馳出玉真。」三名道人腳步錯開,登時將杜氏二老圍在垓心。張無忌見三名道人忽左忽右,穿來插去,似三才而非三才,三柄長劍織成一道光網,卻不向對方遞招。待那三道人走到七八步時,張無忌已瞧出其中之理,尋思:「這三名道人好生狡猾,口中明明這是三才劍陣,其實暗藏正反五行。倘若敵人信以為真,按天地人三才方位去破解,立時陷身五行,難逃殺傷。」

——他看了一會,見那使劍三人的劍招,和數日前死在少林僧手下的青海三劍乃是一路,但變化精微,勁力雄渾,遠在青海三劍之上,當是青海派中長輩的佼佼人物,這三人合力攻擊渡厄。

在武功上,青海派有兩個鮮明的特點:一、以劍法見長,劍法「變化精微,勁力雄渾」;二、武功與陣法結合,陣法能混淆三才與五行。上溯到兩雕江湖,武功上建有這兩大特點的只有一個門派——王重陽的全真派。全真劍法就不用說了,除了周伯通,幾乎每個道士出門都要背把劍。劍法是全真派的基礎,也是長項。而以「北斗七星陣」為代表的全真陣法,更是連黃藥師都困得住,混淆個三才與五行不過小菜一碟。此外,青海派的本部是玉真觀,青海派的弟子都是道士,這進一步說明,青海派就是全真派的一個支派。剩下的唯一的疑問就是——誰是青海派的開山祖師?

——丘處機想起收徒不慎,對楊康只授武功而不將他帶出王府,少年人習於富貴,把持不定,終於落此下場,更是自責甚深。這日得到成吉思汗與郭靖來信,心想蒙古人并吞中國之勢已成,難得成吉思汗前來相邀,正好乘機進言,若能啟他一念之善,便可令普天下千千萬萬百姓免於屠戮,實是無功德,心中又挂念郭靖,當下帶了十餘名弟子冒寒西來。(《射鵰英雄傳.第三十七回從天而降》)

——丘處機隨大軍東歸,一路上力勸大汗愛民少殺。成吉思汗雖然和他話不投機,但知他是有道之士,也不便過拂其意,因是戰亂之中,百姓憑丘處機一言而全活的不計其數。花剌子模與蒙古相距數萬里,成吉思汗大軍東還,歷時甚久,回到斡難河畔后大宴祝捷,休養士卒。丘處機與魯有腳等丐幫幫眾分別辭別南歸。(《射鵰英雄傳.第三十七回從天而降》)

看到這裡,可能你已經明白了。沒錯,就是丘處機。丘處機帶了十餘名弟子面見成吉思汗,一方面想進言勸說成吉思汗罷兵征宋,另一方面則一路傳播全真教。所帶去的十餘名弟子中一位,留在了青海,並修建了玉真觀,流傳下了倚天江湖中低調而又神秘的青海派。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