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登基后,老八下場很慘,為何作為首領的老十四能躲過一劫

不是為雍正(老四胤禛)辯解。

雍正上台後,要打壓曾經參與爭奪太子之位的諸皇子,其實也是情理之中的。

因為在雍正即位之前,可能那些參與爭奪太子之位的皇子們,誰也不會想到,最後勝出的竟然是他。

在這一波「九子奪嫡」的大戲中,諸皇子最早是兩個集團:老大胤禔、老二(也是太子)胤礽。其中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四胤禵都是站在老大身邊的。老四胤禛則比較(僅僅是比較)支持老二胤礽。

(九子奪嫡)

後來,老大胤禔迅速失敗退出,這個集團的首領就成了老八胤禩,老九、老十四是堅決支持者。

再接著老二胤礽被廢,老八胤禩被康熙斥責革爵。這樣多次變故以後,爭奪太子之位的兩個集團就變成了老十四胤禵(老八胤禩、老九胤禟是其支持者)和老四胤禛。不過,老四隻能算一個潛在的競爭集團,他一直沒有浮出水面。而老十四胤禵的呼聲非常高,不但獲得一眾皇子的支持,而且被康熙委以重任,封為撫遠大將軍平定邊關。

Advertisements

可以說,當老大、老二相繼倒台後,老十四、老八、老九集團,一直覺得他們最後坐穩皇位獲取江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誰知道最終老四胤禛半路殺出,截道成功。

也就是說,當雍正登上皇位后,老十四、老八、老九等人心中不服,力圖製造政變,把雍正趕下台來,是一定的。也因此雍正打壓他們是一定的。

在這幾個皇子中,最後的首領是老十四,可為什麼最終雍正嚴厲處理老八,甚至把他毒死,而對作為首領的老十四卻網開一面,只圈禁了事呢?

(影視中的胤禵)

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老十四雖然是對立集團最後的首領,但他只不過是形式上的首領,是因為老八被康熙嚴厲處置不被信任后,大家才讓老十四齣頭的。而這個集團的靈魂人物依然是老八。而當康熙去世以後,老十四便不可能再是首領,首領自然回到了老八的手裡。

Advertisements

雍正繼位后,要處理這個對立集團,只可能首先處理首領。既然老十四並非首領,雍正就沒有非要處死他的道理。

第二、老十四是個意氣用事的人,又是一個最講義氣的人。這樣的人,不會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從他當年為老八出頭,為此不怕得罪康熙,到後來他當撫遠大將軍的時候,行事高調這些就可以看出,他政治上是比較幼稚的。康熙在讓他當撫遠大將軍的時候,只是出於康熙想讓兒子們都成才的想法,原本就沒有想過讓他繼承皇位。他自我感覺良好,只不過是一廂情願罷了。

既然他沒有政治頭腦,自然成不了大事,只要圈禁起來,不讓他出來鬧事就可以了。

(雍正像)

第三、老十四畢竟是雍正的同父同母兄弟,他們之所以關係不好,一是兩人性情不一樣,二是從小就被不同的母親養,沒生活在一起。但不管怎樣,他們血緣是最近的。如果雍正像對付老八一樣對付老十四,自然容易招致非議。

第四、老十四在最後的階段,是表面上向雍正低了頭的。老八被毒死後,雍正曾威脅老十四說,如果你想去看他,我就讓你和他一起去陰間!老十四說:「我向來為阿其那(老八)所愚,今伊既伏冥誅,我不願往看。」由此可見,老十四至少表面上是低頭了的。當那個對立集團的頭領伏誅,作為成員的老十四表示不去看,與他劃清界限的時候,雍正的目的也就達到了,根本不用再殺他。

總之,從雍正成功獲位到最後處理諸皇子,都可以看出,他無論政治智商還是政治情商都是比較高的,他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參考資料:《清史稿》)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