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紡織品瑕疵問題及成因匯總,快快收藏!

(1)油滴狀染斑(Gasoline Spot)

外觀:多發生在E/R混紡織物,染色後有油滴狀之斑點,較正常部位顏色稍深。以放大鏡觀察,在織物濃色部位之毛絨,尖端呈現微小珠狀,且較正常部位之毛絨為多。

成因:此乃由於燒毛不均勻所致,染斑濃色部位,毛絨未能充份燒除,在尖端成為融團,吸色性較強,故染色較濃。

(2)布芒(Fuzz,Nap)

外觀:染色整理后之織物,布面仍有細微之毛絨,與布紋之色澤相異。

成因:1).燒毛不夠充份,未將布面之毛羽徹底燒除。 2).利用液流式染色機染色時,噴嘴之噴流太強。

(3)浸透不良斑(Inperfect Penetration Of Dye)

外觀:染色后之布面呈現深淺之彩雲狀。

成因:1).退漿、精漿不夠充份,或經處理脫下之臘質等物,再附著於織物上 。 2).浴染時浴比過小,升溫速率過快,使染色液呈膠化之狀況。

(4)精練斑

外觀:在精練過程,精練掉下之織物中非纖維物質與精練劑結合,再夾雜有織物掉落下之毛絨,又粘附在織物表面上。視之布面上有不規則片狀之黃色痕迹,以指甲輕刮,則有短毛絨及碎屑掉落。

成因:1).精練劑於常溫中易於凝結。 2).用精練釜精練時,水洗不夠充份,或水洗之溫度較低。 3).在連續式精練,精練室內積有沉積物,或精練葯槽內泡沫過多及軋 輥表面不潔。

(5)練漂破洞(Bleached Hole)

外觀:坯布正常,經過氧化氫漂白后,布面有相判之經紗或緯紗斷裂,形成小破洞。

成因:布面上粘有鐵鏽,或漂白浴用水中含有鐵離子,在布匹漂白過程中,與過氧化氫急驟氧化而使紗斷裂。

(6)色花(Skilteriness)

外觀:布面有不規則片狀之顏色深淺。

成因:前處理工程之退漿,精練未能徹底作好。

(7)霧斑(Mist)

外觀:片狀之染斑,有深有淺,輪廓不明顯,形狀大小不一,發生之位置不集中,亦無一定之規則。

成因:1).待染之織物,被濺到污水或其它藥品。 2).練漂后未立即烘乾,長時間堆積在布車上,部份織物發生風乾之水 印。 3).胚布沾染油污,胚檢時以強力去污劑刷洗后殘留之痕迹。

(8)色差

外觀:染色或印花織物,染出之成品顏色,或印花花紋之顏色未能與所指定 者完全相同。

成因:1).指定色樣所用之樣本過小,打樣后對色時即未能作到完全相同之對 色。2).於配製染色液或調製印花漿時,稱量染料、助劑不夠精確。3).製程與打樣之條件未能完全配合,且未作經驗性之修正。

(9)缸別色差

外觀:大批量之織物,分數缸或一缸數次染色,非在同一缸染色者,有色光 深淺之差別。

成因:各缸雖同一型式,但其功能會略有差別。在染色製程中,各次操作之條件亦無法盡同。

(10)陰陽色

外觀:染色全幅織物,正、反兩面之顏色有色差。

成因:1).壓染軋輥出布邊,布匹行進方向未與壓吸線在同一平面內。 2).壓染后預干時織物兩面所受之熱量不同。 3).樹脂加工時織物兩面所受之風速不同。

(11)左右色差

外觀:全幅之織物,由左布邊至右布邊顏色逐漸變深或變淺。將兩布邊摺合 對比,顏色有顯著之差別。

成因:1).壓染機軋輥之壓吸率,由左至右逐漸變大或變小。 2).印花滾筒羅拉或滾綱雕刻或製作不善。 3).印花滾筒羅拉或滾鋼左右所受之壓力大小不等。 4).在預干、固色或樹脂加工時,箱內左右之溫度或風速不相同。

(12)中稀、中濃(Listing)

外觀:織物在近布邊與近中央部位之顏色,有深淺之差異。

成因:1).在開幅交卷染色機,擴布裝置曲度不適宜,使布幅吸著染液率不一 致。染液槽內之溫度兩端與中央不一致。添加新染色液不均勻。 2).在液流染色機,織物循環速度較慢,而升溫之速率較快。 3).在開幅連續式染色機,軋輥中央與兩端壓吸率不一致。烘乾時溫度 與風速兩端與中央不均一。在連續染色過程中,布身所受之張力不均一。 4).前處理加工時已形成之織物中央與兩邊不一致。 5).羅拉或羅大利印花時,所施之壓力中央與兩端不一致。 6).染色后未隨即樹脂加工,或上樹脂后未完全烘乾,長時間堆積。

(13)首尾色差(Tailing of Ending)

外觀:一組含數匹或數十匹之織物,在同樣設定之條件下連續染色后,開始與結尾施染之布匹,顏色有深淺之差別。

成因:1).在前處理過程中,一批織物發生前後有退漿、精練、漂白、絲光、定型等之差異。2).在開幅交卷染色時,使用組合之染料染著率不一致,導布與卷法不 適當,染料追加錯誤,染色溫度控制不當,均會造成首尾色差。 3).在連續染色時,壓吸率發生變動,染色液之安定性欠佳,烘乾時之 溫度逐漸發生變化。 4).染料與合併使用之助劑如相溶性不良,會發生染料粒子與水之不均 勻層。因毛細管作用,水先進入纖維中,致使染液之濃度改變,造成首尾色差。 5).使用冰染料染色時,在長時間之浸染過程中,染料會徐徐發生水解 ,亦會造成首尾色差。

(14)移染(Migration)

外觀:由於染色之織物於烘乾時,織物中所含之水份蒸發,染料隨水移動而移向織物表面,使織物表面之色調發生濃淺之變化。

成因:1).壓染時設定之壓吸率過大。 2).調配染液時,使用之染料過量,亦即染液之濃度過高。 3).染色后烘乾前放置之時間過久。 4).烘乾之速率太快。 5).未添加移染防止劑,或添加之量不足。

(15)染料斑(Dyestuff Spot)

外觀:染色織物之表面有片狀顏色較深,形狀不一,及位置不規則之較大斑點。

成因:1.使用之染料、助劑不當。染料之溶解、分散不夠充分。 2).染料或助劑含有不純物。 3).染色用水硬度過高,未使用軟水,或採用軟水之軟化劑欠當。

(16)染著條斑(Dyeing Streak)

外觀:染色織物相鄰排列之紗或紗群,在色調、濃度、艷麗方面呈現差異。 有僅一條者,亦有數條紗成帶狀者。長度有較短者,亦有全匹者。

成因:此為染色織物所用化學纖維之化性問題,因染色染著性之不同而發生 此種差異。

(17)光澤條斑(Instrinsic Luster Streak)

外觀:非起毛染色織物之表面,在受到光線直接照射時,顏色會呈現成條狀之深淺或明暗之差異。

成因:此為染色織物所用化學纖維之物性問題,因織物中纖維對光之反射性 、吸收性、透過性等不同,致使光澤度、透明度、白度等在觀察上發生差異。例如化學纖維中之添加劑、結晶程度、配向度、非結晶狀態等,均會影響纖維本身之光澤。

(18)染色織紋斑(Fabric Configuration Streak)

外觀:非平紋組織之染色織物,依組織之變化,布面顏色有深、淺或明、暗之差別。

成因:由於織物組織結構之原因,使織物交織點之分佈,及經紗與緯紗間之排列關係不同,致使織物對光線之反射性、過透性不同。

(19)間隔條斑(Spacing Streak)

外觀:在染色織物之經向或縱向,成直條形顏色深淺之差別。

成因:於染色時織物之經紗發生移動,使紗之配列密度不均勻,相鄰紗間之 空隙有大有小,產生差異,致使在視覺上有淺有深。

(20)導染劑斑(Carrier Spot)

外觀:聚酯纖維織物染色之布面,有滴狀之濃染點。

成因:1).常壓浴染聚酯纖維織物時,因導染劑分散不良,於吸收染料后在布 面上形成斑點。 2).常壓染色時揮發之導染劑,在機頂凝結,滴下落於被染物上。

(21)經紗條紋(Warp Stripe,Yarn Texture Streak)

外觀:匹染之梭織布,布面經紗方向有降雨狀之條紋。嚴重者,在胚布之布面亦能看出。此種瑕疵,因檢驗場所之明暗度,觀察之方向、距離之遠近不同,會有呈現顯著與不顯著之差別。

成因:1).由於織布用紗之支數、均勻度、捻數及紗之橫截面形狀等之差異而 形成。 2).選用之染料不當,尤其在染綠色時較易發生。 3).如系聚酯加工絲織物,染色前退漿處理不當,局部殘留有糊劑,在 染色時較不上色,顏色較淺,而顯現有經向條紋。

(22)染色橫條(Barry Dyeing,Filling Band in Shade)

外觀:在梭織物之緯向,或圓編針織物之橫向連續毛圈,經染色后顏色呈現較深或較淺之 帶狀。

成因:1).梭織坯布有密路或稀弄瑕疵。 2).針織物於織造時,喂紗張力不勻,或毛圈個數稀密不勻。 3).織時使用規格相同而批號不同之絲狀化纖紗。 4).針織用化纖絲,在絲加工過程中,加熱過程溫度之不均一。

(23)染料點(Dye Spot)

外觀:1).在染中、淺色織物之布面,有同色系之微小色點。 2).在漂白或淺色織物之布面,有他種染料之微小色點。

成因:1).染料溶解不良,尚有微小之顆粒未溶解開。 2).染料搬運途中發生飛揚,落於存放待加工之織物上。 3).未將機械設備清洗乾淨,於深色加工完畢后,繼續加工淺色時。

(24)繩狀痕(Rope Mark)

外觀:繩狀染色時因織物縮成繩狀,染色后布面沿布長之方向有不規則之顏色深淺皺紋。

成因:利用文琪或液流式染色機染色時,織物未作預定型或定型不足。於染 色中滾動條故障停止運轉。急驟之升溫或降溫。染色浴比過小。織物在缸內打結等。

(25)壓染摺痕(Padding Mark)

外觀:梭織物開幅壓染時,織物在兩軋輥間浴經向摺疊,在通過壓力線時,因厚薄之差而導致壓吸率不等。摺疊之部位較正常者顏色略淺。多發生在一匹織物之兩布頭部份。

成因:1).待壓染之織物在前處理過程中已產生摺痕,定型時未能完全消除。 2).壓染機進布裝置之擴布器失效,未能將織物張開。 3).匹與匹間接縫不良,有皺縮或不整齊之現象。

(26)木紋(Moire)

外觀:染色織物之表面,呈現木紋狀之光澤斑。

成因:1).經軸染色時,織物之收縮過大,而使卷層發生移動。 2).經軸染色時,卷置過緊,致使染色液之循環不正常。

(27)布邊染色不良(Uneven Dyeing on Selvage)

外觀:染色后之織物,布邊呈現異於布面之色澤。

成因:1).胚布之布邊過松或過緊。 2).染色前定型時,布邊受高溫夾板之夾持。 3).染色時布邊發生卷邊。 4).開幅交卷染色時,卷繞不齊,布邊發生氧化作用。 5).開幅交卷硫化或瓮染料染色時還原不足。 6).開幅壓染時布邊與布面之壓吸率不一致。 7).染色后洗凈不夠充份,布邊殘留藥品。

(28)布邊變色(Fading of Selvage or Discoloration)

外觀:印染整理后之成品織物,布邊之顏色較正常者深淺不同。

成因:1).樹脂加工時,針板或夾板溫度過高,染料發生升華逸去。 2).使用迴轉圓筒烘乾機烘乾織物時,溫度過高,布邊圍繞布圓筒上過緊。

(29)布邊痕(Edge Mark)

外觀:系指圓筒狀針織物,筒狀平折兩邊轉彎之部位,呈現染色異常之現象。

成因:1).織造時所加之油劑變質。 2).胚布存放不當或過久,布邊受空氣與陽光之作用而發生變或污染。 3).圓筒定型時,定型架溫度過高。

(30)燙痕

外觀:染色織物之布面,有上色較淺之大摺痕,面積大小不一,方向亦無一定,多發生在E/C混紡梭織物。

成因:系由於使用輸送帶式連續練漂機,機內充以飽和蒸汽,不鏽鋼輸送帶 受高溫乾涸,與摺疊其上之織物緊貼,使織物因受少而降低其吸色性。

(31)異色污染(Colored Spot)

外觀:織物表面呈現大面積無一定形狀之其它顏色污染。

成因:1).織物在濕潤狀態時,與不同顏色之染色織物接觸所發生之污染。若 顏色相差懸殊者更為明顯。 2).在加工或搬運過程中,器具未能徹底洗凈。

(32)泡沫污染(Scum Spot)

外觀:織物表面有泡沫殘渣貼附,烘乾后成大片狀或粗條狀顏色略白之痕迹。

成因:1).染色液之泡沫較多,附著於布面上。多由於選用之分散劑與助劑不當。 2).還原液之泡沫較多,尤以使用瓮染料染色后還原時較易發生。3).在**酚顯色液中,若含有無法重氮化之不純物時,則會形成沫浮渣。

(33)凝集污染(Tarring Strining)

外觀:染色時染料相互間、染料與助劑間發生凝集,而使染料溶解不良。染色后在布面上發生紋狀或短條狀顏色較深之污染。

成因:1).染料溶解、分散欠佳,或染料中混有其它化學藥品,及染色 用水之硬度過高。 2).染料與助劑之組合不相宜,或助劑之添加時機、次序不恰當。

(34)滾筒污染

外觀:布匹在染整過程中,經過圓筒形裝置時,因圓筒周面之不潔,例如粘有油質、化學藥品、染料及其它污穢物等,污染到布面上。形狀多為小片狀,且兩處污染間有一定之距離。

成因:1).導布輥粘有油跡。 2).壓輥粘有焦油狀色淀,或由織物上脫落下之短纖維等污穢物。3).烘乾之圓筒粘有油漬及污穢物。

(35)藥品污染(Chemicals Staining)

外觀:織物表面有點狀、片狀之變褪色、污染或變質。

成因:由於非應該使用之化學藥品滲入織物中而形成。

(36)染色停機痕(Dyeing Stop Mark)

外觀:沿織物之緯向或橫向,有一條2自10公分寬之痕迹,較正常之顏色為深或淺,且其兩邊有似水印狀。

成因:機械在正常運轉期中,因停電、卷布或其它機械故障,突然停止運轉 時,織物被夾持在兩軋輥間,發生在壓吸染色液或壓吸還原液時。

(37)色斑

外觀:已包裝好之成品織物,打開后布面有同色較深之斑點。

成因:染色整理后之織物,以密封式包裝,因蒸發水汽之凝結,對濕堅牢度 較弱之染料與加工劑,會使其產生移動而形成斑點狀之污點。

(38)花紋模糊

外觀:印出之花紋線條不夠清晰,使圖案有模糊之感覺。

成因:此種織物瑕疵多發生在羅拉印花。印花滾筒刻不善及刮刀壓力過小, 均會造成此種瑕疵。

(39)脫版

外觀:兩色或兩色以上所印之花紋,未能遵照原設計之圖樣銜接組合,致有偏離或滿底印花露白之現象。

成因:在印兩色以上之花紋時,版與版之關係位置未能確切對齊。

(40)缺漿

外觀:原設計之花紋,部份或全部未印出。

成因:1).羅拉印花機漿槽內之印花漿用盡,未及時添加,或自動供漿設備故障。 2).在羅大利印花機給漿泵浦故障。

(41)印花斷線

外觀:印細線條之花紋,花紋偶有中斷之現象。

成因:1).因花紋太細,羅拉印花製版深度不夠,羅大利版孔目太子,印花漿 不容易透過。 2).調製之印花漿粘稠度偏高。

(42)印花摺痕

外觀:在印花織物之布面,沿經向或縱向有梭形或長條形之面積未印出花紋。

成因:在印花時織物布面皺摺重疊,被遮蓋之部位未印上花紋。

(43)塞版

外觀:印花織物之表面,有小點狀面積之花紋未能印出,或印出滲合成點狀。

成因:多發生在綱版或羅大利印花,印花漿中之粘塊狀物,貼附在印花版上 ,阻擋印花漿通過。

(44)渡色

外觀:印出之花紋不夠明銳,有向花紋外渡出之現象。

成因:1).印花漿之粘稠度不夠。 2).兩色之印花漿重疊。

(45)印花漿筒污染

外觀:白底印花之織物,受到極少量印花漿很均勻之污染,多發生於羅拉化之織物。

成因:1).印花羅拉之鏡面度不夠,易於粘附印花漿。 2).刮刀與印花滾筒接觸不良,或刮刀未經常修磨,不夠銳利。印白底 黑色或深色較大之花紋最易發生。

(46)刮刀污

外觀:印花織物之經向或縱向,有一段首尾整齊之單一顏色痕迹。在較寬者尚顯示出中央部位無色,向兩邊由最深逐漸變淺而消失。

成因:印花漿中偶有結塊或成團物,受羅拉印花機之刮刀加壓,滑過印花滾 筒之部份周面。

(47)印花拉線

外觀:在羅拉印花之織物,印在布面上之花紋,沿織物之經向或縱向,印出一條或多條非印花滾筒上所有之細線。

成因:印花滾筒雕刻修整不善,花紋槽邊受到刮刀強力逼刮而發生破損。或 印花漿中混有堅硬之微小碎屑,由花紋槽開始將印花滾筒刮傷。

(48)印花拖尾

外觀:在羅拉印花花紋為圓點之織物,在圓點之沿織物長向側,有拖摸之痕迹,使部份花紋邊不夠整齊。

成因:印花時吃漿太重。進布與出布張力不勻。織物表面之毛絨積存在刮刀上。

(49)印花跳刀

外觀:印花織物之花紋沿織物之長向,成波浪式之顏色深淺變化。

成因:羅拉印花機之刮刀安裝與加壓不適宜。

(50)接版不良

外觀:印花織物之連續花紋,在其版距接合之部位,未能恰好銜接,多發生在綱版印花織物。

成因:1).印花所用之綱版製版不良。 2).印花前裝版前版距未能確切控制。

(51)底布接縫污染

外觀:印花織物之花紋,在沿織物之幅寬方向,有一條花紋極模糊之痕迹,但模糊之成度全條並不一致。

成因:羅拉印花使用之底布成環狀,接縫處因重疊而較厚,易吸有較多之水 份,經烘乾仍會較一般布面為濕。與被印之織物疊合,會浸濕被印之織物,印上之印花漿則發生滲入擴散。

(52)印花停機痕(Printing Stop Mark)

外觀:印花織物之花紋沿織物之幅寬方向,有一條全幅寬約5至15公分各色印花漿相混滲合之痕迹,無花紋圖案之顯示。

成因:印花機停止運轉,印花滾筒或滾綱未立即升起,繼續壓在布面上,致 使過量之印花漿滲入布中。

(53)水滾痕

外觀:在染色或印花織物之布面,有圓點形或較大片狀面積顏色較淺之痕迹。痕迹之邊緣往往較中央部位為深。

成因:染色或印花后尚未繼續后處理之織物,存放期間,因廠房內蒸汽凝結 水滴下,落於織物上,水滴部份即會發生顯著之變色,即令是予以烘乾處理,亦無法恢復至原色。此乃是水滴以結晶水之形態與染料起結合所致。如使用燙斗高溫燙干,即可能恢復至原色。使用瓮染料對纖維素纖維織物染色,有此種水滾痕發生時最為顯著。

(54)發色斑

外觀:打底與染色或印花后之織物,經發色處理后,布面所產生之顏色,有較淺不規則之片狀斑。

成因:1).**酚染料之打底液與顏色液濃度調配之比例不當。 2).打底后烘乾之溫度過高。 3).連續染色所使用之還原劑溶解不完全。 4).在熱蒸過程中,蒸箱內之空氣未完全排除,因而織物與空氣接觸。 5).在熱蒸過程中,蒸箱內之溫度不均一。 6).染料之氧化發生不完全。 7).染色或印花后在發色前,織物受到日光直接照射。

(55)樹脂斑

外觀:經樹脂加工之成品織物,布面上有干固之樹脂斑。視之有光澤反射,觸之感覺平滑且挺硬。

成因:在樹脂加工過程,樹脂未能充份均勻溶解,織物通過樹脂漿槽,附粘 於布面上,再經軋輥壓擠,成片狀緊粘於布面上。

(56)表面樹脂

外觀:經樹脂加工之成品物,樹脂浮於布面,以手指甲輕輕劃過,會產生一 條條之抓痕。

成因:於樹脂加工時,樹脂壓吸率過大,開始烘乾之溫度太高。

(57)毛球

外觀:樹脂加工之成品織物,布面有起毛球之現象。毛織品、聚酯短纖維品、以及與聚酯短纖之混紡織品,則較易發生。

成因:1).織物在樹脂加工前,表面仍有大量之毛羽。 2).樹脂加工時,樹脂液中未添加防起毛球劑,或適當之平滑劑。

(58)裂紗

外觀:緯編針織布,其中一列之毛圈被拉開趨向平直。

成因:緯編針織物,於定型或樹脂加工時,進布方向錯誤,致有一列毛圈被 拉平直。

(59)布面發亮

外觀:布面過平,有非所希望之亮光,多發生於化纖針織物。

成因:在樹脂加工時,施於織物之張力過大。

(60)布面不平

外觀:將全幅約1碼長之織物,平展於一平台上,布身有呈現凹凸不平之現象,多發生於緯編織布。

成因:定型或樹脂加工效果欠佳,使織物之縱橫向收縮發生不一。

(61)彈性不良

外觀:具伸縮性之針織布,沿縱橫向略作拉伸后,不能回復原狀,且呈現皺紋。

成因:1).織造所用之加絲,捲縮堅牢度較差。 2).定型或樹脂加工時,設定之溫度過高,或織物受高溫加熱之時間過 久,使織物中之加工絲喪失部份回復性。

(62)紙感(Paper Like)

外觀:織物布面平滑,且略挺硬,少伸縮性,如同紙張。

成因:供作織物之化學絲狀纖維,在沸水中之收縮率甚低,例如僅達2~3% ,故在其織物加工之過程中,無法充份收縮,使織物呈現紙感。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