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有哪些類型?

作者: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感染病科 尹有寬 主任醫師 擅長:診治乙、丙肝、PBC等免疫性肝炎、脂肪肝、酒精肝、原因不明ALT升高和原因不明的肝硬化、各種肝硬化、重症肝炎、阻斷乙肝母嬰傳染、甲胎蛋白升高等病,對長效干擾素、普通干擾素和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韋和替諾福韋等抗病毒藥應用和病毒基因變異耐葯處理經驗豐富

乙肝的類型分為:

按病程長短分類,乙肝可分為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型肝炎:判斷是急性還是慢性乙型肝炎在臨床診治中十分重要,二者的治療原則不同,預后也有很大差異,有時為了區別是急慢性肝炎,除了發病急、可有消化道癥狀、ALT大多在1500左右外,主要通過肝穿刺病理檢查來判定。急性乙型肝炎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常常不需要抗病毒治療,患者血液中HBsAg(+)持續時間低於6個月,6個月內乙型肝炎病毒被機體免疫系統清除,HBsAg陰轉,可遺留感染過乙肝病毒的血清學標誌:抗HBs/或抗HBe/或抗HBc三個抗體陽性,但某些患者抗HBs出現時間較晚,低度也可能不高。急性乙型肝炎的關鍵特點是半年內HBsAg陰轉。如HBsA陽性持續超過半年,不是乙肝病毒攜帶者,就是慢性乙肝。按有無出現黃疸(即按癥狀特點),可分為黃疸型和無黃疸型,該分型多針對於急性乙型肝炎,即急性黃疸型乙肝和急性無黃疸型乙肝。

Advertisements

慢性乙肝又分為六類

1) 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多為年齡較輕的處於免疫耐受期的HBsAg、HBeAg和HBV DNA陽性者,1年內連續隨訪2次以上均顯示血清ALT和AST在正常範圍,肝組織學檢查無病變或病變輕微。乙

2) 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陽性,HBeAg陽性, HBV DNA陽性,ALT持續或反覆異常或肝組織學檢查有肝炎病變。

3) HBeAg陰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陽性,HBeAg持續陰性, HBV DNA陽性,ALT持續或反覆異常,或肝組織學有肝炎病變。

4) 非活動性HBsAg攜帶者(Inactive HBsAg carrier):血清HBsAg陽性、HBeAg陰性、抗-HBe陽性或陰性,HBV DNA低於檢測下限,1年內連續隨訪3次以上,每次至少間隔3個月,ALT均在正常範圍。肝組織學檢查顯示:組織學活動指數(HAI)評分< 4或根據其他的半定量計分系統判定病變輕微。

Advertisements

5) 隱匿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陰性,但血清和(或)肝組織中HBV DNA陽性,並有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表現。除HBV DNA陽性外,患者可有血清抗-HBs、抗-HBe和(或)抗-HBc陽性,但約20%隱匿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學標誌物均為陰性。診斷主要通過HBV DNA檢測,有時需採用多區段套式PCR輔以測序確認,因常規熒光定量PCR檢測靈敏度受限且受引物序列變異影響,可能會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檢,尤其對抗-HBc持續陽性者。診斷需排除其他病毒及非病毒因素引起的肝損傷。

6) 乙型肝炎肝硬化:建立乙肝病毒相關肝硬化臨床診斷的必備條件包括:①組織學或臨床提示存在肝硬化的證據;②病因學明確的 乙肝病毒 感染證據。通過病史或相應的檢查予以明確或排除其他常見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如 HCV 感染、酒精和藥物等。臨床上常根據有無主要併發症將肝硬化分為代償期及失代償期。代償期肝硬化影像學、生物化學或血液學檢查有肝細胞合成功能障礙或門靜脈高壓症證據,或組織學符合肝硬化診斷,但無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腹水或肝性腦病等癥狀或嚴重併發症;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已發生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肝性腦病、腹水等癥狀或等嚴重併發症。為更準確地預測肝硬化患者的疾病進展,判斷死亡風險,可按五期分類法評估肝硬化併發症情況,1 期:無靜脈曲張,無腹水;2期:有靜脈曲張,無出血及腹水;3 期:有腹水,無出血,伴或不伴靜脈曲張;4期:有出血,伴或不伴腹水;5期:膿毒血症。1、2期為代償期肝硬化,3至5期為失代償期肝硬化。1、2、3、4和5 期1年的病死率分別為<1%、3%~4%、20%、50%和>60%。併發症的出現與肝硬化患者預后和死亡風險密切相關。

>>>>查看更多乙肝相關知識,請到好大夫在線網站搜索乙肝<<<<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