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治肝病優勢不可替代!孫思邈《千金方》治肝病醫案4則!

孫思邈《千金方》所載方劑6000餘首,其中溫膽湯、溫脾湯、鯉魚湯、補肝湯、犀角地黃湯等,皆為古今臨床慣用而療效卓著的處方。臨床中《千金方》所載方劑常用於治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肝癌等肝病、均能應手收效,爰舉醫案四則,藉見其臨床應用之一斑。

1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BC)

某,女,65歲。患者於2001年12月無明顯原因出現全身乏力、尿黃,在當地醫院化驗肝功異常(具體不詳),經保肝降酶治療月余,肝功能仍異常,其中以ALP,GGT升高明顯。2002年3月於北京某醫院診斷為「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予熊去氧膽酸治療,病情未見好轉,1個月前再次出現身目溲黃,遂來我院診治。

刻診:面色晦暗,身目輕度黃染,黃色較鮮明,稍感乏力,納食稍差,小便色深黃,皮膚瘙癢,全身皮膚乾燥,目乾澀,口乾,硃砂掌,大便乾結,5日1次,舌質紅絳,有裂紋,少苔,脈弦細。化驗: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129U/L,天冬酸氨基轉移酶(AST)134U/L,總膽紅素(TBiL)77μmol/L,直接膽紅素(DBiL)37.1μmol/L,鹼性磷酸酶(ALP)351U/L,谷氨醯轉肽酶(GGT)323U/L,血清球蛋白(GLO)40g/L。自身免疫六項:抗線粒體抗體陽性,抗線粒體IGGM2(AMAM2)陽性,腹部B超提示:肝硬化,脾大。診斷: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證屬肝熱陰虛,腸燥失濡之黃疸。

Advertisements

治則治法:滋陰清肝,增液潤燥。

處方:以三物黃芩湯加味:生地黃60g,苦參15g,黃芩9g,鬱金30g,當歸15g,薏苡仁20g,全瓜蔞15g,玄參30g,赤芍60g,豨薟草15g,徐長卿15g。7劑,水煎服。二診:上述口乾目干、大便乾等癥狀明顯減輕,舌質紅,有裂紋,薄白苔,脈弦細。

生化: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88U/L,天冬酸氨基轉移酶(AST)92U/L,總膽紅素(TBiL)66μmol/L,直接膽紅素(DBiL)33μmol/L,鹼性磷酸酶(ALP)301U/ L,谷氨醯轉肽酶(GGT)233U/L,血清球蛋白(GLO)39g/L,膽鹼酯酶(CHE)1552U/L,凝血酶原活動度(PA)70%。繼上方14劑,水煎服。2周后肝功能情況好轉出院。

Advertisements

按: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是一種慢性非化膿性肉芽腫性膽管炎,主要影響中等大小的肝內膽管,特別是肝內小葉間膽管。PBC以女性易患(超過90%),年齡多為50歲。典型癥狀是疲勞和瘙癢。抗線粒體抗體陽性(AMA)是PBC的血清學特點。血清鹼性磷酸酶(ALP)伴谷氨醯轉肽酶(GGT)升高(3~5倍)是PBC最常見的生化異常。

以三物黃芩湯為主方,並重用生地黃意在滋陰壯水潤燥,調節免疫及提高激素水平。佐以赤芍、豨薟草、徐長卿、鬱金等化瘀血,退黃疸,終獲佳效。孫思邈的《千金方》的三物黃芩湯原為婦科常用之方,其中以黃芩清濕熱、實熱、血熱為君葯,一葯三用,苦參助黃芩清濕熱,為臣葯,乾地黃助黃芩清血熱為佐葯,三葯相伍,療四肢苦煩為主證之血熱、血燥。結合現代藥理:黃芩能抑制異常免疫,抗炎抗變態反應,抗脂質過氧化以及保肝降酶等功效為君葯;苦參能直接抑制異常的免疫反應、抗過敏及保肝降酶、防止肝纖維化等功能為臣葯;生地黃調控免疫(既增強細胞免疫,又降低體液免疫),提高體內激素水平以及保肝之作用為佐葯。綜觀全方,不僅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涼血之功效,更有能抑制異常免疫反應,調控免疫,降低免疫複合物引起的血管炎的作用。今據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病理特點,故以三物黃芩湯治療取得滿意療效。

2 肝硬化腹水

某,男,36歲。於1996年6月患病毒性肝炎,乙型,遷延2年不愈,1999年7月在當地某醫院確診為肝炎肝硬變,乙型,活動性,並腹水,迭經中西藥物治療,效不顯著,近2個月來,病情日趨嚴重,於1999年9月3日來我院就診。

刻診:肝區隱痛,煩熱體倦,腹大如鼓,小溲不多,大便溏硬不調,納谷不馨,軀幹及上肢有5個紅色痣(蜘蛛痣),舌質偏紅,苔薄黃,脈弦數,肝功能檢查:ALT 173U/L,AST 91U/L,TBil/41.5μmol/L,Dbil 37.2μmol/L,ALB 28g/L,A/G 0.7。腹圍83.5cm,B超檢查示:肝硬化,腹水,脾大,此臌脹重症也。緣肝脾兩傷,症塊癖積,疏泄失職,血瘀水停所致,當予調養肝脾,化症消瘀,疏絡行水為治。

處方:北沙參15g,丹參15g,大腹皮15g,柴胡10g,車前子15g(包煎),豬苓30g,生地黃20g,澤蘭15g,澤瀉15g,麥冬10g,川楝子9g,生牡蠣30g(先煎),楮實子15g,先進5劑,竟無寸效。仍矛原方加《備急千金要方·卷二》之鯉魚湯,每日1劑,即囑每日覓鯉魚一尾,去鱗甲、內臟,加白朮15g,茯苓12g,芍藥9g,當歸9g,生薑9g,不放鹽,煮服,第二日查房,詢其尿量顯增,20劑后腹圍減至72cm,於9月28日複查,B超:肝硬化,脾大,下腔未探及液性暗區,繼予原方去澤瀉,加黃芪40g,囑每日服1劑,共進40劑,此間未飲鯉魚湯,但小便一直正常,后予復方鱉甲軟肝片,善後鞏固,半年來定期複查肝功均正常,基本治癒。

按:《備急千金要方·卷二》之鯉魚湯,由「鯉魚一頭重二斤,白朮五兩,生薑,芍藥,當歸各三兩,茯苓四兩組成」,具有健脾利水消腫之功。現代藥理研究,鯉魚含豐富的蛋白質和多種氨基酸,白朮、茯苓具有增加白蛋白,糾正白球蛋白比例,並有利尿排鈉的作用,符合現代醫學對肝硬化腹水的治療原則,全方補中寓利,堪為治療肝硬化腹水的要方,本案再次證明鯉魚湯在這方面,確有殊功。

3 黃疸型肝炎

某,男,29歲,1998年春季罹患病毒性肝炎,乙型,急性黃疸型,以後病情時好時差,3個月前復現黃疸,住當地某醫院治療,癥狀雖有所好轉,但黃疸持續不退,乃於1999年12月3日來我院就診。

刻診:雙目及肌膚髮黃,黃色比較鮮明,右肋脹痛,脘腹痞悶,食少納呆,口苦泛惡,全身疲睏,心煩失眠,小便量少色黃,舌質微紅,尖有瘀點,苔心黃厚膩,脈弦濡,查肝功能,TBil 85.5μmol/L DBil 31 μmol/L,ALT 48U/L,AST 43U/L,HBsAg、抗HBe、HBcAg均為陽性,證屬痰濁濕熱阻滯,膽汁外溢肌表而發黃。

擬《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二》溫膽湯加味,處方:半夏9g,陳皮10g,茯苓12g,甘草6g,生薑3g,枳實12g,竹茹12g,梔子9g,茵陳24g,板藍根20g,丹參20g,每日1劑,水煎服。服7劑后,目黃較前減輕,小便淡黃,舌質紅,苔薄黃而微膩。方已對證,繼用原方。再服14劑,諸症近愈,複查肝功能ALT 38U/L,AST 33U/L,TBil 15.5μmol/L,DBil 10.1μmol/L。更上方去茵陳、梔子、板藍根,加白朮12g,党參15g,當歸12g,白芍10g,10劑,每日1劑,水煎服,以善其後。隨訪患者於2000年3月中旬上班,至今未見複發。

按:長期黃疸不退的患者,臨床多屬痰阻血絡,濕熱瘀阻,則痰濕膠固難化,黃疸不易消退。於是用溫膽湯加味,祛除膠結凝滯的痰濕瘀熱。痰濕得通則瘀熱易清;黃疸必然易於退散。佐茵陳,梔子,板藍根增強清肝利膽除濕退黃,清熱解毒的作用,更佐丹參以活血化瘀,加速黃疸的消退,即「血行黃易卻」。

4 慢性遷延性肝炎

某,男,42歲。1997年9月患病毒性肝炎,乙型,無黃疸型。反覆發作2年多,一直服用中西藥物治療和休息。曾服垂盆草沖劑,五味子粉,龍膽瀉肝湯,茵陳蒿湯等。近半年來,谷丙轉氨酶波動於66~118單位之間。於1999年8月3日就診。刻診:倦怠乏力,頭暈目眩,肝區隱痛,胸脅滿悶,小腹墜脹,大便略溏,舌質暗紅,苔白膩,脈細弱。此乃肝氣虛弱,疏泄功能減弱,肝失條達,脾失健運而致。

治擬《千金要方·卷十一》補肝湯加味,處方:甘草3g,桂枝3g,山茱萸3g,細辛6g,桃仁6g,柏子仁6g,茯苓6g,防風6g,大棗24枚,黃芪40g,白朮12g,7劑,每日1劑,水煎服。複診,自覺上述癥狀均有好轉,效不更方,繼服20劑,再診,肝功能檢查ALT 32U/L,AST 28U/L,胸脅亦和,精神舒暢,舌質紅,苔薄白,脈弦,繼以原方進服30劑,以鞏固治療。隨訪1年,自覺癥狀消失,肝功能定期複查未見異常。

按:慢性遷延肝炎,大多久服疏瀉肝及苦寒之品,因病程冗長,情志內傷,以致攻伐無度,耗損肝氣,形成周身倦怠,精神萎靡,胸脅不舒,氣短食少,便行稀溏,舌質暗,苔膩,脈細弱等肝氣虛證。《素問·臟氣法時論》「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乃治肝大法。取補肝湯之桂枝、山茱萸、細辛之辛以補肝為君葯,甘草、柏子仁、大棗之甘緩肝為臣葯,佐以桃仁散肝經之血結,防風搜肝經之風氣,以達「風行血自通」,再以茯苓伐腎邪以冀水安而能生木為使,妙在重用黃芪、白朮,補氣實脾,更符合本病的特點。全方共奏補肝氣,暢肝用,散肝瘀,兼以扶脾之效,故而效如桴鼓之應。

為道中醫小編提醒:以上方劑僅供參考,請勿擅自使用,中醫看病需「望、聞、問、切」四診合參來判斷病機和證候,根據臨床表裡、寒熱、虛實等證候表現,因人制宜,選擇合適的方葯!肝病的病理,變化不一,極為複雜,有充血、瘀血、凝瘀、硬化等不同;在癥狀方面,有的來勢洶洶,有的纏綿反覆,有的困頓日甚,有的無明顯體征,非檢驗不能自知;在病程方面,長短不一,有的甚至長達數十年。每一病程發展的不同階段,其治療措施亦異。

(本文來源《世界中醫藥》 2012年第2期 孫思邈《千金方》治肝病醫案4則! 作者:史文麗 孫永強)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