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出嫁的必備嫁妝——鏡台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不局限於時空地域。在現在,每一位愛美美女的閨房內都少不了一款列滿各式化妝用品的梳妝台,而在古代女子的閨閣中,也總會有一款精緻優雅的鏡台,她們的愛美程度一點也不亞於現代美女。

明 黃花梨摺疊式鏡台

嚴格來說,古代並沒有專門梳妝台,古時梳妝用的是「妝奩」,即一個裝著銅鏡、簪子、金釵、木梳等物的盒子,構成了深閨女子每日梳化的場所。一直到清中期,我國的傢具中都沒有梳妝台這一品類只有梳妝匣或鏡台,它們不是獨立的傢具,部是依附於其他傢具上的器件。

明萬曆 黃花梨五屏式鏡台

鏡台流行於秦漢時期,在很多文學和繪畫作品中都曾出現。東晉顧愷之著名的《女史箴圖》中就有女子對鏡梳妝的畫面。放置在地面的簡單的鏡台就是在那時候出現的,但在當時它並不是人人能用之物,只有達官顯貴們才可以使用,它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後來,隨著坐具、桌具的普遍使用,鏡台也發展出放置於檯面的經典樣式,逐漸走向民間。梳妝用品逐漸增多,街道上大多賣貨郎的擔子里都有胭脂水粉,環佩發簪等,這些物品是古代女子對大宅之外繁複世界的情感寄託,在宋明時期鏡台得到廣泛使用。

Advertisements

明末清初黃花梨透雕花鳥圖鏡台

到明清時期就有了專門的梳妝匣,正面對開兩門,門內裝抽屜數個,面上四面裝圍欄,前方留出豁口,后側欄板內豎三扇至五扇小屏風,邊扇前攏,正中擺放銅鏡。不用時,可將銅鏡收起,小屏風也可以隨時拆下放倒。鏡台在清代後期已很常見,低鏡台形體較小,一般放在桌案上使用。鏡檯面下設小抽屜數個,面上裝圍子,宮中常見的還有在檯面後部裝一組小屏風的,屏前有活動支架,用以掛鏡,又名「鏡支」。也有的不裝屏風和圍子,而是在檯面之上安一箱蓋。打開蓋子,支起鏡架,即可使用。

清早期黃花梨雕鳳穿牡丹三屏風式鏡台

我國古代婦女非常注重梳妝打扮,也對化妝用具十分講究。梳妝台上總少不了各式各樣雕刻精美的鏡子和梳妝匣。匣子簡直就是女孩子的百寶箱,裡面裝滿了各式頭飾和某些基本的梳妝工具,如簪子、金釵、木梳等。
「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唯美浪漫來。女子靜坐在典雅的梳妝台旁,輕輕地梳理頭髮,看著鏡子中的容顏,一種欲語還休的惆悵漂浮在空氣中,嫣然一笑更是傾國傾城。這種充滿女性特質的傢具,因春閨怨慢而被賦予詩意色彩,也因其匠心巧思引發我們對神秘的古代生活的無限嚮往。

Advertisements

清中期黃花梨鏡台

關注今日頭條「海南黃花梨」,為您分享更多海南黃花梨知識和美物!進入下方菜單也可添加海南黃花梨鑒定委員會主任洪林老師!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