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松,松」到底打太極拳怎樣才能放鬆呢?

太極拳的人都知道,打太極拳時要做到全身放鬆。放鬆,對打好太極拳至關重要。太極拳有養生和技擊兩大功能。從養生的角度講,只有放鬆,才能心平氣和,脈順血暢,強身健體;從技擊的意義上講,只有放鬆,才能反應靈敏,動作迅捷,勁力通透。要想做到真正的放鬆,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努力探求。

正雷太極書院劉家瑞老師拳照

第一,要思想放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意念放鬆。

打拳自無極始,預備式首先做到意念放鬆,意念放鬆方法很多。比如依次放鬆法,在意念的引導下,依次意想頭面放鬆,兩臂放鬆,胸腹放鬆,兩腿放鬆,從頭一直松到腳。亦或採用循徑放鬆法,按照經穴放鬆。從百會到會陰,從肩井到勞宮,從環跳到湧泉,依次放鬆。通過意念的導引,使全身放鬆。但當我們進入打拳(運動)狀態,有時還會緊張起來。生活中,我們有這樣的常識:比如出門散步,雖然周圍有很多人,可我們走起路來卻非常自然,心態很放鬆。如果當你意識到周圍人的目光都注意你時,心裡便會產生一種緊張感,走起路來不知所措,反而顯得不自然了。這就是心理作用。打太極拳也是如此,我們很不經意地做某個動作時,非常自然、流暢,如果正正經經地往那兒一站,準備打拳,反而緊張不自然了。這種專註的意念越重,緊張的程度也越重,有時甚至手指都會發抖。所以打拳時意念不能過重。但也不能漫不經心,漫不經心就會散漫、懈怠。正所謂,有意無意是真意。比如我們在上步時,要在不經意中把後腿提起來,再輕緩地送出去。這樣就做到了放鬆,既輕靈,又沉穩。

Advertisements

第二,套路要熟練。

套路不熟練,也會影響打拳放鬆。有的人打拳時間不長,學了好幾套甚至十幾套太極拳,心思都用在記套路上了,以至沒有心思去探求放鬆問題。致使動作緊張、僵硬、不協調、不自然,影響打拳質量和養生效果。俗話說,熟能生巧。十招會,不如一招精。拳經講:「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套路熟練,打拳才能放得開,松的透。久而久之,內勁自生,外柔而內剛,進而達到出神入化。打拳如同登山,無限風光在險峰。登到山頂上,才能一覽眾山小。登山的路有很多條,只有選擇一條持之以恆,才能到達頂峰。如果今天從南坡上,明天又從北坡上,後天再從東坡上,結果只能在半山腰轉悠,終而望頂莫及。

正雷太極書院劉家瑞老師拳照

第三,方法正確,姿勢準確。

Advertisements

在動作過程中方法不正確,定勢時姿勢不準確,也不能做到放鬆。比如,上步時,後腿的膝、胯關節沒有鬆開,就將後腿挺直地向前邁出,就會顯得僵硬。定勢時姿勢不準確,也必然影響放鬆。比如楊氏太極拳左摟膝拗步,前按的右臂如果肘沒有墜下來,形成外揚的狀態,那麼右肩窩就緊,並且連帶右脅緊張,如果右肩前探,不僅破壞了「外三合」,而且也造成了後背的緊張。凡此種種,當細研之。因此在打拳的過程中,方法正確、姿勢準確,才能做到真正的放鬆。否則,即使心裡想放鬆,口裡念放鬆,身體也還是沒有放鬆。要做到方法正確、姿勢準確,必須有明師指點。

第四,要有功力。

這個功力主要是指身體的平衡性和柔韌性。身體的平衡性和柔韌性不好,站也站不穩,下也下不去,也不能使身體完全放鬆。比如分腳蹬腳,由於平衡性不好。造成身體晃動,結果四肢百骸都跟著緊張、僵硬。因此要加強平衡性、柔韌性的習練。比如站樁、壓腿、涮腰等各種柔韌功和平衡動作的輔助練習。平衡性、柔韌性越好,打拳時松的越好。

正雷太極書院劉家瑞老師拳照

第五,分清虛實。

以上四方面,經過一定時間的練習,都能掌握。最難的是分清虛實,這也是相當長時間探求放鬆的根本所在。太極拳泰斗楊澄甫講:「太極拳,乃柔中寓剛,綿里藏針之藝術。」放鬆,不是懈,不是軟。太極拳的放鬆,是身體在自然狀態下,表現出的外柔而內剛。虛過,則為軟、為懈;實過,則為僵、為硬。難就難在如何掌握虛實的度,做到無過無不及。只有掌握好這個度,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放鬆。太極大師李亦畲講:「開合有致,虛實清楚。......虛非全然無力,氣勢要有騰挪;實非全然占煞,精神要貴貫注。」 比如楊氏太極拳的弓步,後腿不能彎,彎則虛過,則綿軟無力,亦不能用力挺直,用力挺直則為實過,則僵硬。再如虛步,前足尖不能翹的太高,太高則踝、膝、胯關節緊,造成「一高三緊」。後腿亦不能坐死,坐死則為實過,造成僵硬。太極拳名家趙幼斌大師講:「分虛實,是太極拳術第一要義。」太極拳先師王宗岳拳論曰:「一處自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分清虛實在推手中體會尤為深刻。若要掌握好虛實,非明師口傳身授不可。因此。打太極拳要真正做到放鬆,必須一招一勢地體研虛實。四肢百骸,肌膚筋脈,目光心意,都要做到鬆緊有度,開合有致,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了放鬆。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