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茶介紹,台灣民俗藝術,茶香,茶鄉,體驗台灣茶的魅力

本文重點針對台灣茶葉的發展歷史、茶園分佈、茶的種類、茶葉的生產工藝、茶葉的功效以及喝茶的注意事項做全面介紹。

一百多年前,台灣茶崛起於世界茶市,且出口量有逐年漸增的趨勢。台灣各地的茶藝與茶文化也開始生根並蓬勃發展,銷售方式從論「噸」改為論「兩」買賣,顯示出台灣茶葉的質量以達到相當的水準,受到各地茶客的肯定與激賞。茶是世界上緊次於水,被喝的最多的飲料。根據茶的焙制方式不同,茶可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其中百分之九十是全發酵的紅茶,百分之八是不發酵的綠茶,剩下的百分之二,是所謂的「半發酵茶」,就是我們俗稱的「烏龍茶」。台灣烏龍茶的年產量約佔全球烏龍茶的一半。

「台灣茶」的歷史起源:

中國人喝茶的起源,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是從神農嘗百草開始。在【神農本草經】中記載著:「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其中「荼」就是「茶」;唐朝陸羽所著【茶經】中也記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由此可大致推論,早期茶葉是被當成一種藥物在使用。漢朝時期,茶才被當成飲料,卻非一般平民百姓可喝,必須是有德、有功、有修養的人才能飲用的。直到唐代中期以後,隨著茶葉生產發展及宗教各方面的提倡,飲茶才逐漸在民間普及,也開始帶動品茗文化及飲茶風俗的發展。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改良場網路數據所記載,台灣在三百多年前已經發現野生茶樹,台灣真正發展茶樹栽培管理及茶葉製造則大約在二百多年前由先人經由福建武夷山引進,並從台灣北部開始種植。台灣的地理氣候及緯度非常適合茶樹生長,是世界有名的茶葉產區,其中所制的茶葉包含綠茶、包種茶、烏龍茶及紅茶等,其中以包種及烏龍馳名於世界。台灣光復后政府積極獎勵復興茶園,輔導改良茶葉耕作及制茶技術,民國50年間,組織了台茶改進委員會,輔導全省的茶園剪枝、施肥、防蟲害及摘采示範等等。民國57年成立台灣省農業改良場;62年推動加速農村建設計劃,將文山、凍頂、三峽高級茶區列入茶葉生產專區,輔導產制技術改良。台灣傳統茶葉生產主要製造紅茶、綠茶供外銷為主,因為勞工缺乏及工資高漲等情況下,生產成本過高,台茶漸漸喪失外銷的競爭力;相對的,國人平均飲茶量年年升高(從0.344公斤提生至1.10公斤),使內銷市場的高級部份發酵茶,尤其是包種茶與烏龍茶增長迅速,使主要外銷的北部茶園產區面積大量減少,生產內銷高級包種烏龍茶的中南部茶區面積逐年增加。

Advertisements

台灣主要茶園分佈

茶就像咖啡一樣,口味隨著消費者喜好不同因人而異,近幾十年來,台灣各茶區在天然生產環境之下,產制出各具風味特色的茶葉,如文山包種茶、凍頂烏龍茶等。台灣茶區大致可分為北部、桃竹苗、中南部、東部及高山茶等五個茶區:

1.北部茶區:包括台北縣新店、坪林、深坑、石碇、三峽,北市有木柵、南港以及宜蘭縣大同鄉、三星鄉、東山鄉及礁溪鄉等。

2.桃竹苗茶區:包括桃園縣、新竹縣、苗栗縣。

3.中南部茶區:包含南投縣、雲林縣、台中縣、嘉義縣、高雄縣、屏東縣。

4.東部茶區:有台東縣、花蓮縣。

5.高山茶區:本省各產茶區內,海拔高度1000公尺以上的山區,包括阿里山山脈、玉山山脈、雪山山脈、中央山脈、台東山脈等。

Advertisements

五大茶區,因各自的地理環境孕育出多樣化的品種,得以品嘗到台灣茶的各式風情,以及其極致的香氣和滋味。

台灣茶種類介紹

台灣茶經百餘年的發展,主要茶區都創造出當地茶葉特色,打造出商品名稱,並深獲消費者的喜愛。以下便簡單介紹幾種最耳熟能詳的茶類供參考:

1.綠茶:台灣綠茶的主要產地在北部,以台北縣三峽鎮生產的龍井茶最有名。因製法的不同,有蒸菁綠茶和炒菁綠茶的分別,蒸菁綠茶專銷日本,炒菁綠茶銷往北非國家。綠茶是台灣光復以後到一九八O年代,外銷最多的茶葉。綠茶色澤呈翠綠,茶湯水色蜜綠,有蔬果香味。

2.文山包種茶:是著重香氣的茶葉,香氣愈濃郁質量愈高級。產於北台灣淺山地帶,以台北縣坪林鄉、石碇鄉、新店市所生產的,最有名氣。文山包種茶以青心烏龍品種製造者質量最佳,要求外觀呈條索狀,色澤翠綠鮮活,水色蜜綠鮮艷,香氣清雅似花香,滋味甘醇滑潤帶活性。茶湯水色蜜黃,具有花香。

3.凍頂烏龍茶:是一種半球型的包種茶,在製造的過程中用布包裹揉捻,茶葉外觀結成半球型,因而得名。主要產地是南投縣鹿谷鄉山區,海拔五百公尺到八百公尺。近年來擴展到名間鄉、竹山鎮等地。凍頂烏龍茶色澤墨綠,香氣濃郁,是香氣與滋味並重的台灣特色茶。茶湯水色金黃帶油光,具有特殊的熟果香味。

4.白毫烏龍茶:白毫烏龍茶,采自茶小綠葉之幼嫩茶芽,經過手工攪拌控制發酵,使茶葉產生獨特的蜜糖香或熟果香,以芽尖帶越多白毫越高級。白毫烏龍主要產地是新竹縣北埔鄉、峨嵋鄉,苗栗縣頭屋鄉、頭份鎮一帶。茶葉具有明顯的紅、黃、白三色,茶湯水色橙紅鮮艷。

5.紅茶:以日月潭附近所栽培的阿薩姆品種茶樹,製成的香味特殊,質量最好。南投縣魚池鄉是紅茶著名產地。茶湯水色鮮紅亮麗,帶有一種蕉糖香。

6.高山烏龍茶:指海拔1000公尺以上茶園所產的半球形包種茶。市場熱銷有阿里山、杉林溪、梨山等,主要產地為嘉義縣和南投縣,具有色澤翠綠鮮活,滋味甘醇、滑軟、厚重帶活性,香氣淡雅,水色蜜綠顯黃及耐沖泡等特色。

茶葉的生產

茶葉生產過程從栽植到成品完成需要經過繁瑣的程序,好的茶葉當然每個步驟過程都必須有完美的配合。根據南投縣政府編製2002年茶地圖乙書,將一般制茶流程概述如下:

  1. 栽培:茶樹品種數百餘種,各品種栽種所需考察到的因素也都不一。依據晝夜的變化、日照、雨水、溫度、濕度等四季的轉移,依時令節氣的不同,各茶種採收的最佳日期也都不一定。如:春茶一般指的是二月初到五月初之間採收的茶;夏茶一般是指五月初到八月初之間;秋茶則是八月初到十一月初之間;而冬茶的採收,則是台灣茶區的新做法。按傳統安溪茶區的習慣,採制作業十一月就停止了。但談灣的冬茶則是從「立冬」採到「冬至」之後,已經接近年底。大部份的冬茶採收都是「秋芽冬采」,只有某些地區,巧遇暖冬、氣候或品種特性,才有「冬芽冬采」。2.采箐:摘采是以食指與拇指挾住葉間幼梗的中部,利用兩指間的彈力將

  2. 茶葉摘斷,不同的茶摘采部位也不同,采頂芽和旁邊第一片葉子的稱為一心一葉,有的多采一葉叫一心二葉,也有一心三葉。目前則可使用機械採茶,既省力又快速。「芽尖」多少都會帶一點絨毛,這些絨毛在乾燥后在「成茶」上會顯現出來,稱為「白毫」。

  3. 萎凋:摘採下來的茶菁需要受熱,減少細胞水分含量,降低活性,併除去細胞半透膜,使細胞中的化學成分能借酵素氧化作用進行發酵。若要製造「不發酵茶」,則直接進行「殺菁」,要製造「部份發酵茶」或「全發酵茶」則使用「萎凋」。前半段的攪拌是使水分蒸發,後半段時間與力量都加大,藉由葉片與葉片間的相互摩擦,帶動氧化(發酵)的進行。輕萎凋輕發酵的時間約需12小時,重萎凋重發酵則需一天至數天不等。

4.發酵:發酵在一般茶上(后發酵茶例外)是一種單純的氧化作用,只要將茶菁放在空氣中氧化即可,但必須間經過萎 凋才會發酵。未經發酵的茶葉是綠色,發酵后往往會變紅,發酵越多顏色越紅。所以我們只要看泡出來的茶湯顏色偏綠還偏紅,就可大概知道該茶發酵的程度。發酵越少的茶越接近自然植物的風味;剛出爐的新茶通常較苦澀,帶有「火燥味」,經過一段時間儲藏后,不良風味會消退或不見,使質量更為溫和滑順,這種變化稱為後發酵作用。

5.殺菁(炒菁):茶菁萎凋至適當程度后即以高溫炒菁破壞葉中的酵素活性,停止發酵持續進行,並可除去鮮葉中的臭菁味,而先葉也因水分的蒸發而方便揉捻。

6.揉捻:揉捻就是把殺菁過的茶菁拿來像揉面一樣地揉,這時得茶菁已經熟了,雖然表面乾燥,但裡面仍然是濕的,所以只要力量使用的當,是不會把茶揉破揉碎的。

7.渥堆:一般的茶菁製作到揉捻已算告一段落,剩下的只是乾燥,但「后發酵茶」在此仍有一過程稱「渥堆」,就是將揉捻過的茶菁存積堆放。

8.乾燥:利用乾燥機以熱風烘乾揉捻后的茶葉,使其水含量低於百分之四,便於儲藏運銷。通常為了使內外乾燥一致,會採用2次乾燥法。大部份的茶都在揉捻後進行乾燥,可用炭火、瓦斯熱火進行乾燥,如碧螺春、凍頂、鐵觀音等茶皆是。

9.緊壓:將制好的茶蒸軟后加壓成塊狀,這樣的茶被稱為「緊壓茶」,除了便於運輸之外,蒸、壓、放的過程也會為茶塑造出一種老成粗礦的風味。

10.精製:經過以上過程的茶稱之為「初制茶」,這樣的茶質量不穩定,不能上市。否則放一段時間容易變質,變質的意思是品味的價值會減低。初制茶必須再經過精製的過程,茶才算完全製成。

11.加工:為了使茶更加多樣化,可以拿來做一些加工。茶容易吸收到別的氣味,就運用這個特性,讓它吸收一些其他的花香,就可做出其他香味的花茶,如茉莉花茶、桂花茶等等。

12.包裝:茶的商品應該減少開封包裝的次數。這類包裝有人抽真空,或抽真空后再加入氮氣,深摯綠茶末還要放置攝氏0度以下保存。罐子的耐用度要高、防潮防光的效果要好,罐口緊密度適中,防潮但能透氣。包裝上最好能標明商品的一些基本狀況外,包括茶名及茶性的解說,茶名就是茶的種類、品名;茶性就是一些發酵程度、烘培程度等簡單介紹。

飲茶的好處

古時候,茶是一種拿來治病的藥物,後來大眾將它拿來做一種飲料,漸漸忽略它的保健功效。以前經由先人經驗的累積,得知茶的許多藥效,現今由於科學家的努力,漸漸對「茶」不在這麼陌生,也利用科技的方法來對它做出一些探討與研究。根據研究數據顯示,茶葉的保健功效大致如下:

1.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稱強耐力。

2.利尿。

3.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UDU)。

4.預防蛀牙。

5.強化微血管。

6.抗菌作用。

7.抗細胞突變,防癌作用。

8.減緩衰老。

9.預防高血壓。

10降血壓,及預防糖尿病。

茶內含有一種物質,稱為「兒茶素」,物質以往被人誤認為「丹寧酸」。「丹寧酸」具有癮性,長期服用會導至上癮。根據近幾年科學家所研究指出,茶所含的並不是「丹寧酸」,兒茶素是一種很特別的物質,當它和咖啡因同時並存的時候,它能制止咖啡因在胃部產生作用,令到咖啡因的弊處不在身體內發揮,但興奮中樞神的功能,卻能如常發揮。除此之外,兒茶素能加強血管壁的韌性,使它大於正常度的百分之二十。換句話說,血管的韌性大大增加了,降低爆血管的機會。

喝茶雖有很多好處,但任何事「物極必反」,飲茶應該持之以恆,不應在身體尚未接受和習慣的情況下,喝過量的茶。尤其在空腹時,最不宜喝茶,因為茶會刺激胃酸的汾泌,在空腹時會令胃部受損,故此初喝茶的時候,應少量和淡飲,當開始覺得喜歡和身體可以接受時,才酌量增加份量,但仍不宜過量。

喝茶注意事項

喝茶的益處多,且相約與三五好友一起喝茶聊天,更可增進感情的交流。以下列舉了幾項在喝茶時需注意的事項,將不適當的飲茶方式降到最低,讓喝茶可以變成生活中的一種享受及樂趣。

1.不宜在空腹時喝茶:茶湯中含有特殊的成份,因此若在空腹時喝茶,會致使胃液發生異常分泌的現象,進而造成消化道粘膜過度收縮而引起胃痛。

2.茶湯濃度應以適宜為佳,過濃的茶湯應避免:過濃的茶水會增加腎臟負擔並加速血液流通,若長期飲用則會對身體非常不利。茶葉置放量的調整上,可依個人標準不同而加以增減,但太過與不及都不是正確的飲茶方法。避免對健康造成危害及產生失眠等問題。

3.女性懷孕期間應避免飲茶過量:孕婦在懷孕期間通常都會進補某些調理葯方,而此類藥方通常和茶性不能相調和。另外,孕婦若因飲茶過量而導致失眠,則皆不適宜胎兒與母體,所以懷孕婦女應避免喝茶過量。

台灣茶葉多元化,供應各種消費者的需求,如同歐洲的葡萄酒品牌上萬種,風味各異,但都有其愛好者。雖然因為種種因素,外銷榮景以不再,加上近年標榜「高山茶」的飲茶風氣,使台灣偏離了原有的制茶傳統,制茶產業也日漸凋零。但喜愛喝茶的愛好者不少(尤其是烏龍),具特殊風味的茶類,仍然因為有無可取代的獨特性,朝著精緻化高價商品市場來發展,這是式微的傳統產業中,值得保存與發展的產業之一。如何將茶葉精緻化、並配合行銷、包裝等渠道的運用,配合現代化的經營方針,將享譽百多年的福爾摩沙烏龍茶,推銷到世界各地,也站上國際舞台,突顯台灣人民的驕傲。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