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入門》

編輯推薦

1、隨書附贈傅佩榮教授易經占卦教學DVD光碟

2、著名國學大師、CCTV「百家講壇」主講人傅佩榮教你掌握*權威、易上手的占卦解卦法

3、家庭必備易經使用手冊,助你擺脫困境、走向成功

4、它昭示我們文化的源頭 它指引我們人生的走向 它啟發我們個人的安頓

內容簡介

最完整、最清楚、最簡易的易經占卦解卦法

○最完整的卦辭呈現:詳細列出《易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所有卦辭與爻辭,利於解卦時參考運用。並以時運、財運、家宅、健康四大面向,解析卦辭與爻辭的實用意義。

○ 最清楚的卦象圖示:明確標示出每一卦的卦象,並設計圖文式的索引標籤,方便快速查閱。

○ 最簡單的卦義分析:提供生活化的解卦示範與深入淺出的義理啟示,是學習《易經》解卦的*參考工具

Advertisements

《易經》的製作,原起於憂患意識,這也是現代人學習《易經》占卜的*原因——趨吉避凶。《易經》占卦並非迷信,它旨在點出人生中所會面臨的各種順逆境,使身在其中的人們,可以從占卦的指點中,學習調整自我心態的方法,進而以健全的態度,看待生活中的機會與困境、成功與失敗,避免迷失於表面的得意或低迷之中。

國學大師傅佩榮教授,潛心專研《易經》多年,以其豐富的演講和自身經驗,用深入淺出的說明,帶領你進入《易經》博奧的世界,從卦象與解卦中看透世事的變動與意義,為下一步的人生方向指點迷津。

作者簡介

傅佩榮,1950年生,祖籍上海,現任台大哲學系教授。傅佩榮在教學、研究、寫作、演講、翻譯各方面皆有卓越的成就。曾獲台灣地區「教學特優獎」「校園最熱門教授」、新浪、搜狐2007年度傑出文化人物。著述繁多,範圍涵蓋哲學、宗教、神話、教育、文化、心理勵志等。

Advertisements

免費在線讀

一:《易經》入門

◎ 一、《易經》是什麼?

《易經》是一本最古老的書,被稱為「群經之首」、「文化之源」。不過,現代人聽到《易經》所想到的可能是:它可以用來算命嗎?沒錯,《易經》確實敎人如何占卦,但是占卦不等於算命;並且,除了占卦之外,《易經》還談做人處世的道理。

翻開《易經》,我們看到總共有六十四個卦圖,這些卦圖都是由下而上六條橫線所組成的。橫線分兩種,一條不斷的稱為「陽爻」(),另一條斷為兩半的稱為「陰爻」()。

陽爻代表主動力,陰爻代表受動力。有主動也有受動,兩者配合才使變化一直持續下去。《易經》的「易」字,首先就指「變化」而言。西方人翻譯《易經》,大都將它譯為《變化之書》(TheBook ofChanges)。任何變化都是由陽與陰兩種因素的消長所造成的。「爻」這個字代表「效」,在仿效或描述變化時,陽與陰不可或缺。至於「卦」,則是指「掛」而言,有如掛在我們眼前的自然現象。當大自然出現變化時,人類要如何因應?要如何趨吉避凶?要如何修養自己以求安居樂業?這些都是《易經》所要答覆的難題。

《易經》本身的材料很少,只有六十四個卦圖,這代表六十四卦。每一卦有一句卦辭,說明此卦的占驗(如元亨利貞,利涉大川等);並且,每一爻有一句爻辭,說明此爻的處境與後果(如潛龍勿用,亢龍有悔等)。因此,原始的《易經》包括:六十四卦,六十四句卦辭,以及三百八十四句爻辭。用今天的方式來印刷,大概只有二三十頁。

然而,為什麼我們眼前的《易經》卻有幾百頁呢?這是因為加上了《易傳》。古代有「易歷三聖」之說。首先畫出基本的八卦,再將其重疊為六十四卦的是伏羲氏(在《繫辭傳》稱為包犧氏)。到了姬昌(后稱周文王),他被商紂王囚禁在羑里達七年之久,就在牢中寫下卦辭與爻辭。也有學者認為這一部分的作者包括周文王之子周公,或西周後期的某一位卜官。到了春秋時代末期的孔子(551—479B.C.),特別用心探討了《易經》。

孔子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論語•述而》)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也說:「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韋編三絕」是說綁在竹簡邊上的繩子多次斷裂,由此可見他用功之勤。孔子對《易經》的貢獻,在於他開始撰述《易傳》。這一部分的工作應該有後代弟子的合作才得以完成。《易傳》又稱「十翼」,有如十篇輔助的說明,其內容為:《彖傳》(解釋卦辭),《象傳》(解釋卦象的稱為《大象傳》,解釋爻辭的稱為《小象傳》)。這兩部分都依《易經》分為上下(前三十卦為上經,后三十四卦為下經),如此就有了四篇。接著是《繫辭傳》,由於內容較長,也分上下。然後是《文言傳》(只談到乾坤二卦),《說卦傳》(有如小字典,介紹基本八卦的各種象徵),《序卦傳》(解釋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以及《雜卦傳》(扼要就卦名綜述其旨,可視為附錄)。

自漢代以來,學習《易經》的人是經傳合併一起念,所以今日所謂的《易經》,包含《易傳》在內。此外,還有「易學」一詞,那就無所不包了,是漢代以來學者將《易經》應用到各個領域的成果,如天文、地理、醫藥、兵法、養生等。至於與占卜有關的部分更是發展得多姿多彩。

簡單說來,《易經》有兩大系統:一為「義理」,要由觀察自然現象的變化,體驗出做人的道理,此時強調的是德行、能力與智慧。另一則為「象數」,要由卦象與數字的搭配,經由特定的運算程序,而得出某一疑難之事的解答。換言之,象數即指占卦而言,確實可以預測某一抉擇的後果。但是,「占卦容易解卦難」一語正好提醒我們:理性思維依然是人生的光明大道,學會《易經》不能靠神秘直覺,而是需要長期認真用功的。

◎ 二、《易經》的基本概念

《易經》是一套符號系統,用卦象來代表具體事物或特定狀態,然後借卦象的組合與變化,指涉未來的發展。

《易經》又名《周易》,意即周朝的《易經》。據說古代夏朝有《連山易》,商朝有《歸藏易》,但皆已失傳,無法考究其內容。「易」字所指,除了「變易、變化」,還有「不易」與「易簡」。所謂「不易」,是說變化的規則是不變的,譬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這句話所描述的情況是不變的。又如四季不斷運行變遷,但其春夏秋冬的順序是不變的。

至於「易簡」,則以易為時間,簡為空間。易為乾卦,充滿無窮的生命力,在時間中生生不已;簡為坤卦,具有無限的包容力,在空間中完成一切。這「變易、不易、易簡」三詞是對《易經》的初步理解。

由陽爻與陰爻所組成的三條橫線,就構成了基本的八卦。為何需要三爻?因為它們象徵了「地、人、天」。後來組合為六爻卦時,則由下而上每兩爻代表這三才之一。要特別注意「由下而上」,這是《易經》畫卦的規則。做人處世不也是如此嗎?底下的結構不穩,又怎能往上建設?

基本八卦是:乾(),坤(),震(),艮(),離(),坎(),兌(),巽()。這八卦的名稱是專門術語,必須記住。古代有個背誦口訣: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盌,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這八卦稱為「經卦」,表示基礎之意。我們即將看到的「先天八卦圖」與「後天八卦圖」,都是由這八卦所組成,只是排列位置不同而已。

真正出現在《易經》書中的是六十四卦。八經卦兩兩相重,就形成六十四卦,又稱「重卦」,每卦有六爻。這些才是《易經》的主體。以乾卦()為例,六爻皆陽,在讀法上,由下而上要念成「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初,二,三,四,五,上」代表位置。「九」代表陽爻。再以坤卦()為例,由下而上讀成「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六」代表陰爻。

九為陽爻,六為陰爻,理由之一是:陽爻為奇數,主動,而九為動之極(一、三、五、七、九)。陰爻為偶數,主靜,而六居偶數之中,為靜之極(二、四、六、八、十)。理由之二是:在五個生數(一、二、三、四、五)之中,奇數相加為九,偶數相加為六。

由於六爻卦是由兩個三爻卦所組成,所以有下卦(內卦)與上卦(外卦)之分。這兩卦合成的六爻,代表六個位置,其中以「二、五」為佳,因為它們居於下卦與上卦的中位。居中則前有屏障後有靠山,也表示言行適中,較為合理。此外,陽爻若在剛位(初、三、五),陰爻若在柔位(二、四、上),則較有利。這是「當位」的考慮。

此外還有「乘承比應」。「乘」是上對下,「承」是下對上,陽上陰下較為穩當。「比」是比鄰,指鄰近二爻的關係。「應」則是指下卦三爻與上卦三爻的對應位置,如「初與四,二與五,三與上」若是一陰一陽則為正應,兩者同為陰或同為陽,則是敵而不應。正應可以互相支持,較為理想。

《易經》六十四卦,可以分為三十二組。每一組都是相連的兩卦(如乾與坤),它們之間的關係是「非覆即變」。「覆」是全卦由下而上整個翻過去,又稱「綜卦」;「變」是全卦六爻皆變(陽變陰,陰變陽),又稱「錯卦」。

不僅如此,每一卦的中間四爻還形成了兩個「交互卦」,或皆稱「互卦」。譬如謙卦()的交卦是震卦(九三、六四、六五),互卦是坎卦(六二、九三、六四)。於是一卦共有四個經卦(上下卦與交互卦),在解釋每一爻的「時」與「位」方面皆可提供參考。

總之,這些術語與各項細節都是為了幫助我們理解卦辭與爻辭,從而明白自己在占卦中應採取的合宜態度。

◎ 三、先天八卦圖

我在比利時魯汶大學擔任講座教授時,經常光顧一家中國餐館。老闆得知我教的是哲學,就請我為他看看他為改善生意而擺在大門上的一幅八卦圖。他想藉此擋住路沖,但似乎不太有效。當時我對《易經》並無研究,也不知道八卦圖是否有如此神奇的功效。

我到大門一看,見上面掛的是「先天八卦圖」,但是左下角與右下角的兩個卦畫反了。我告訴他這個小發現,他口中念念有詞,好像在說「難怪沒什麼作用」。他後來掛上正確的圖形之後,是否有效呢?我沒有問他,我心中想的是:做生意怎能靠一張圖?這不是有些迷信嫌疑嗎?

……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