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廓畸形CT檢查與誤差

【導讀】胸廓畸形是眼皮底下的疾病,醫生完全可以靠肉眼診斷清楚,所以這樣的病人是不需要動輒做CT檢查的,這樣的檢查不但會給病人造成負擔,而且可能有很大的誤差,反而會誤導醫生和病人。

圖文

昨天一個漏斗胸患者朋友告訴我說:「王醫生,我在當地醫院就診時,醫生先後讓我做了兩次CT檢查,但結果卻不相同,第一次的凹陷指數是2.76,沒過多久再做第二次時,結果卻變成了3.38。我不相信畸形會在這麼短暫的幾天內加重這麼明顯。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這個朋友遇到的問題非常奇特,按照一般人的設想,如果畸形本身沒有明顯變化的話,測量的數值應該是相對固定的,絕不應該出現這麼大的誤差。這其實是過分相信機器和醫生的判斷能力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這朋友再做第三次或者第四次檢查的話,得出的數據依然會有誤差。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誤差呢?根本原因在於檢查指標的不可控性。

Advertisements

要想測量所謂的凹陷指數,必須首先在某個層面的圖像上測量出相關的數據,但層面的選擇和數據測量的具體細節都受機器和人的主觀因素影響,不同檢查中的數據會有明顯的出入。而這種出入幾乎是無法避免的。這種情況被定義為實驗的誤差。人和機器做檢查時總是在努力消除誤差的影響,但誤差只能減小,卻無法被消除。

由此會告訴大家一個道理,那就是說,所有的檢查結果其實都是個相對的數值,它只能作為參考而不能完全相信。如果把數據當做絕對的指標而篤信不疑的話,那麼對於上述朋友拿到的兩個不同結果來說,究竟應該相信哪一個呢?這顯然是自相矛盾的事情。

說到胸廓畸形患者的檢查,我始終反對過度的檢查。我曾告訴過我很多的患者,如果不打算做手術,最好什麼檢查都不要做。胸廓畸形這種疾病本來就位於體表,它們明明白白地擺在大家的眼皮底下,醫生如果不相信自己眼前的東西而非要依仗機器檢查取獲得相關信息的話,那隻能說明他的技術實在是太差了。患者遇到那樣的醫生是自己的不幸,大家只能被醫生牽著鼻子走,既要花錢還要受罪,最終還可能會耽誤治療。那都是檢查惹的禍。

Advertisements

即便對於準備手術的患者,我也不主張個個都做大量的檢查。比如CT這種東西,我多是堅決反對的。術前醫生如果想獲得更多形態學信息的話,可以考慮做這樣的檢查。但必須明確的是,這樣的檢查只是豐富了醫生自己的信息量罷了,對於手術本身幾乎沒有任何幫助。

當然,在一些特殊的病例中,CT檢查是一定要做的,但這樣的情況畢竟是少數。那種將CT檢查當做常規檢查的做法,表面上很高大上,甚至還非常奢華與昂貴,實際上卻是勞民傷財,讓患者花了錢受了罪還可能變得更糊塗。就如上面那位朋友一樣,做了兩次CT出現了兩個不同的數值,這不等於是和自己過不去的嗎?

(王文林,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心胸外科主任,醫學博士,胸廓畸形手術專家,擅長各種疑難漏斗形、雞胸、扁平胸、桶狀胸、溝狀胸、POLAND綜合征、單側胸壁發育不良綜合征等畸形的手術治療。工作微信:wangwenlindaifu,微信公眾號《胸廓畸形手術專家》:wangwenlinyishi)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