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血液系統和風濕性疾病的照護:缺鐵性貧血的護理

(一) 照護評估

1 患病及治療經過

評估與本病相關的病因、 誘因或促成因素: 如年齡特徵, 有無飲食結構不合理導致的各種造血原料攝入不足; 有無吸收不良或丟失過多的原因。

2 既往病史、 家族史和個人史

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 家族史和個人史, 有助於判斷貧血的原因。

3 目前狀況

了解患病後患者的體重、 食慾、 睡眠、 排便習慣等的變化, 及其營養支持、 生活自理能力與活動耐力狀況等。

4 心理與社會支持

了解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反應、 對貧血的認識與理解程度, 以及治療與照護上的配合等。

5 身體評估

除生命體征、 皮膚黏膜等常規檢查外, 應重點評估與貧血嚴重程度相關的體征, 如皮膚黏膜的蒼白程度、 心率與心律的變化、 有無雜音及心力衰竭的表現等。

Advertisements

6 老年綜合評估

根據老年綜合評估的要求對患者進行自理能力、 智能情況、 關節活動度、 跌倒風險、 焦慮、 抑鬱程度、 壓瘡風險、 家庭狀況等方面進行評估。

(二) 照護措施

1 飲食照護

(1) 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 食物是機體內鐵的重要來源。 不良的飲食習慣, 如偏食或挑食, 是導致鐵攝入量不足的主要原因。 應指導患者保持均衡飲食, 避免偏食或挑食; 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 定時、 定量, 細嚼慢咽, 必要時可少量多餐; 儘可能減少攝取刺激性過強的食物。

(2) 增加含鐵豐富食物的攝取。 鼓勵患者多吃含鐵豐富且吸收率較高的食物 (如動物肉類、 肝臟、 血、 蛋黃、 海帶與黑木耳等) 或鐵強化食物。

(3) 促進食物鐵的吸收。 不合理的飲食結構或搭配往往不利於鐵的吸收, 如食物中蔬菜類過多而肉、 蛋類不足, 富含鐵的食物與牛奶、 濃茶、 咖啡同服等。 許多蔬菜富含鐵劑, 但多為高價鐵, 吸收率低; 牛奶會改變胃內的酸性環境, 濃茶與咖啡中的鞣酸可與食物鐵結合而妨礙食物中鐵的吸收。 因此為增加食物鐵的吸收, 在提倡均衡飲食的同時, 還應指導患者多吃富含維生素 C 的食物, 也可加服維生素 C; 儘可能避免同時進食或飲用可減少食物鐵吸收的食物或飲料。

Advertisements

2 休息與運動

指導患者合理休息與活動, 減少機體的耗氧量。 應根據貧血的程度、 發生髮展的速度及基礎疾病等, 與患者一起制訂休息與活動計劃, 逐步提高患者的活動耐力水平。 輕度貧血者, 無需作太多限制, 但要注意休息, 避免過度疲勞。 中度貧血者, 增加卧床休息時間, 但若病情允許, 應鼓勵其生活自理, 活動量應以不加重癥狀為度; 並指導患者在活動中進行自我監控。 若自測脈搏≥ 100 次/分或者出現明顯心悸、 氣促時, 應停止活動。 必要時, 在患者活動時給予協助, 防止跌倒。 嚴重貧血患者應予常規氧氣吸入,以改善組織缺氧癥狀。

3 鐵劑治療的配合與照護

合理使用鐵劑, 密切觀察並預防其不良反應。向患者說明口服鐵劑的注意事項:

(1) 口服鐵劑易引起胃腸道反應, 宜在飯後或餐中服用。

(2) 避免與牛奶、 茶、 咖啡同服, 因茶中鞣酸與鐵結合成不易吸收的物質, 牛奶含磷較高, 均影響鐵的吸收; 避免同時服用抗酸葯及 H2受體拮抗劑等, 以免抑制鐵吸收; 口服維生素 C 可促進鐵吸收。

(3) 口服液體鐵劑時, 須使用吸管, 避免牙齒染黑。

(4) 服鐵劑期間, 大便變黑, 是由於鐵與腸內硫化氫作用而生成黑色的硫化鐵所致, 停葯即可恢復, 消除患者顧慮。

(5) 經鐵劑治療到血紅蛋白濃度完全正常后, 仍需繼續服用鐵劑3 ~ 6 個月, 以補足體內貯存鐵。

4 原發病的治療配合與照護

原發病的治療是有效根治缺鐵性貧血的前提和基礎。 如慢性失血所致的缺鐵性貧血, 只有去除原發病 (如消化性潰瘍出血、 痔瘡等), 才能達到糾正貧血並徹底治癒的目的。 引起鐵劑吸收障礙的疾病如慢性萎縮性胃炎、 慢性腸炎等也應積極治療。

(三) 健康指導

1 疾病知識指導

(1) 向患者介紹常見貧血性疾病的病因、 表現、 治療等方面的知識, 積極治療疾病, 定期複查。

(2) 指導患者採取科學合理的烹飪方式, 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 對易患此病的患者群採取預防性措施。

2 活動指導

根據病情參加戶外活動, 如散步、 打太極拳, 注意勞逸結合, 以不引起心悸、 頭暈、 氣促為宜; 注意保暖, 避免受涼; 避免外傷, 學會防治出血的簡單方法。

運營人員: 盧立志 MZ017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