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蘆筍高產栽培新技術

蘆筍是世界十大高檔名菜之一,除具有豐富的營養外,還有抗癌、降血脂、提高人體免疫力等多種保健功效,國際市場上一直供不應求。目前國內保護地蘆筍種植剛剛起步,全國大棚蘆筍栽培總面積不到20公頃(300畝),採收期間日供應量不足2000公斤,遠遠不能滿足龐大的市場需求,因此效益非常高。春節前後蘆筍在北京、上海、武漢等大中城市的超市裡,銷售價格均在36-50元/公斤之間,是其他保護地蔬菜價格的十幾倍,一個269平方米(7分地)大棚的蘆筍年收入2萬元以上。

蘆筍保護地栽培,北京寒冷地區需要冬暖式大棚,黃淮流域大拱棚即可,長江流域小拱棚即可。下面以黃淮流域大拱棚為例做一介紹:

一、品種選擇。蘆筍是多年生植物,一次種植可以連續收穫15年以上,因此選擇高產、優質、抗病強的優良品種非常重要。目前比較好的品種有:蘆筍王子F1、88-5改良系、2000-X、格蘭德等雜交品種。

Advertisements

國外引進的UC800、UC157F2等,都是國外早已被淘汰的常規種和二代種,產量低、抗病力差,不應再使用。

二、育苗時間。北方地區蘆筍3-10月份均可露地育苗,有大棚的冬季也可以育苗,南方地區周年均可以育苗。

三、浸種催芽。蘆筍種子外有一層堅硬的蠟質,因此播種前必須進行浸種。浸種前先用清水將種子漂洗,漂去秕種和蟲蛀種,再用50%的多菌靈300倍液浸泡殺菌12小時。然後,春季用30-35℃的溫水浸泡2-3天(夏、秋育苗用冷的井水浸泡),倒掉水后,再用濕毛巾將種子蓋上催芽,每天用清水沖洗種子一次避免悶種,等種子有10%左右露白后即可播種。

四、播種方法。選擇肥沃的沙壤土整畦,每50克種子選用10平方米育苗畦即可,先灌足底水,按行株距10厘米畫線,單籽點播在中央,上面覆蓋2厘米厚的過篩細土。

Advertisements

⑴早春育苗:點種后即用小拱膜(寬90-120厘米,高50-80厘米)覆蓋,畦面上撒辛硫磷顆粒劑藥餌少量,以防螻蛄等地下害蟲。拱棚內控制溫度在白天25-30℃,夜間15-18℃。溫度超過32℃時要及時揭開兩端的膜通風煉苗。當小苗長出三個以上地上莖時(出土后60天左右),即可移栽。⑵夏季育苗:由於夏季溫度比較高,除了用冷的井水浸種外,苗畦還要充分澆足底水,點種后及時覆土,上面蓋上濕草苫或者麥草,用冷水潑濕麥草,發現麥草和地面乾燥,及時噴水保濕。出苗后在傍晚撤掉覆蓋物。⑶秋季育苗:浸種、下種與夏季相同。後期為了讓幼苗延長生長時間,降溫前可採用與早春一樣的小拱棚保護,以延長生長期,培育大苗、壯苗,確保安全越冬。

五、移栽定植。蘆筍以6-7月移栽為佳,因為這樣田間管理時間短,當年春節前後就可採收,見效快。也可移栽上一年的苗,這種苗大、苗齡長,比當年春育的苗產量高。

大棚蘆筍採用東西方向留棚,南北方向栽植,行距120厘米,株距25厘米,每行栽36棵。為保證當年春節采筍,夏秋季節應加強肥水管理。⑴挖定植溝:在經過深翻整平的地面上,南北行向,按120厘米的行距打好直線,沿直線挖定植溝,溝寬40厘米,溝深40-50厘米。⑵施肥填溝:將每畝5000公斤的土雜肥和50公斤複合肥拌土填入溝內。⑶起苗定植:起苗前苗畦 先澆一遍水,沿筍苗行間用鐵鍬分割成方塊,帶土將苗起出,南北行栽培的,把小苗最細小的一個莖朝北方向,按25厘米株距植於溝中,筍苗鱗莖盤低於地平面13厘米,然後澆水使其自然踏實,等水滲下后,適時鬆土保墒。

六、夏季管理。為加速蘆筍生長,7月中旬-8月中旬,每畝追施30公斤複合肥,追肥后及時澆水。雨季應加強病蟲害的防治。

七、清園。11月澆一遍透水,過幾天後將乾枯的地上莖拔掉清園。

八、扣棚。採用單坡式大拱棚,北坡圍上玉米秸稈等覆蓋物,棚上覆蓋草苫。棚內每行撐70厘米高的小拱棚。

九、採收。根據溫度及生長情況,在春節前蘆筍長到20-25厘米時,沿地面採收上市。第一年筍田採收一個月後(269平方米棚約採收350公斤)停止,讓母莖生長。6-7月,再採收一個月的夏筍。

隨著筍齡的增加,採收期適當延長。但不要貪圖高價而過度採收。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